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故事打造生活课堂,有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创设生态课堂,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问题分析;有效策略
  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从娃娃抓起。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结合时代要求,增强教学有效性,促进育人质量稳步提高。那么,教师应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本人从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入手,对基于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仍然影响教育教学管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由于小学教师队伍中,一部分教师年龄偏大,传统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往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合时宜的理念仍旧根植于部分教师的思想之中,导致他们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相对单一。
  (二)陈旧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增强课堂活力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日渐增强。但是部分教师还沿用陈旧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忽略了感知体验才是儿童行为的基础,依旧采用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在课堂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但合作方向不明、目标不清、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课堂看似热闹无比,实则教学效果一般。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主体意识不足,课堂中束手束脚,再加之受学校的教学条件、家庭的重视程度、实践基地的配置等条件的影响,课堂知识与实践内容脱节,课堂呈现的魅力不足、活力不够、吸引力不强。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理念的转变
  (一)领导率先垂范,明确管理导向
  新课程所赋予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是学校管理者率先践行的目标。只有学校管理者“吃透”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干出成效。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教学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要求和传达上,而是应落实到行动上,以自身教育教学的管理效果,“明”教师的眼,“亮”教师的心。
  (二)进行观念更新,加强培训学习
  要想做学者型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学习甚至比教育教学更重要。只有通过学习,教师才会与时俱进,把新课程理念学深吃透;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吸纳同行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所用。为此,学校利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各类培训项目和交流活动为教师吐故纳新创造学习的平台,才有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切实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让青年教师充满朝气、干劲、冲劲十足,中年教师沉稳睿智、肯钻研、肯吃苦。
  学校管理层要改变教育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建立健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评价和考核新体系。例如:在学习“我们不乱扔”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组学校操场上到处是垃圾、果皮,教室里一片狼藉,物品乱放的图片,然后再为学生展示一组学校到处干净整洁,教室桌椅、物品摆放整齐的图片。让学生自主观察两组图片,然后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谈谈对这两组图片的感受。教师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愿意在哪种情境中学习呢?”“你们知道第一组图片中的情景是如何形成的吗?”创设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反思自己,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善于挖掘素材,拓宽教学渠道
  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和其他学科比起来,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教师对学生要足够了解,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成长环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学习的主题,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拓宽教学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特点,积极创设自主学习、互动参与、共同探究的氛围,唤起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四)实行自我管理,提升管理品位
  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不断渗透,学生自主、有序、有趣的学习新氛围必将在班级内、学校里形成“气候”。为此,学校要改变以往层层施压、紧紧“包裹”式的管理办法,科学制定自主管理方案,着力提高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水平,让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学校品位实现全面提升。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蕴含着更丰富的育人功能,更注重对儿童在法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身为该学科的任教者,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挑起育人重任,从本职工作出发,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准,拓宽法治理论视野,增长法治知识;只有落实教书育人的职责,用崇高的道德精神、充满正义的社会人文情怀熏陶儿童,渗透法治观念教育,才会实现“道法合一”的育人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需确立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中应设有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确立教学目标前,要充分研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以课标为参照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此外,优秀课改教学案例也能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条件地进行选择、整合和借鉴。
  (二)创设教学情境
  遵循小学生的年龄认知规律,课本里插入了许多绘本故事和琅琅上口的童谣歌曲。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适当地安排故事导入,吟唱童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使教学朝着目标有序推进,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低碳生活的含义: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耗用的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情况,主要是从节电、节水、节气和回收这些环节来改变生活。随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现象,我能为低碳生活做什么?学生举例,如:出教室后及时关掉电风扇,美术课下课后不乱扔画纸,洗手后立刻关水龙头,出家门之前别忘了关灯,等等。通过活动,教师能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低碳环保意识并自觉地把低碳意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会通过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定会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灵。
  (三)构建生态课堂
  1.体验现实生活,体会道德认知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体现道德法治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融合。儿童良好道德的形成,最早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儿童体验得愈充分细致,对道德的认知就会越明确。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厘清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感悟,通过真实有效的体验活动,深化道德认知,领会规则意识。
  例如,“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一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建设不仅需要班委尽职尽责,也需要班级其他同学具有主人翁意识,需要大家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要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前通过对学生进行“我想解决的班级问题”的调查,有助于了解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能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班级成员,自己会有怎样的建议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该学段的学生能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自己的想法,领悟作为班委应该具备的品质,通过创设现实生活体验情境,更好地培养规则意识。
  2.模仿生活情境,充实道德认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最后也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一些仿真情境,发挥情境的潜移默化作用,让学生感悟生活,达到情感体验上的共鸣,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
  例如:在教学“这些事我来做”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找学生朗读《来来的系列故事》,并说出来来与自己身边的众多小学生有哪些不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如果我们自己的事情都依赖父母,我们将来会变成什么样。随后,教师播放儿歌《自己做》,让学生说说自己独立做过的事,明白认识自我的关键是主体上学会自立、自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深化了学生的道德认知,也提升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使其懂得劳动是一种美德,力所能及的事要自己做,让学生从小锻炼独立能力,减轻家长的负担,培养自立能力。
  3.利用绘本故事,培育规则意识
  道德存在于生活中,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这片沃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机地联系教材教学内容,利用绘本故事,联系学生实际,大胆开展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可借助绘本故事的汇编,再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师生间、学生间也可开展讨论、交流、探究,让道德认知和行为规则认同感得到进一步深化与提高。
  在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更新教学观念,分析課堂教学的主体,全面把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行为习惯,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奇.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2016(23).
  [2]付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
  [3]徐嘉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7(16).
  (责任编辑:李晶)
其他文献
3 高压标准电容器的稳定性研究a) 材料力学方法1959 年 Keller 生产的 800 kV 电容器参数为:r1 = 24 cm,r2 = 12 cm,D = 1 mm,l = 70 cm,C = 56.1 pF,J = 92.5 cm4,E = 200 GN/
到目前为止,所报道的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纳米金属团簇的熔点多采用的是某些特定的软件,这给该领域的研究推广带来了一些不便。MS(Materials Studio)软件是一种通用的商业
最近交通部发布《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TJ231—94,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 该《规范》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回顾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和中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述及中药的起源,追溯到上古、殷商、秦汉,叙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2000年以来的中药产业发展情况和中医药教育的开展情况等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常发生于2~14岁的儿童,其中6~10岁最常见,分为MilchI型和MilchII型两种类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大多经石膏固定或复位后穿针固定而愈合,且功能
通过梳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郑州市产业的演进历程,明确郑州市产业演进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绿色农业、调整产业发展重心等方式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郑
新疆东昆仑卧龙岗一带存在多个中、大型锑矿床,为了解该锑矿富集区的物质来源,探讨其成矿机制,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总结矿床地质成矿条件基础上,对矿区典型的矿石、石英
分析10kV开关柜局部放电后的暂态对地电压(TEV)、超声波(AE)等,介绍常见局部放电检测仪的原理,并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用实例验证了局放检测仪在10kV高压开关柜局
目前所有的离散对数有序多重签名方案中,多重签名的长度和验证签名的时间都随着签名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给出了一种新的离散对数有序多重数字签名方案。新方案中,多重签名的长度
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05年成立,2006年增挂“重庆市药物滥用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