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艺术学被忽视的根本原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对美学、艺术学被忽视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艺术学在学术中所处的位置入手,通过类比自然界中的生物链,阐释其被忽视的根本原因,并对美学、艺术学的前景做出大胆预测。
  关键词:美学 艺术学 忽视
  中图分类号: J0-05 文献标识码:A
  
  美学,听起来如此抽象的一个学科,感觉是那么高高在上,神秘而又难以靠近。它从诞生之初到现今,从最初仅仅是哲学里面关于美的一个分支哲学,到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又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人们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客观的美转移到主观的美上,转移到人的心理中去,再到现在这种美与丑概念界限的打破,可谓发展得有声有色。各种各样的美学家和各种各样的美学理论层出不穷,争论不休。当一门学问已经产生很多派别并争论不休时,这门学问,可以用“壮大”这个词来描述。
  可是,壮大的美学学术界之外,却始终是一种无人问津的被忽视状态。犹如真空之中的美学家,在展示着自己的伟大发现,可人们对这伟大发现却不理不睬。艺术学、美学,的确被世人忽视了。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美学、艺术学被忽视的最根本原因。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下艺术学的位置。
  我们认为,整个学术领域,有着和生命界同样的关系链。我们先用动物的关系链来研究一下。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其中一种叫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下面,有着各种各样的类别,其中一种叫猫科动物,猫科动物下面,有着各种各样的类别,其中一种叫老虎,老虎下面还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别,其中一种叫东北虎。所以,整个发散状的链里面有这样一条,动物——哺乳动物——猫科动物——老虎——东北虎。
  在学术领域,也是一样。在学术下面的各种类别中,有一种叫做艺术学,在艺术学下面的各样类别中,有一种叫音乐,在音乐的类别中,一种叫做古典音乐。所以,在整个发散状的学术链里面,有着这样一条,学术——艺术学——音乐——古典音乐。
  然而,在这两条链里面,还应加上两个起源。动物前面应有一个起源,叫做生物,所以整个链为生物——动物——哺乳动物——猫科动物——老虎——东北虎。而在学术链里面,在学术之前,也应该加上一个起源,叫做万事万物的自然之道。所以整个学术链为万事万物的自然之道——学术——艺术学——音乐——古典音乐。
  艺术学所处的位置,是一种处于过渡的位置。上面有宏观的万事万物自然之道,下面有微观的音乐、美术、电影等等专门各自独立的学科。就像在动物学里的猫科动物,向上有宏观的研究生物的生命学,下有专门研究狮子、老虎、豹子的具体微观学科。
  让我们只取研究对象和它的终极两端,简化出两条链为:生物——哺乳动物——老虎(具体物种);自然之道——艺术学——音乐(具体艺术门类)。
  我们发现,链的两端受重视的程度,显然更大。
  在动物学研究中,受重视的是专门研究狮子、老虎、豹子的具体学科,还有研究整个生物生命现象生命奥秘的宏观学科。人们对于猫科动物这一项,不会非常重视。
  而在学术的这一条链中,人们也是更热衷于去研究具体的艺术(如音乐)的规律,去发掘自然之道的本质。艺术学,明显是一门被忽视的学科。
  为何人们都热衷于链的两端,却对中间的环节如此忽视呢?现在我们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让我们把人分成两种,艺术家和非艺术家。
  作为艺术家这部分人,对这门具体艺术的规律,有着准确的把握,这是构成艺术品形式的基础。就像一个音乐家,他懂得和声、曲式、配器,所以才能让他的作品,在形式上符合音乐的规律,才能让他的作品可以被称之为“音乐”。
  作为非艺术家,他们对于具体艺术的规律、形式的理解,很难比艺术家深刻,所以他们的努力,更多放在对作品内涵、意境的理解。而他们作为非艺术家去理解艺术意境、内涵的最有力工具,就是宏观的万事万物自然之道。为什么不是音乐家的人敢去评价音乐,不是艺术家的人敢去评论艺术,不是学者的人敢去研究学术,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更深刻地理解万事万物自然之道,对于学术、艺术、音乐,在宏观的理解上,更具有优势。
  而在艺术家、非艺术家两种人里面,分化出一小部分人,他们认为自己像艺术家一样懂得具体艺术的形式规律,又像非艺术家一样,愿意用宏观的道理去理解艺术的内涵,他们就成为美学家,研究艺术学。
  这部分人研究的东西,是美学,是宏观的艺术,最初他们用艺术家的视角研究艺术的形式,用非艺术家的视角研究艺术的内涵。可是后来,他们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创造了自己的方法论,并且不断发展,不会非常依赖于宏观的艺术之道和微观的具体艺术规律。
  一门学科受重视和不受重视,常常是因为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
  三种人体现了三种认识工具的存在。自然之道、具体艺术学和艺术学。
  如果说具体艺术学的价值是把握作品的形式,万事万物自然之道的价值是理解作品内涵,那艺术学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正是人们忽视艺术学的思想根源。
  可以传世千载的最成功的作品,常常需要在形式、内涵两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准。这样,艺术家观其形式,非艺术家品其内涵,作品的受众才可以没有限制。所以,创造这个最成功作品的艺术家,需要在两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宏观上,需对万事万物自然之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因为作品内涵高到一定水准,一定是和万事万物自然之道相承的。另一方面,在微观上,需对这门具体艺术的形式、技巧有着充分掌握,因为作品形式达到一定水准,一定是这门具体艺术规律的完美的体现。
  从创作角度上来说,自然之道、具体艺术学的价值和重要性,的确在艺术学之上。
  即使在欣赏的角度,也是这样。欣赏作品的形式用具体艺术学,欣赏作品的内涵直接用自然之道。这样说来,那艺术学的价值何在?而这种被忽视的局面,也是正常并且不会更改的吗?
  我们对艺术学的存在,有着以下观点。
  1 对于完全不懂得音乐、绘画等具体艺术的欣赏者而言,在用自然之道去欣赏作品内涵的同时,由艺术学学者帮助其欣赏作品形式。
  我们所处的世界,已不再是过去那个信息封闭的社会。在曾经那个没有信息传播技术的年代里,艺术并不像现在一样是大众的。欣赏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知识分子文化圈里的一种精英娱乐模式。当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发展。
  好在时代的变迁、科学的进步、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破天荒将艺术从少数人的手里取出,置于普通的大众眼前。广播、电视、网络这些传播媒介,改变了欣赏艺术只是少数精英的特权这一局面。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一个时代,艺术被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人,不分男女老少种族,都不再被拒于艺术门外。
  而艺术中的美,是来自于与万事万物自然之道的和谐。所以对万事万物自然之道的理解,注定了一个艺术欣赏者对艺术内涵的把握。很显然,不同思想层次的人,面对同样的艺术品,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觉到的、所领悟到的,绝对有着天壤之别。不过,即使思想再深刻的人,作为非艺术家,要从具体艺术中领悟到最深刻的境界,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阻碍。原因在于,一个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内涵与形式往往相辅相成,如果不具备此门艺术的专业知识,就理解不了艺术的形式,理解不了这与内涵相辅相成的形式,就体会不到作品最深层的内涵。如果体会不到作品最深层的内涵,就始终处于一种局外状态,失去欣赏艺术的意义。这对于现今这个艺术品如此低姿态的时代,是一种暴殄天物的行为。
  而艺术学学者的出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就显得如此重要。他们能通过对艺术品深入浅出的解释,让非专业的欣赏者,得到专业的解释,在欣赏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艺术作品的形式中搭建起沟通桥梁。这样,艺术欣赏这一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
  2 对于技巧精湛却对自然之理见解不深的艺术创作者而言,在用技巧构建艺术形式的同时,由艺术学学者在作品内涵上,给予创作上的辅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劳动分工,必然会向细化发展。过去时代那种所谓的通才,在这个时代,将不再吃香。专业化的偏才,渐渐成为组成社会精英的主流人群。
  在艺术界,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艺术家,很有可能从小就搭建着与其他人不同的知识架构。这对于一个走向艺术之路的人,不是一件坏事。更独特的视角,更偏执的坚定,这些都是将艺术家变得更像一个艺术家的有利条件。拥有与平常人不同的品质,才能感受平常人感受不到的艺术。不过,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最终还是要交给平常人去欣赏的,所以,如能找出一个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交集,在这个交集之中进行创作,往往能使作品获得极大的成功。
  寻求交集,这是当今艺术家们创造艺术作品时,会仔细考虑的一个因素。当然,也存在很多传统而固执的艺术家对此表示不屑,他们将这种寻求交集的行为,称之为对艺术进行商业化。的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失掉一些艺术的光彩。然而,这里却有着更好的两全其美的选择。
  选择一个将艺术家与平凡人统统包括在内的范围。我们把这个范围,称作万事万物自然之道。当一个艺术家将艺术作品置于这个更加宽广的高地时,专业的与非专业的、艺术家与非艺术家,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宝贵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往往都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所以,艺术家最好能具备比平常人更深刻的思想和见解。
  而目前的现实却是事与愿违的,更细的专业化分工下,艺术家的见识和智慧已不再高于非艺术家,甚至,还有渐渐落于下风的趋势。这些不足之处,使得艺术学学者的作用大大超越以往。艺术学学者能在艺术创作时,给予艺术家在内涵深度上巨大的支持,这对于艺术的发展来说,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3 艺术学需承认自己屈居第二的地位,最好不要强行挡在具体的艺术学科和自然之理之前。随着艺术欣赏者的素质提高,会对欣赏理解的层次有更高要求,而随着对艺术创作越来越细微的要求,精于技艺拙于内涵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多。因此,艺术学被忽视的地位会渐渐改善。
  艺术学学者们看到这一段,一定会跳出来为自己评理。这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能够存活到现今,的确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存在即合理”,这个道理的的确确能够恰如其分地去形容艺术学。一代一代的大师对美的思考,对艺术的研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的火花。可是,对身为一个对艺术学不甚了解的纯艺术家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积累和自己的理解。繁琐而飘渺的理论对于他们而言,并不能带给他们实质性的帮助。即使理论完全正确,也切中要害,可是用在实实在在的艺术创作上,并不能让一个艺术家去接受它,而放弃自己的个人经验,他们并不把艺术学当回事。对他们来说,艺术学学者始终是一群门外汉,根本理解不了艺术的精髓。
  艺术学,是各门具体艺术的共性的集合,而具体艺术散发出最亮丽光彩的地方,确实是他们自己独有的特性。这让艺术学在创作中的指导作用大大降低。为何一些并不以艺术学为指导的艺术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也是由于他们抓住了更为重要的“特性”。至少在艺术这个方面,特性的魅力是远远大于共性的。
  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非艺术家也会认为艺术学学者在更为细分的具体艺术领域不够专业。作为一个欣赏者,对于一个艺术品最想了解的部分,正是在于他们的特性。要知道,只具备共性而走向雷同的艺术品,是不会受到瞩目的。欣赏者会很自然地认为艺术学学者不是最专业的人群,所以,艺术学学者的地位,不太容易高过“专业”的艺术家。
  总之,艺术学需要正确面对自己的生存现状,这是由人们自然的心理和逻辑所决定的。人们的头脑中已存在固有的概念,这些都是很难改变的。与其不断抱怨自己失宠的不满。不如退居二线,实实在在地为艺术做些例如前两点提到的有帮助的实事。就像戏里面衬托主角的配角,要的不是才华横溢光鲜照人,而是踏踏实实地演好自己的次要戏份,才能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美]里斯:《聚焦法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鲁虹、孙振华:《艺术与社会》,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4] [美]特劳特:《定位》,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孙启迪,男,1985—,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艺术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思潮与流派。
其他文献
京沈公路锦西段的一个交通岗亭下,斜靠着两个身着自行车赛服的汉子。这是1989年9月7日清晨四点钟的光景,交通警察尚未上岗,偶尔有汽车从公路驶过,带起股浓重的尘烟不客气地
速生、丰产是当今果树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苹果、梨等速生丰产的典范不断出现,而枣树生长慢、低产的状况依旧未变,因而影响了枣树的发展。为弄清枣树生长慢、产量低的原因
朱明瑛于一九八五年赴美留学,现在美国波士顿音乐学院就读。学习现代音乐、爵士、摇滚唱法及舞蹈。她同时担任这所学校华人组织中华艺文苑教学部主任一职,兼授中国东方舞及
世间万物,似乎总是有着某种神秘的对应。下面,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天,一个男人午睡醒来,慵懒间,感觉腹中甚饥,正寻思吃点什么之时,恰逢有人上门来访,竟是馈赠
化学品泄漏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近年来在生产过程中因防护不当造成的群体性中毒事件较为少见.2013年9月4日山东某有机磷生产企业未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操作,在搬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