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堂效果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从中找出原因,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体育 课堂效果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18-02
  
  一、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的原因
  教师自身素质不够完善;大学体育教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掌握现代教育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丰富知识和才干,有较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我国大学的体育教师绝大部分来自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运动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但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观念的束缚和竞技体育的影响,也存在明显不足,表现为:(1)部分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现代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要由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化为立体化教学;教学重点要由技术、技能传授转化为学生体育态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教学评价由对运动成绩的结果性评价转化到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角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等等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部分体育教师观念落后、保守,不能切实从学生自身出发,提高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2)部分体育教师知识体系极不合理。一是知识体系落后于时代发展。体育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体系,应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能反映现代体育科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新知识,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体育人才知识水平的需求。二是教育类知识、文化知识相对薄弱。体育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应低于其他学科教师规范的一般标准。作为教师应具有的人格、道德修养、人文素质、职业素质,体育教师均应具备。三是专业知识面偏、窄。当代体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人体科学知识、从事学校健康教育和卫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科学测量评价人体发育状态的理论知识、业余竞技训练知识等等。四是从事其他体育工作的知识技能贫乏。作为体育教师,如果不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就很难达到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的最佳效果。
  (二)学生的主体性及时代特征认识不足
  体育强调学生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从目前大学体育的现状来看,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学体育教育陈旧老化,不注意结合大学生渴求新知识、新技术的心理,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内容多是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再现,上体育课无非是“玩玩而已”,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无助于学生体育能力和身心全面发展。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当前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就会更加清晰。大学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出现,反映了大学生运动价值取向已向娱乐、交往、竞争等综合方向转化,运动方式已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大学生业余体育活动已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整体性、主体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认识不到这一点,仍然采用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与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必定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体育教学过程存在的原因
  
  (一)体育目标长期定位在传授竞技运动的“三基”上
  长期以来,教育者把体育的目标定位在传授竞技运动的“三基”上,忽视了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人们对体育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认为体育就是身体训练,认为运动就能健身,而缺乏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关注。基于以上观点,大学体育教学以运动技术教学作为增强体质的手段,忽视了对运动人体科学规律的认识和对科学健身的研究,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和个体差异。其实,健身或增强体质的方法并不是各种运动的本身,运动只是构成了健身或增强体质的内容和素材,运动不当而伤害身体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运动不能与健身划等号。体育教育者必须对此有明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二)体育内容陈旧、呆板,教学偏重竞技技术的传授
  据悉,上海大学课程教材内容与中小学体育课教材内容重复率达63%。大学的牌子、中学的形式、小学的内容,一直是大学体育教学中没有突破的问题。上课的内容总是一些提高体能的田径类项目训练加上一些简单三大球教学,单调而枯燥,学生对这样的体育课望而却步。大学体育课一般是按“大纲”、“计划”授课的,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围绕达标、考试组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特长。另外,体育课竞技的色彩太浓厚,过度追求传授运动技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总之,大学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规律和特色的体育理论和体系,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
  (三)体育师资缺乏,场地不足,设施陈旧
  随着大学连续扩招和自主办学权限的放宽,大部分大学压缩了体育教师的编制,使原来就不宽裕的师资更为紧张,体育教师队伍出现了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的状况,很多教师超负荷工作,成了“上课机器”。教学时间安排也是见缝插针,有的把体育课安排在7 节,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规模的剧增,对场地、器材造成一定的压力,不仅使课堂管理难度加大,严重影响教学的严肃性和教学质量,而且由场地不足、设备不良引起的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
  
  三、学生的原因
  
  很多体育教师谈到目前大学生的体质,总的印象是学生身体越来越胖、跑得越来越慢、跳得越来越近、视力越来越差。特别是生理指标方面,女生的肺活量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首先与一部分学生体育意识较差有关。调查表明,体育差生与普通学生在对体育的喜好程度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相差达44.20%;有近10%的体育差生从不过问体育时事;对体育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及实践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63.95%的差生认为自己平时锻炼不够。
  他们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其次,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明确,对体育锻炼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行动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另外,学习目的的变化也是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与以往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考虑考研、工作等问题,学习占用的时间并不比高中少。加之大学体育只在一、二年级开设,学生一旦“达标”,实验室、图书馆便代替了体育场。
  四、意见与建议
  (一)顺应时代要求,更新体育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指导。体育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过去以传授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改为以传授科学健身的方法和手段为中心。这是建国五十年来我国学校教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在体育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呼唤。
  (二)扩充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现行普通大学体育教材中,重竞技轻健身、重技术轻娱乐的教材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健身和娱乐需求,并逐渐失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实践的指导作用。要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坚持体育锻炼,关键是使学生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为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公式化的现状,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需要入手,增加一些时尚、有趣的项目,努力创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切实掌握一两项有效易行的健身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
  (三)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深厚的教学功底、广博的知识面、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大胆创新的精神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此,学校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四)改善场地设施,加大硬件投入
  体育场馆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硬件设施的匮乏,阻碍了大学体育工作更为广泛的开展。建议各大学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改善场地设施,加大体育硬件方面的投入,以满足扩招后体育教学、运动健身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
  [2]张细谦,曾怀光,韩晓东.中日美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6):80-83.
  [3]柳方祥.学校体育教学与目标达成度评价的改进[J].体育学刊,2002(6):75-77.
  [4]邱硕立,徐玖平.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人文化”趋向[J].体育与科学,2000(3):61-64.
  [5]吴也显.试析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2,(4).
  [6]李杰凯.论现代体育教学观及其教学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3).
  [7]刘磊矗.论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重心的转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
  [8]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目的:以化学显色法为基础,建立农药快速分类检测方法,定性、定量鉴别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三大类农药。及早确定解毒药物及方案,为急性农药中毒的成功救治赢
针对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开展有效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在四年大学生活会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笔者在这里所探讨的就是改变传统新生适应性主题班会在设计、组织和实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
目的:分析山西省农村已婚绝育妇女生育子女数和绝育年龄的现状,探讨绝育措施在新时期人口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完善避孕节育政策、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摘 要:词缀词一般无需使用连字符,但亦有少数例外。本文针对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前添加前缀时须使用连字符的几种情形进行了探讨,并附带提及了个别词的后缀前也应使用连字符的问题。  关键词:词缀词 连字符 前缀 后缀  中图分类号:G3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11-02    词缀词是指,在某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前面添加前缀或在某些名词、形容词(间或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