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交通专业“知行合一”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ie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教育正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目标输送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成为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交通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特色不足,形式内容单一,与社会需求脱轨等问题,构建了应用型本科交通专业“知行合一”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新增自主型实践环节,搭建实践管理平台,挖掘校企合作资源,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等措施,探究应用型本科交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4.047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s transferring talents for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trong transportation country" in China.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raffic professionals, such as lack of characteristics, single form and content, and derailment from social need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traffic specialty, and explores its application by adding independent practical links, building a practical management platform, tapp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sources, and reforming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nd find a new way of training undergraduate transportation talents.
  Keywords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talents
  1 改革背景
  (1)建設交通强国的人才需求。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蓬勃发展,站在了交通大国的历史起点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桥梁和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吹响了交通强国建设的号角。而高等教育正是为国家建设输送各类人才的重要渠道。
  (2)应用型人才培养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高等教育界逐渐形成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改革方向明确全国6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并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实践环节的强化是当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2 应用型本科交通专业人才培养应解决的问题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作用不明显,实践教学体系特色缺失。基于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紧抓“应用型”的目标导向,不断探索交通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设计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分年度、分层次推进专业实践教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
  (2)实践内容与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交通行业贴近民生,社会交通现象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案例。实践内容与形式应满足不同学生依托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主动探究交通问题本质的兴趣需求,进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的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需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使其在校期间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提升自己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资源不足,难以实现实践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接轨。应一方面厚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针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和技术进步,结合社会对交通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资源的作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教学实践与地方交通需求和组织管理改善项目相结合,培养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交通专业人才。
  3 应用型本科交通专业“知行合一”实践教学体系
  “知行合一”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坚持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通过“产、学、研” 结合,建立起“知行合一”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3.1 实践体系组成
  在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环节分为集中型和自主型两类:
  (1)集中型实践环节指实践内容相对固定、统一,实践地点集中安排的实践类课程,如课程设计、实验、实习。   (2)自主型实践环节指实践内容相对灵活、多样,实践地点分散,学生具有一定自主选择权的实践类课程,如课外研学、交通社会实践。
  通过集中型实践培养学生必备的专业实操技能,而自主型实践则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专业兴趣、个人能力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内容。
  3.2 交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所构建的应用型本科交通专业“知行合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和图2所示。
  3.3 实践平台搭建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为满足实践体系教学需求(如图3),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搭建校内、校外实践平台。校内实践平台依托学校教学资源,建成交通仿真实验室、沥青实验室、轨道交通陈列室等,用于实践与理论教学。校外实践平台依托校企合作资源,与专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实践内容充分与社会需求接轨。
  4 主要改革举措
  4.1 融入“知行合一”的理念,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过去以集中型、指定型实践课程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新增两项自主型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外研学、交通社会实践。
  (1)课外研学。课外研学共2学分,实践内容形式不限,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专业讲座、自主实验、发表专业论文、自主创业、专业证书认证、学科竞赛、专业兴趣小组活动、专业小课题研究等。在校四年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自主选择实践时间和实践方式,在完成约定的实践内容并通过规定的考核后,取得相应的学分。
  通过设置课外研学这一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积极性,将专业实践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延伸至课堂之外,形成多方位的实践培养体系。
  (2)交通社会实践。交通社会实践共3学分,是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经专业教师的指导,由學生自选择调研主题的实践教学环节。调研的内容可包括:铁路客运站(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枢纽)、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静态(停车)交通、城市慢行(非机动车)交通、地方交通规划与实践等。学生可通过个人或组队的形式参与调研、分析数据、完成报告,最终通过成绩评定获得该项实践学分。
  4.2 配套自主型实践环节,搭建开放型实践教学管理平台
  实施过程中发现,在原实践培养体系中新增自主型实践环节后,出现了分散化管理混乱、信息发布滞后、教师辅导难以落实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并搭建了开放型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将课外研学、交通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等自主型实践类课程依托平台进行管理,实现课题发布、资料共享、线上答疑、成果上传、成绩评定、档案储存等多项功能,形成动态管理、过程考核、综合评价为一体的实践课程管理模式。
  4.3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校企合作平台拥有丰富的实践能力锻炼资源,与学生未来就业息息相关。当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校外实践包括“实习基地实习”和“自主实习”两类。集中型实践中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可借助于校外实习基地,而自主型实践则结合专业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内容和实习地点,通过校企合作资源,进行与行业相关的调查研究或实习锻炼。
  本次改革探究中,在过去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大力挖掘合作空间,创建形式内容更为丰富的合作平台。比如,系层面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成立工作室,搭建了一个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工作室的运作,组建师生工作团队,辅助、优化企业日常生产、组织管理、拓展宣传等工作,一方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锻炼场所,另一方面为“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育提供摇篮。
  4.4 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交通专业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应用型交通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以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为主,是交通行业的一线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
  本次改革中,改变传统的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仿照项目一体化的方式,将该专业的课程设计,以同一项目为背景,按照实际工程设计流程,完成道路勘测与几何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梁设计和交通设计这四项设计内容。通过项目一体化的方式,让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使其将来就能业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
  5 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大潮,本文以“知行合一”为理念,构建了新的应用型本科交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新增自主型实践环节,搭建实践管理平台,挖掘校企合作资源,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等措施,应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通过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探索培养应用型交通人才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邵明虎.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0):121-122.
  [2] 孙湘海.交通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235-236.
  [3] 唐志华,凤鹏飞.关于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2):133-134.
  [4] 黄明芳,郑建湖.闽台合作下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4):58-59.
  [5] 陈略.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17(15):96.
其他文献
<正> 网箱养鱼,目前在世界各渔业国家已十分普遍,利用网箱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鱼,不仅产量高,而且可养殖高档的名、优经济鱼类,以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需要,经济效益显著,前景十
摘 要 随着新时代对于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英语势必要从通用英语教学向ESP外语教学转变。“网联网+”时代的来临也助推着ESP外语教学采用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然而在信息技术与外语课堂融合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ESP混合式教学中技术与课堂整合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想法,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外语教学 ESP混合式教
大数据作为石油新经济的理论是最近几年提出的,石油上游产业从勘探到开发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如何收集、解释和利用这些数据给石油工业带来了挑战。为了使各种复杂和日益剧增
为了提高重磁电数据采集精度、现场资料处理效果和数据采集过程控制水平规范化野外生产流程,缩短现场资料处理周期,为此研发了重磁电资料采集软件GMECS,目前该软件已成为东方
摘 要 随着智能机器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我国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也顺应时代潮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青少年机器人教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智能机器人教育概念、开展现状以及意义,通过具体智能机器人教育课程课堂实践,提出了智能机器人教育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 中学 机器人教育  中图分
<正> 渔笼是一种低能耗、少劳力、渔获价位高,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被动性渔具渔法,它不受船舶吨位、马力限制,各类渔船均可用蟹笼作为主业或付业从事捕捞生产,渔笼在欧美、澳大
利用OpenGL技术把二维平面成像图以三维立体图的方式显示出来,加以旋转、缩放功能,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地层地质信息细节,为全方位、全角度展示井壁沉积构造特征提供了有效途径,丰富了软件平台的功能,为准确判断地层构造特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正> 短尾大眼鲷俗称“红目狗”属大眼鲷科、大眼鲷属,为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东海、南海和黄海均有分布。闽东北外海渔场除了短尾大眼鯛外,还有斑鳍大眼鲷和黑鳍大眼鲷,但
<正> 中层拖网是以中上层及近底层鱼类为捕捞对象,可根据鱼群垂直分布和移动任意改变拖曳水层的渔具。中层拖网在国外已是一种成熟的作业。目前正朝着网具大型化,网口部分网
侧向类仪器关于监督电极电位差信号测量方式是通过取样电阻、前置放大电路、主放大器、滤波电路、相敏检波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组成,构成一个测量通道,放大倍数达到上万倍,接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