心脉隆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来源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方法

入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1例退出)和心脉隆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联合采用吸氧、限盐、控制液体输入量及原发性疾病对症治疗等措施。心脉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4 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200 ml静脉滴注,20~30滴/min,1次/d,共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24 h尿量、PR间期(ms)、QT间期(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于用药前、用药后第5天、第10天及第15天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记录6 min步行距离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经15 d治疗,对照组和心脉隆组有效率分别为67.5%和88.1%(P<0.05)。对照组和心脉隆组的心率、24 h尿量、PR间期、QT间期、LVED、LVEF、hs-CRP、6 min步行距离、NT-proBNP及AngⅡ水平等指标比较,治疗15 d后均有改善;心率、24 h尿量、LVEF、hs-CRP、6 min步行距离、NT-proBNP及AngⅡ心脉隆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而LVED、QT间期及PR间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NT-proBNP及AngⅡ水平在3个时间点测量值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能进一步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抑制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吡斯的明(PYR)对人心肌成纤维细胞(HCF)增殖、Ⅰ型胶原纤维(COL1)表达及增殖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刺激HCF。根据HCF的干预情况分为四组:对照组、PYR组、TGFβ组(TGFβ 10 ng/ml)及TGFβ+PYR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羟脯氨酸法检测COL1含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法(RT-PCR)测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心脏淋巴管在心肌肥厚中的发展变化。方法将2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4只小鼠行主动脉弓缩窄术(TAC),6只小鼠作为对照组,术后2只TAC组小鼠因胸腔出血死亡。于TAC术后第7天(TAC7d)对所有小鼠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大小及功能。并随机在TAC组中选择6只小鼠、在对照组中选择3只小鼠,测量体重(BW)后麻醉,留取颈动脉血标本后,行心脏取材,测量心脏重量(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