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金灿:为普通百姓修谱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业3天就有顾客上门
  2015年11月23日晚,吉林卫视新闻纵贯线节目如期播出,涂金灿和他的伙伴冯志亮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令人兴奋的是,他们为普通百姓修家谱的故事深深吸引了现场嘉宾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涂金灿为百姓修家谱始于2008年底,那时,他刚从深圳来北京。
  涂金灿出生在湖北孝感乡村,汉代孝子董永墓就坐落在他外婆家居住的那个董湖村,儿时的涂金灿住在外婆家,常和小伙伴们去董永墓玩,看着这个卖身葬父孝子的墓和祠堂,想着当年七仙女从天上下凡和董永成亲,涂金灿心里总是充满敬重和羡慕。
  长大后,步入社会,特别是在深圳打拼那些年,涂金灿见了太多和他一样的离乡漂泊者,每到年关,无论车票多难买,返乡路途多遥远艰难,都要奔回家去。涂金灿觉得,这些漂泊者奔回故乡,其实就是奔着故乡的父母、家族那个根而去的,而驱动他们返乡的动力就是孝。涂金灿想:如果能帮这些人修家谱,让他们像当年的客家人一样,把族谱和祖宗牌位等都随身带着,那么,他们是不是会觉得自己的根就在身边,可以随时行孝,从而心里增加安定感和归属感呢?
  成年以后就在外漂泊的经历使涂金灿知道,安定感和归属感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涂金灿把给普通百姓修家谱,写个人传记的想法在网上发出去仅3天,就有一个客户找上门来,请他写一段“个人情感秘史”。这个人是一位公职人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情史。涂金灿采访了他的故事,用了十余天的时间,给他写了近8万字。然后找了家小印刷厂,给他印了200本书。
  渐渐的,涂金灿成了修谱写传圈子里的名人,请他帮助修家谱、写传的人越来越多。从2009年开始,每个月,都会有20多个客户找到涂金灿,请他修家谱或写个人传记。到了2010年,每个月来找涂金灿的人都有30多个。
  开家谱书店名扬海内外
  2010年7月,涂金灿的5 个朋友见他修谱写传很有成就,也很有意义,就出资给涂金灿在北京海淀图书城雪芹书画社的二楼租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房间,设了一个修谱立传点。2011年10月,这5个朋友又出资给涂金灿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租了一栋1000多平方米的单栋楼。
  这栋楼有3层,每层300多平方米,涂金灿按自己的理念对这栋楼进行了装修,他将这栋楼的3楼用做编辑出版印刷,2楼是讲座、会议、办公楼,一楼则开了全国首家“家谱、家史、传记书店”。楼面正上方挂上了“北京家谱传记楼”牌匾。
  除了日常的为百姓修谱立传之外,涂金灿在一楼的家谱书店上花了不少心思。在家谱书店里,除了售卖他们亲手修的家谱,帮助整理、出版的个人传记之外,还售卖祖宗像、家训徽标、姓氏挂历、姓氏服装、姓氏折扇、姓氏紫沙壶、姓氏茶杯等。这些都是样本,如顾客看中,公司可按顾客要求制作。
  在书店里,他还设置了家族文化堂,文化堂里有家族文化墙,文化墙包括:祖宗像、谱系图、亲戚关系图、字辈图、家训、族人迁徙分布图、百年大事记等。文化堂里还有家族文化柜:家史画册柜、族谱柜、家族图片音像柜、文献收藏柜等,顾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私人订制。
  2012年春天,由一个美籍华人发起的国际华侨组织——中华大族谱协会在涂金灿的家谱传记机构开了一次全球华人家谱大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位华侨出席了这次大会,会后,中华大族谱协会把在中国的办事处设在了涂金灿这里。
  2012年6月,美国犹他州世界家谱收藏中心,也慕名派人前来和涂金灿谈合作事宜。
  涂金灿的家谱书店,家谱传记机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所认可,每天都有许多国内各地、世界各地的人来到涂金灿的家谱书店购买图书,来请涂金灿为他们修谱写传。在接待国内外来客的同时,涂金灿还举办了多次姓氏寻根聚会、姓氏文化讲座,宗亲聚会、家谱编写、出书文化沙龙等。
  纪晓岚的后人也来修谱
  2013年冬的一天,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人领着几个族人走进了涂金灿的家谱传记楼。交谈之后,涂金灿知道这些人都是清代名人纪晓岚的后人,他们对当下电视剧中的纪晓岚与史实不符很不满意,他们来修家谱,就是要还给后人一个真实的纪晓岚及其家族史。
  涂金灿马上组织人员为他们修谱,用了半年时间,理清了纪晓岚这一后人分支(庶出)100多人的各自人生脉络,修成了一部300多页的家谱。捧着这本厚厚的家谱,纪晓岚的后人对涂金灿不停地点头,表示感谢。
  2015年初,涂金灿的店里来了一位80多岁的宋姓老人,和老人一同来的还有他50多岁的儿子,老人捧着一本民国初期修的家谱,这本家谱很旧了,纸都破了,他来找涂金灿是想把这本家谱做成新谱,留给后人看。老人提出三个请求,希望涂金灿帮忙,一是要完全继承老谱的体例,二是要可读性强,三是装订和制作用古谱形式,要竖体、线装、繁体字。
  涂金灿拿过老人手里的家谱,翻开看了看,发现老人的先人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史学家宋濂,宋濂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的老师。涂金灿顿时明白了老人为什么执意要重新做这个谱,为了使老人的后人能够清楚地看清从先人宋濂以来历代族人谱系,涂金灿和冯志亮商量着,给老人设计了一个庞大的、能折叠的装订在家谱里的族系图。
  这个家谱修好后,老人来取时,一再向涂金灿拱手,表示感谢。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婆媳关系微妙又难拿捏,特别是迈入现代社会,怎么维持和谐适当的姻亲关系,笔者建议:  1.做婆婆的不要把媳妇当女儿。  媳妇本来就不是亲生女儿,如果责骂自己的女儿,过后通常没事,但媳妇可能不一样。如果当媳妇,就会视为是自己家里的人,拿家里的规矩对待和要求她,她所做的一切变得理所当然,当她没做好,自然会失望或苛责她。  就把媳妇当作是儿子的太太,或是好朋友的女儿。这样较不会有角色上的期待,反而会有朋友
期刊
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一栋18层、共53米高的大楼正拔地而起。这将是一栋全部使用木材建成的大楼,预计竣工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全木结构大楼。这栋高楼将成为400名大学生的宿舍,共投资5300万加元(约合2.7亿元人民币)。高楼的建筑设计师表示,他们在设计建造这栋大楼时严格执行建筑规范要求,大楼预期寿命为60~100年,抗地震能力可与水泥钢铁结构大楼相媲美。
期刊
糖尿病就像一剂“慢性毒药”,悄悄侵蚀着身体各个部位,带来众多并发症,肾脏就是“受害者”之一。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尿毒症期,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微量白蛋白检查是重要指标  微量白蛋白尿就是医生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线索。临床上发现微量白蛋白尿(30~300毫克/天),是糖尿病肾病最佳治疗时机。如果出现了大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就已经发展到第四期,肾脏
期刊
未来5~10年,我国将加快实施以火星探测为重点的深空探测工程,启动研制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加速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等航天重大项目实施。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透露,我国将继续实施重大工程为牵引,全面完成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任务,力争取得一批空间科学原创性成果。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已
期刊
尿常规检查是医院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拿着一份尿常规化验单,望着那一大堆的数字和符号,我们该从何看起呢?  尿常规检查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类符号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通常都是异常的;相反“-”就代表是阴性结果,是正常的。  尿色: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异常的尿色有以下几种——  深茶色尿胆红素尿,多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红色尿血尿,多见于泌尿系
期刊
不怒爷爷的长寿圣药  在天津宝坻区人民商场门口,98岁的赵顺明爷爷目睹一场路边口角,一位骑摩托车小青年嫌行人老太走路慢在前面挡了他的路,老太辩驳,他便暴吼咆哮,赵爷爷好言相劝,小伙子油盐不进,还说赵爷爷“多事多嘴”,一时激起公愤。  遭年轻人顶撞的赵爷爷仍淡定含笑,不仅不生气,还劝小伙子别着急。小伙子的同伴说,发火的这位小李有胃病,这几年看遍各大医院,久治不愈,本来急着到天津郊区去拜访一位百岁老中
期刊
时下,不少科技助老产品都呈现出精细化发展的态势,无论是从设计理念,还是产品细节,都颇用心思。  眼控系统:老年人通过眼睛即可控制家内的大部分电器,如电脑操作、电动床升降、轮椅行动、电动窗帘开合、电视选台、电灯和空调的开关等,甚至可用眼睛上网、炒股。  智能照护传感器:可将老人的起床、离床、跌倒及呼吸异常等情况实时发送到相关照护员的手机上,照护人员可以通过视频与老人对话,即使在全暗的环境中,也可摄录
期刊
母亲退休后,只想找点事做,却成就了母女俩一桩好生意。跟随80后女孩创业,心灵手巧的大叔大妈们青春焕发。  2016年初,由一帮大妈大叔纯手工制作的皮包在香港皮艺博览会上被抢购一空,还在会展上与中外客商签下60多万元订单。  妈妈找到生活的目标  28岁的付崧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回山西探亲时,她发现赋闲在家的母亲付玉兰,整个人都变得没精打采。母亲付玉兰本在山西汽车制造厂从事设计工作,下岗后她开
期刊
广西南宁的梁国华和他的一群老友组成的登山团都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热爱旅游,因为喜爱骑行,他们相依相伴。每天清晨带着各自的伙伴——山地车有说有笑地出发,每年带着放眼看世界的心情组团出游。他们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山川,从南到北,用脚步诠释着这样一种理念:生命在于运动。  组团去登山  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镇的梁国华老人,出生于1930年,今年已有86岁了。他是个运动爱好者,喜欢旅游、骑行,近些年又迷上
期刊
自残的最极端状况就是自杀。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很多人有时会对自己期望过高,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焦虑、紧张、不安、痛苦等得不到化解,自残成为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外界压力会促成自残。世界上大约有一半人具有自虐狂倾向,他们觉得事与愿违,失掉自信心。自虐的人不愿敞开心扉,不会向他人透露心声。倾诉会让人摆脱自虐,而能够彻底摆脱这种感受的方法是增强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