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江南,震泽古镇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循着麦香,循着紫罗兰的芳香,一梦江南,走进震泽古镇。震泽,一如我梦中的样子,小桥、流水、家;粉墙、黛瓦、青石板路……
  位于丝绸之乡盛泽西部的震泽古镇,历史上名胜古迹甚多。最有名的当属禹迹桥与慈云寺塔。
  清晨的震泽,洗尽铅华,水一般宁静。或许是来的太早的缘故,宁静的小镇,被突然而来的我们给吵醒了!
  走进震泽,犹如行走在画中。顾不得解决早餐,便直奔禹迹桥而去。站在桥上,远眺頔塘河两岸错落的民居,就会使人想起了卞之琳的《断章》。
  有人说,江南的古镇,是江南文化最后的标本。要想了解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前些年,曾去过乌镇,去过西塘,去过鲁迅的故乡——绍兴。虽说,江南古镇仅去过这几个,但是,那些看不明虚实,分不清究竟的江南水乡,如同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叠印在了脑海中。品读江南,凌波水韵,翰墨流芳。
  在中国版图上,与浙江毗邻的震泽,可谓小之又小。但它却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古称“吴头越尾”,是吴江的“西大门”。
  走下禹迹桥,不远处是慈云寺塔。慈云寺塔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五十年历史。旧名为广济寺,明代更名慈云,是吴江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佛寺之一。
  在震泽,禹迹桥与慈云寺塔,是小镇上的两大标志性建筑。一桥一塔,相互辉映,桥如卧虹,塔映碧波,构成了震泽水乡特有的景观。到过震泽的都知道,震泽有八景,而慈云夕照则是震泽八景之最。震泽的主要景点,大都集中在頔塘河两岸的宝塔街上。宝塔街,旧名东大街,东起禹迹桥,西至斜桥,全长不过几百米,用脚步来丈量,也就二十多分钟。资料上说,晚清时期,震泽商业鼎盛,沿街米行、丝行,林林总总……1958年,电影《林家铺子》,就是在宝塔老街取景拍摄。
  漫步在宝塔街,寻到了咖啡屋、裁缝店、四碗茶楼;也找到了丝绸店、旧式理发店、大顺米行。来到这儿,可以想象到昔日在这河埠起卸货物上下商客的繁荣景象。
  老房子是江南人民的生活史,生活的场所,生活的痕迹,生活的壳。震泽宝塔街两侧的老房子,明显地带着修缮过的痕迹,缺失了历史烟云留下的那种沧桑感与厚重感。由于震泽没有周庄、乌镇、西塘那么有名气,来这观光的游客不是很多,因此,小镇也便多了一份清雅与幽静,这也正是我喜欢它的原因所在。
  曾在微信朋友圈说过:在震泽,好想就这样停下来,择一处闲房,邻水而居。晨来,一杯淡茶,一卷诗书,看小桥流水,赏花开四季。晚归,一抹炊烟,一缕夕阳,细数岁月流年,静观船来船往!
  行走在震泽,似水流年,时光住处,任阳光洒在水面,任诗意荡漾于心间。
  在震泽,如若做一回枕河人家,还要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青草山坡在他的《江南笔记》中写道:回过头来看在震泽古镇的照片,每个人都带着光芒,每个人的笑都随处流淌——我特别留意,古镇流水的水位,在我们走之前上漲了一个台阶。
  何止一个台阶,在我们对山歌那一刻,河面炸开,河水沸腾。河这边的帅锅说:“对岸的女孩看过来,这边的哥哥要对山歌……”河那边的靓妹们答:“对岸的帅锅快过来,妹妹这边要过河……”顿时,歌声飞扬,呼声一片,引的过往游客,驻足观看,把央视CCTV的摄像也给招惹过来,把我们一行对歌的场景拍摄进了镜头。
  一梦江南。震泽,婉约秀美中的水乡古镇,流水潺潺,雨巷深深,泛着青苔的石板小路,是我走也走不出的梦境……
  ——选自作者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六月的互助北山,是山水诗中最美的段落。  提起互助县,“传奇王国、乡村夏都、浪漫酒城、彩虹故乡”的美名闻名遐迩,互助县也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这里除了有名的互助青稞酒、土族绣品、土族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外,还有位于东北部的青石岭和冷龙峡之间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林海苍茫、石峰俏立、山溪清澈、峡谷幽深,造就了“达坂红叶”、“龙尾观云”、“擎天一柱”、“圣母天池”“高山牧场”等80多处森林、地质气
期刊
一条大青石铺就的古道,蜿蜒在平坑岭的半山腰上,宛如一条明亮的丝带,忽隐忽现在水气蒸腾的山林中。从北头的岭里到南头的岭外,绵延几十里。  心情忧郁的我,正漫步在这条古道上。上山的路蜿蜒曲折,两旁古树参天,葱葱郁郁,密密层层的枝叶,犹如一把把撑开的巨伞;利剑般的阳光透过树梢照过来,洒下一束束金光,照在光溜溜的大青石上,照在小草晶莹的露珠上,照在路边的小水潭上,泛着七彩的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
期刊
在老家的院子里,有妈妈种的一棵核桃树。  这棵核桃树已有三十多年的树龄了,有五、六米高的笔直的树干,挺着很大的树冠,高度已经高过屋顶。  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核桃树默默的成长着,没有因为风雨雷电的摇曳而倒下,没有因为像温室中的花草那样呵护而放弃生长。总是,默默地伫立在院子中间,像一位忠诚而又强大的家园守护神,时刻注视着我们及院子里发生的一切。  无论时光如何变换,它都不会忘记季节的变化,它用春华秋
期刊
(亲爱的,你听我说,从那以后的许多个夜晚,我常常独自走在不知名的藏区。一人多高的转经筒缓缓转动着,筒身上鐫刻的六字真言发出金色的光芒。我穿过一个又一个林立的经筒,那些并不熟知的咒语如潮水般次第涌出。这样的场景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只有默念着绿度母心咒:嗡达咧度达咧嘟咧梭哈,嗡达咧度达咧嘟咧梭哈……  后来,我流连于苍茫草原上一座小小的寺院,身旁走过几位身穿袈裟的僧人。其中一位向我微笑,并将他手中的菩
期刊
叫小石桥的地方早已经没有了桥。  那时候,我考进红专中学(现在的一中)读初中。刚好是星期六晚上,就在北街花五分钱看了电影《画皮》,回宿舍后,不知是兴奋还是害怕,我没有能够睡踏实;刚好,离着我们在城河边的宿舍一百米开外连夜建盖商场,搅拌机咣当咣当的声音,就和电影的恐怖音乐一起在梦里亦幻亦真的响着。  好像也就是那个时候,城里的不知武装部抑或哪个单位撘建的简易石桥就被取缔,总之,水泥就把这一段城河覆盖
期刊
肥沃的土地上平铺着一层绿绿的生命,锯齿的条叶索性无拘地躺在地上——这就是蒲公英。她们一株挨一株,手挽着手头对着头,给大地罩上新绿。她们没有打算站起来出人头地让人心动的毅力,更没有稗子草霸道炫耀的行为。阳光普照直立的百草,百草的阴影将她们笼罩,她们不需要多少,只从那百草身影的缝隙中沐浴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温暖和斑斑驳驳的光照,根须却扎得很深很深!汲取深土层中微薄的养分。  秋天,稗子草们甩着狗尾般的毛穗
期刊
外面车马喧嚣,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安安静静的。桌椅电脑、甚至窗台上的花草也都静静的。我好久没有听到这静静的声音,绿萝的一根长藤侧着身,对我。  远处的高楼,被浓云吞没。云峰像一个大写的“七”,横霸天空。  “七”真的是玄妙的变迁。就像一周有七天的轮回,大自然有七色的斑斓,音乐里有七符的跳跃,人有七情七窍,还有所谓的七年之痒……冥冥中,是不是真的有最好的安排,只不过波澜起伏?我来到鄂尔多斯已然七年,一个
期刊
延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革命圣地,红色摇篮。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许多珍贵传说,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们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动人画卷。  心口呀莫要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每当吟诵起这首流传的经典《回延安》,就想起延安的宝塔山,枣园的灯火,杨家岭的故居,漫山遍野盛开的山丹丹花。这些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总会在我的心海掀起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与憧憬的层层涟漪,激起对革命圣地,红色摇篮壮观
期刊
有一面五星红旗,从2002年开始,便有规律地起落在阡陌包围的农家小院里,在故乡的炊烟和蓝蓝的天宇中兴高采烈地飘扬着,形成了黑土地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题记  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十九大开幕第三天,我亲眼目睹了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农家院庄严地升起。  七十六岁的老梁,瘦小,精神。从五十一岁时起,便把鲜艳的五星红旗“请”进了他的生命里。老梁在自己家一亩三分地上,每到两会召开、党的生
期刊
冬阳普照,万物静置,静坐冬阳之小,时光的翅膀无声飞长,一年的光阴随瞬即逝,心路渐長,却有莫明的怀念,亦如怀念我常至的过往和期待未知的坦然……  蓦然的忆起曾经成长的过去,绵长的贫积与成长的单纯、活着的勇气与静默的傲骨都融入卑微的骨髓伴随甜酸苦辣的交响轮回。那里有记忆中永远无法忘却的细碎河流与细碎的土地,我曾经将灵魂深深根植于其中反复洗濯,也曾经努力让自己生长为一棵坚韧的大树,渴望的梦想在凛冽中飞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