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让孩子走得更远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 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题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是“立德树人”。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还得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在对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德育功能来看,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更大、影响更深。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德育又常常被家长们所忽略。如何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担,是每一位对子女未来抱有美好期望的家长不能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忽视家庭德育的症结在哪里
  说到家庭德育,很多家长是排斥的。不能简单地说他们“重智轻德”,这其中包含了面对现实的无奈、自身素质的缺陷,以及对社会问题评判标准偏颇等诸多问题。
  有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中面临着两难选择:我们知道应该教孩子正义和善良,现实中却可能会背离人群,处处被动;社会上随处可见不义与邪恶,自觉迎合社会潜规则的人反而轻松“玩转社会”,屡屡获得成功。人们困惑:到底应该教孩子怎样“适应社会”?事实上,社会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始终存在,教育孩子的底线是让他懂得什么是正义与善良,学会辨别什么是不义与邪恶,这也正是家庭德育的价值所在。
  在人才的价值取向上,许多父母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学历高,工作好,能出人头地。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孩子的德育是“软指标”,可有可无,而知识学习是“硬任务”。帮孩子考高分、上好学校是最实在的事,关系到孩子的前途,不能有丝毫马虎。所以把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在做孩子的“学习拐杖”上,以致孩子“学有所成,不会做人”的情况比比皆是。
  也有的父母对社会上非正常的人际关系和不良社会状态存有不满,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种种问题在孩子面前抱怨过多,“老实人吃亏”、“遵纪守法挣不来大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价值观有意无意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有的父母凡事以我为中心,对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抱不支持态度,教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公共秩序、公共规则置之不顾,我行我素等等,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不良道德习惯。
  家长在有意无意中的所作所为,无论正确与错误都对孩子发生了作用,这是回避不了的现实,却常常被家长忽视了。
  家庭德育特殊在哪里?重要到什么程度?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一个人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也并非自然向善的,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之下,经过个体自身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庭环境的教育是最初的作用力。因为人一降生,就在家庭中与父母结成亲子关系。而良好道德的培养往往是建立在和谐的亲子关系和温暖的家庭土壤之中的,离开了父母的亲情和家庭这块土壤,孩子道德的发展会有缺陷。
  从家庭德育的特点来看,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主要是通过父母以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对子女实施教育和影响的过程。由于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常常是在举手投足之间就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在情感上以熏陶、引导,并通过日常生活和言传身教传播社会道德、培养个体品质,使孩子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方面,父母与子女的相关性系数是0.55,而教师与学生的相关性系数仅为0.03,前者大大超过后者。由此可见,家庭德育具有其他形式的道德教育不能替代的意义和效果。
  从家庭德育与成才关系来看,“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成才的前提条件。一个在社会上立足,最起码的要求是懂得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和社会生活方式,而这些正是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许多杰出人才成长的经历无一例外地证实,正是他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道德熏陶,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才有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而那些未成年就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都是在做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栽了跟头,无一不反映了父母对孩子道德人格培育的忽视或扭曲。
  “立德树人”:家长怎样有所作为
  人的德性是通过学习、领悟、践行而逐渐形成的,对孩子的德育是一个长期积淀、千锤百炼的过程,离不开在现实生活中对道德现象的客观价值判断和主观体验的实践两个层面,而实践层面恰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家长的优势所在。教育孩子立德,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家长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是从小入手,打好基础。孩子在小时候“先入为主”的作用很重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是好的,会受到赞许,什么是坏的,会受到谴责,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会在他思想和行为上打下深刻的烙印。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做人是顶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二是反复实践、持之以恒。说到德育,很多家长以为就是给孩子“讲道理”,习惯于用“应该”或“不许”来限制孩子,忽略了行为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始终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难以形成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的德育是养成教育,“养”即过程,“成”即效果,“养成”是道德的知、情、意、行各要素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习惯的培养。即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每一个行为小节中提出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要求并不断在实践中强化,进而成为一种自动化了的、相对稳定的行为。
  三是讲求科学、方法适当。德育不是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教孩子做人比辅导孩子学习更需要家长的智慧。一方面,道德习惯的养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家长需要学习和把握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科学的行为控制、塑造与矫正技术,营造安全、健康、有效的刺激环境,达到“教育无痕”的最佳境界。另一方面,以德育人需要有诚心,真心实意地抓好;要有恒心,贯穿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总之,“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题和终极目的,也是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仅仅靠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班级营造书香氛围,倡导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更要发挥家长的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了推进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同时创建家校共育模式,使校园浓郁的书香飘进家庭,我校开展了班级 家庭的“同悦读·共‘书’亲子情”活动,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同时建立智慧阅读型的家
怎样训练女孩的胆量等
期刊
2008年9月20日暨全国爱牙日前夕,“心系好儿童”活动办公室在全国25个城市近百家基地园开展了“心系好儿童”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活动。  “心系好儿童”活动办公室自2004年以来,共举办了三届“争当健康好儿童”--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每届活动的开展均受到了社会名界对儿童护齿问题的关注。  作为联合利华的支柱品牌之一,中华牙膏一贯秉持着与时俱进,微笑中华的原则,立志为国人把好健康第一关。作为联合
“你们是来查我的吗?”兰兰的眼神里充满了警惕。稚嫩的面孔、花样的年龄,她还只有11岁。很难想象就在不久前,她曾异常冷静地杀死了一名年仅3岁的女童。她们之间并无仇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孩子纯真的心灵发生了扭曲?  2006年12月6日下午,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的一位老人在自家的柴房里发现了一名女童的尸体。小女孩的整个头部被透明胶带捆绑,双腿被编织绳绑住,已经死亡。警方随后调查发现,这名女童是
女儿马上要参加小升初的考试,这成了我家的大事。为报考学校,妻子和女儿争论不休。成绩一直居于前列的女儿希望考市里的实验初中,妻子也赞成,但实验初中选拔的是全市的尖子生,又怕女儿去了当“凤尾”,受不了委屈。  当然,“望女成凤”的我也想让女儿能如愿以偿。权衡了利弊后,我建议:实验初中提前考试,可以去锻炼一下,但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能寄予太大的希望。懂事的女儿听罢,对我的意思心领神会。对此,我也就放心
在今年六一期间,首届中国童书博览会在中国儿童中心举办,我们的记者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全国百余家儿童出版社、阅读推广机构给孩子们带来了百余场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活动。因为博览会跳出了传统的书展模式,打造了依托科普、卡通漫画、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儿童文学和国际文化六大阅读体验馆,所以,呈现给家长和孩子们的是具有艺术性和童话风格的“儿童阅读主题公园”的模式。这不仅让孩子们有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更让家长感叹:
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发生浸水事故下沉,在事故中遇难和生死不明的乘客中,绝大多数是韩国安山市檀园高中的学生,4月24日恢复上课后,整个高二年级只有13人到校。  根据一些抵达现场救援的其他船只船员回忆,“岁月号”沉没前,已有不少船只在现场准备施救,任何人穿上救生衣跳海,都能被打捞上来,可却没有人从船上出来;当时,与“岁月号”相距50米的另一艘油轮曾鸣了几次汽笛,提醒客轮旁边有施救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存在“他人无权干涉我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思想观念,存在或者教而不当,或者放弃教育,将教育责任转嫁至学校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极端案例揭露了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一再敲响家庭教育的警钟。  家庭教育并非私事、小事,事关社会的和谐,进而影响国家的未来。为了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1年1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有一次我问女儿:“你的家乡在哪里?”女儿回答:“爸爸老家那破败不堪,到处是残垣断壁的农村肯定不是我的家乡!”“我出生在爸爸最初工作的地方,可是那里没有我任何记忆,那里也不是我的家乡!”“读幼儿园在县城,可是那时候的小伙伴现在没有一个能叫上名字,那里也不是我的故乡!”“现在学习生活的地方有我的家,可是别人讲的话我都听不懂,那里也不是我的家乡!”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上海一位家长的备忘录:“上海市档
亲爱的儿子:  两周前,爸爸妈妈听你和外国朋友在网上聊天,他问你:“北京是不是空气很脏、雾霾很重”,你笑着说“时好时坏,北京的雾天就像100年前的伦敦吧”。那一刻,我们觉得,你不仅个头长高了,心智也开始成熟。  今天,你好似一只羽翼渐丰的小鸟,可以稚拙、懵懂地飞出蜗居,插着梦想的翅膀,呼吸擎云的空气,翱翔于广阔天地。你将会看到人生真谛,奇妙变幻,起伏跌宕,但只要你独立思考,坚定航向,你就会不断地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