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要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党要开展工作和实现中心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经济贫困村的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它需要我们必须加快步伐,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建立有力的村党组织,以便推动经济贫困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道县 经济贫困村 党组织建设 调查 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落实到实处,必须通过基层组织;党要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党要开展工作和实现中心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在农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的成绩,我们对道县十个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建设进行深入调查。(道县十个贫困村:柑子园乡的粮林村,乐福堂乡的甘棠坪村,寿雁镇的水屋洞村,上关乡的龙江村,桥头乡的汉冲林村,白马渡镇的倒水洞村,四马桥镇的上屋冲村,审章塘乡的葫芦岩村,仙子脚镇的大屋村和白芒铺乡的洞伽村),十个经济贫困村中党组织建设以乐福堂乡的甘棠坪村最为典型。通过调查发现经济贫困村的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它需要我们必须加快步伐,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加强建立有力的村党组织,以便推动经济贫困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1.道县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十个贫困村的走访调查,我们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经济贫困村中发展缓慢原因,除当地自然条件差之外,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进行引导,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更没有市场经济的理念,大多数这样的村都存在“等、要、靠”的不良思想。其具体问题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工作开展艰难。调查发展,十个村中有8个村的党组织较弱涣散,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党支部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经济贫困村党组织软而无力。这类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是他们的共性。村党支部没有一个高素质和领导班子,自身素质不高,因此,就难以带领群众致富。有的村多年来就根本选不出一个合适的好支书。如乐福堂乡的甘棠坪村老支书,一直担任到2008年(76岁)他临终前的那一天。在他任职的30年,村里经济社会却一直没有任何发展起色,发展党员3人,平均10年发展一名党员,村里经济更是落后,农业人均纯收入不到800元,全村建红砖房子只有七户,一直存在水资源匮乏,交通十分不便,信息相当闭塞,而村党支部却一直没有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1.1.2 经济贫困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这类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除白马渡镇倒水洞村以外,其他九个村党员平均年龄为56.3岁,60岁月以上党员占这九个村党员数的75%,35岁以下党员只有8人,党支部队伍更是老化,乐福堂乡甘棠坪村党支部3人,平均年龄达到61岁。
  1.1.3 经济贫困村党支部队伍素质不高。从学历层次调查来看,10个村的党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84.8%,高中文化只占14.2%,大专学员仅为1%,大大低于道县农村人口文化层次的平均水平。从理论政策水平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党支部成员要懂得现代领导科学,现代管理科学,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运用市场经济知识。而这些贫困村的绝大部分党支部成员,现代领导的管理知识缺乏,市场经济知识浅薄,抱残守缺,沿袭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和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造成群众对村党支部的意见大,从而,村党支部就缺乏战斗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1.1.4 经济贫困村党支部离心力大。造成村党支部离心力原因在于村党支部不能廉政执政。十个经济贫困村都没有集体经济,而村里的开支从何而来,那只有是从国家中给予农民的各种直补上做文章,在计划生育等能够有处罚借口上方能想办法,在农民建设时土地上寻财源。因而,这类村村民负担重,党支部不但没有凝聚力,反而还会产生离心力。
  1.2 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干部培养艰难。调查发现,这类村由于发展党员不正常,党员老龄严重老大,再加上自然环境较差,一些年轻人、能人大多不愿意回村任职,因而,党支部干部培养就十分艰难。具体分析有以下原因:
  1.2.1 社会环境差。由于对党支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村党支部干部工作没有奔头、不愿当。首先是政治上没奔头,在政治上失去了追求的目标,他们工作积极性就不高。其次,经济上无甜头,生活上有后顾之忧。目前这类村干部报酬偏低,处于高支出、低报酬的状态,还有一些年青人和中年人都愿意外出务工、经商,而不愿意当村干部。
  1.2.2 工作难度大。经济贫困村与经济发达村相比之下,村里矛盾多、工作压力大。当各种压力落到他们身上时,都会产生厌倦情绪,悲观心理,有打退堂鼓、不想干的念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1.2.3 后继干部缺乏。受村自然环境的影响,村中大部分人口外出打工,剩下的不是老就是少,内选不出,外调不进,回请不来,下派的干不长。另一方面原因是现在村支书“官本位”思想严重,不肯培养,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压制人才成长,甚致在后备人才推选时搞宗派、闹派性,千方百计将优秀人才拒之门外。
  1.3 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实事兴办艰难。调查中发现,十个村都没有集体经济,导致村里正常开支无法保证,“无钱办事”就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钱就造成村里运转难,干部工作有心无力。这类村大多存在道路交通不便、水利设施多年失修、无村卫生室、村小破旧不堪、人畜引水困难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村党支部、村委去干部去解决,但是由于无钱,那么事难办了。
  2.道县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十个经济贫困的调查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克服上述问题,必须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深入地分析,我认为要解决贫困村落后面貌,必须强根固本抓基础,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好。从目前贫困村党建来看,不但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反而还抑制农村经济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凝聚力弱化。道县经济贫困村的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由于受传统农村管理体制的影响,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他们中间大多数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有的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有的习惯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专横跋扈,一手遮天,严重脱离群众;有的搞宗教主义和宗族主义,大肆培植个人亲信势力,“土霸王”思想越来越严重。由此,一些外出务经商或一些接受新思想较快的村民,就会对村党支部产生质疑,反而,村党支组干部对这些村民产生种种抱怨,认为村民的思想觉悟低、政治素质差。因而,以上种种方面严重影响了村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形象,降低了村党组织的威信,使得村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弱化。
  2.2 贫困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弱化。由于贫困村党组织干部领导作风腐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忘记了党的宗旨和要求,村党组织在村民心目中的威信受到不利影响,还有个别贫困村,甚至党群关系比较紧张,出现了“信任危机。”而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对村民委员会换届采用直接选举的办法,一些村民就把大家公认的优秀人才推选到村委会的领导岗位,但村党织由于思想上和工作方法上的不适应,对村委会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帮助,或不注意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对村委会工作实行包办代替。这样,在群众心目中党组织核心地位受到严重影响。
  2.3 经济贫困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1998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以后,由于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干部的思想不与时俱进,思想不解放,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明显恶化,这类村的多数村是勉强合作与和平共处,相互共事,有少数村不协调甚至严重对抗。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少数村党组织干部习惯了过去的党一元化领导模式,对实行农村基层民主、尊重村民自治权利在思想上认识不清楚、不重视,对选举在心理上准备不充分,对村委会存在抵触情绪和嫉妒心理。②少数村党的组织“干部”“党的核心地位”认同为个人权力和个人地位至高无上,不尊重村委会法定权利。③对村里公共资源和利益资源的掌握进行权威分配,从而引发两委的班子的利益争夺。④少数村委会主任片面强调“自治”,不受任何权利的制约、排斥村党支部和上级党政的管理和领导。⑤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对党支部和村委会职权规定不清晰、不具体、不明确,导致两委班子的摩擦。
  2.4 经济贫困地党组织工作作风不实。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工作作风建设,在长期领导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党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也十分重视党的工作作风建设。从道县经济较落后农村来看,多数村党组织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但是,也有少数村党组织干部的工作作风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有的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工作作风不踏实,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个人前途;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习惯搞强迫命令,官僚主义习气严重;形式主义盛行,虚报政绩,好大喜功,急抱浮夸;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不积极作为或无所作为。
  3.对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看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和谐农村的构建。针对道县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努力把经济贫困村的党组织建设成为构成和谐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3.1 建设核心农村党组织,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俗话说:“农村要脱贫,必须选好带头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经济贫困村要脱贫必须要建立一支政治本领过得硬,思想素质高、战斗力强、发展思路清、勇于创新发展的党组织干部队伍。针对经济贫困村存在人才贫乏,后继无人的问题,我们要率先选好党组织班子队伍。
  3.1.1 选能人,用人才。对于政治坚定、熟悉经济、能干肯干、群众拥护、既靠得住又有本事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可以放宽年龄,保持村主干的相对稳定,在政治上、经济上要更加以关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配备干部时,要注意选那些熟悉市场经济知识和有能力的人,切实把有一定领导能力有一定文化业务水平、有觉悟、有才干,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干部选进领导班子。
  3.1.2 机关下,公开选。由于经济贫困村人才缺乏,可以适当从机关中选年轻干部充实到这类农村中去,或者选优秀的机关干部在这类农村挂职。拓宽视野和渠道,别具一格选人才。注意从返乡青年、复转军人、科技能人、外出务经商人员选拔培养,建立后备干部制度。还可以采取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推荐和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公开、平等、公正、择优的选人用人的原则,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经济贫困村任职。
  3.1.3 重互补、强监督。在村班子建设中要注重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做到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减少内耗、提高能效。同时,要健全制度,使村党支部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做到按章办事,建立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约束机制,推行公开透明办事制度,让村干部的公权在阳光下运行。
  3.2 加强村党组织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不是天生的和一劳逸的。在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今天,不学习、不提高很快就要落伍。因此,我们必须要十分重视和抓好对农村基础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意识、改革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根本宗旨意识和加快发展意识,教育他们正确处理村委会和乡政府,党支部和村委会,村民自治与依法办事,民主决策与党的领导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提高村党支部干部的基本素质,为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3.2.1 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举办培养贫困村的党员干部。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提高所有党员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通过集中辅导、座谈讨论,电化教育,参观考察等多种教育形式,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扎扎实实开展学习理论,提高他们正确执政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3.2.2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变传统用人模式。要在经济贫困村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组织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动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的“双培”、“双带”工程。
  3.2.3 创新培养内容,着力提高致能本领。在党员干部培训中,紧紧围提高致富本领,重点进行科技培训;围绕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觉悟,重点进行宗旨意识教育,围绕拓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路子,重点进行小康建设、项目建设和市场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有力地促进经济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3.3 大力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目前的经济贫困村,要想搞脱“贫困”的帽子,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唯一出路。经济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就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中心进行,这也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农村党组织在经济建设中没有作为,在老百姓中就没有地位,村集体经济没有实力,党组织在群众中就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因而,对经济贫困村而言,村党支部要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开门路,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3.4 更新农村党组织观念,增加党组织的带动性。实践经验证明,在经济贫困的地方,观念陈旧,素质低下,比贫穷更可怕。只要观念理新了,劣势就会转变成优势,“包袱”就会转变成财富,发展潜力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步伐就会不断加快。从道县十个经济贫困村进行分析来看,他们受到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党员干部中普遍存在许多陈旧落后的观念,缺乏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丰富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商品优势。在经济贫困村中党组织建设中,我们要更加着重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许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尽快从小农经济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克服因循守旧、畏难发恐、自给自足等狭隘的观念,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加强发展、脱贫致富的紧迫感。
  参考文献
  [1] 赵玉锋.《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2007的年第4期、基层建设.
  [2] 周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2007年第4期,调查与思考.
  [3] 王寿丰.《理论建设》,2005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四所高校的16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几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显示:江西省几个有代表性的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具有普遍性。  【关键词】职业倦怠 大学英语教师 调查研究    1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素质。由此可见,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成正比,并
期刊
【摘要】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减负”,不能肤浅地理解为只是给学生松松绑,让学生学习轻松一些。“减负”,是要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在更小的心理压力下,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减负” 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    在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厌学的现象仍很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由讨厌老师
期刊
【摘要】巧妙地掌握惩戒的艺术,能唤起学生的积极响应,使学生的心灵发生震撼,引起内心的积极地矛盾斗争,从而自觉地认识缺点错误并改正缺点错误。  【关键词】违纪学生 惩戒 艺术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我认为: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对于多次犯同样的错误或类似错误的学生,那就要采取一定的惩戒手段或方法,但惩戒不等于体罚。本人一直认为
期刊
【摘要】在小学生品质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时期,走进儿童的生活空间,了解儿童、关爱儿童、引领儿童,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思想品质打下基础,让美溢满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儿童 生活空间 心灵 美化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一定空间,我们成人以自己人生的阅历和经验审视着所处的生活空间,用自己的方式驾驭着人生航程的风帆,向着各自确定的目标前行。有的走向成功,有的走向失败。无论何种结局,我认为这
期刊
【摘要】利用在课堂上展示实验,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叙述,让学生走出作文中“无米之炊”的困窘。同时,起步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缺乏条理的问题已迎刃而解。具体步骤:提问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进行“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为习作做好准备;组织学生口头作文;完成习作。  【关键词】有趣 实验 起步作文  教材教学简析:  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存在的问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要注重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注重精神和心理的健康。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创没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参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素质 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要
期刊
【摘要】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 开放式 教学环境 生活化 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
期刊
【摘要】提高英语教学成绩,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每位教师最好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时常反省自己工作的优与劣,得与失,多与同事交流研讨,扬长避短及时弥补不足,以期自己的教育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提高 成绩 英语 教学    1.课堂导入恰当精妙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恰当精妙的导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资产重组步伐的加快,个体么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经济组织形式,这些新经济组织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经济组织的组织党建“散、乱、软”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成为了党建工作的难点和空白点。这表明了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的紧迫性。因此,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作用科学化管理是新的课题。  【关键词】新经济组织 党组织作用 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揭示中小学学生痴迷体育运动的因素,追溯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起源及形成背景,从教育学角度分析中小学学生对这种文化认同感的产生机理,展示校园体育文化含义、特性及教育功能。据此,对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 校园文化 教育    1.前言  中小学体育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实现体育锻炼终身化的基础时期。体育文化是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交辉而成的一种独特的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