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与临床使用分析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管理和临床使用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为下一步推进整治活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医院整治活动前6个月(2011年1-6月)和整治活动后6个月(2011年7-12月)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抗菌药物分级制度落实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指标。结果整治活动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为64种,剂型97个,整治活动后,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压缩到35种,剂型减少到64个,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药品费用比例由39.43%降至29.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3.19%降至68.3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6.51DDD降至51.56DDD,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由48.34%降至27.22%,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100.00%降低了45.37%,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30min~2h给药比例由57.15%升至89.73%,预防用药时间由129.61h缩短到55.28h,微生物送检率由15.40%升至26.73%,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4.48%降至25.27%。结论医院整治活动政策落实有力,制定的制度和措施符合实际并认真执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明显规范,整治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其他文献
为解决直线舵机运动扰动引起的电动直线加载测试系统(electric linear loading test system,简称ELLTS)加载精度降低的问题(多余力问题),首先,在传统扰动前馈补偿策略分析的
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功能异常的膜分子机制[1],我们应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研究了PMN膜流动性变化,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疾病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长久以来,医药生产企业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精诚合作的最大受益者是我们的病人。鉴于这种合作的良好基础和美好远景,各国政府均大力支持并积极促成其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但近一段时间,有人将这一关系简单地归结为单纯的金钱交易,笔者则不以为然,在此有必要对某些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
目的建立规范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产前基因诊断程序.方法利用DMD基因内18个缺失热点的PCR引物,6个DMD基因内 (CA)n短重复序列(STR)引物以及性别决定基因SRY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