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編年事輯

来源 :中国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陳立(1809-1869)爲晚清經學名家,所著《公羊義疏》七十六卷,與孫詒讓《周禮正義》,可謂並時驂靳矣.近年學者於陳立《禮》學、《公羊》學研究日多,顧於其人事歷則所知甚少.蓋其家《行述》,流傳甚罕;陳立不事吟詠,無朋儔唱酬故實可採;雖有文集六卷,然皆考禮説經之文,罕及於私;性復簡素自律,諸家説部亦乏記載.茲以其家《行述》爲本,由陳立存世書札,考其年月,稽其行踪,勒爲此稿,以備知人論世之義.
其他文献
清初已有考證學的萌芽,至乾隆中期編纂《四庫全書》,考證學由民間學術發展爲官方公認的學術,確立了在學界的中心地位,極一時之盛.另一方面,若從中國學問本來基本不脱離政治與教化的傳統來看,考證學是極其畸形的學問形態.以戴震爲代表的漢學家的思想研究與反理學主張,終究只是以孔孟等原始儒家的標準批判宋儒理學,未能在理論上給予宋學以致命打擊.同治中興,鑒於當時的政治、社會形勢,漢、宋兩學都有意回避黨同伐異,漢宋折衷運動成爲時代主流.不過,所謂漢宋折衷,無論學問精神上,還是技術方法上,皆未免流於啓蒙層面的淺近.即使漢宋折
本文係(日)本田成之所著《中國經學史論》一書之《緒言》,位於書首書名頁之後,目次之前,以爲全書之引言.文中首先對“經學”做簡要定義,繼而對書中各章之内容重點提要叙述,最後回顧求學、研究、撰述之歷程及本書之成書因緣.文末謂以往尚未見日人所撰《中國經學史論》此類著作出版,點出本書創始之特色.全文層次分明,頗具引言之效.《中國經學史論》舊有江俠菴、孫俍工兩種中譯本,在《緒言》中兩譯本較嚴重之三處錯誤,皆已在注釋中討論,其譯本之未臻理想,可見一斑,亦足顯重譯之必要.本田成之《中國經學史論》自1927年出版以來,迄
新的教育阶段,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在对新疆地区高职院校教学内容进行把握的过程中,以思政课程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对该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讲解过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进行全面探索具有重要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深刻结合新疆地区的教学情况,为现代教学资源进行全面引进,也要根据线上、线下思政课程教学的实践分析,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關雎》爲國風之始,《詩三百》大旨繫焉,歷來經説多歧.魯、韓以爲諷刺之詩,而齊、毛重其風化之意,正反有別.“窈窕淑女”句可謂全詩之鈐鍵,尤馬聚訟之要端.魯説“窈窕,好貌”,專論其外;韓説“窈窕,專貞貌”及毛説“窈窕,幽閒也”,則及於内.近年有安徽大學藏戰國簡《詩經》出,“窈窕”書作“要翟”.徐在國教授釋作“腰”,以爲腰身美好之意,屬主謂結構合成詞.(《漢字漢語研究》2019.1)其後,杜澤遜教授詳舉上古辭例駁徐説,主张“要翟”爲連綿詞,“訓釋不應拘泥於字形”;至其釋義作“姣好”,則與徐説並無大別.(《中
期刊
为落实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依据上海高校分类管理和评价要求,分析应用技术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存在的困境,提出构建应用技术型大学“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路径.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不仅能满足幼儿个性化游戏的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而且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是促进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还存在着制作主体单一、制作过程流于形式、缺乏合理评价制度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高质量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幼儿园应建立合理的玩教具评价制度、教师应加强制作玩教具的专业素养、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活动.
王文清曾任三禮館纂修官,分纂《欽定禮記義疏》八十二卷近半篇目,《四庫總目提要》甚至將其《儀禮分節句讀》與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相提並論.然而《儀禮分節句讀》一書流傳甚稀,世人無從窺見王文清《儀禮》學之究竟.今通讀吉林省社科院藏乾隆十三年刻本,可知王氏此書是爲“初學便讀”而作,重在分節、句讀.王氏《凡例》中稱“悉遵用”朱熹《通解》之分節,但其分節實則採自宋楊復《儀禮圖》、黃榦《儀禮經傳通解續》.其句讀則準確、細密,有勝於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處.王氏書雖發明有限,但分節選取得當,句讀平順,是一部高水平的入門
宗人簋是近年所見私家收藏的有銘銅器,器形、紋飾與弭叔簋極爲相似,可據以推斷宗人簋屬西周晚期懿、孝時器.銘文記載了祭國之君身在王朝而王朝爲其所行飲酒致歡的饗禮,呈現了饗禮的主要儀節,可補傳世禮書記載之不足.將銘文所記置於饗禮的背景下,又可推斷銘中的伯氏在禮典中是代主人獻賓的食官之長,猶如《周禮》中的膳夫,而銘中的宗人則是職掌大都之禮事的職官,相當於《周禮》中的都宗人.
目錄書中四書類作爲一個獨立類目在明正統年間的《文淵閣書目》中首次出現.由於“五經”觀念牢固的穩定性,四書作爲一經或經的一類,在明至清初的書目中一直伴隨着反復的糾葛.明中葉的“心學”與“經學”相互激蕩,其交匯點即在如何安置四書.在目錄中限定“經”的範圍,從而排斥四書,或將四書整體納入“諸經”類,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五經相對四書而言更優先的地位.另一方面,對四書架構合理性進行質疑的聲音始終存在.明清鼎革之際社會思潮跌宕,因爲衆多精英學人的共同傾向,這種質疑最終從“潛流”發展成了“狂瀾”.
在网络多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线下教学与线上自学相结合,才能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学习英语的需要.教师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英语教学模式,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