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螺上的小城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州是一座不大的城市,自古府郡设在零陵,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市政府才选址交通发达的冷水滩。对外人说起冷水滩,总要被立即来附和一句:冷水江呀,我知道。好在有两个举世皆知的大历史人物可以搬出来抖搂抖搂:一个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一个是当今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其实,了不得的人物还有很多,如“草圣”怀素、理学家周敦颐、革命家陶铸、江华、蒋先云,名将唐生智,再往前翻翻,黄盖、蒋琬也出自此地,甚至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也从这里入宫,两位结伴“回娘家”时弄得舜帝一路追来找寻,终因瘟疫丧于苍梧之野,两妃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啊。
  由此可见,这不是一般的地方,用“人杰地灵”来形容不算过分。好山好水定然有好吃,舌尖上的功夫才能留住各路英雄。谈到吃,令人难以忘怀的便是那一个个模样可憎、味道绝佳、一食难舍的喝螺。永州四件宝:永州血鸭、东安鸡、永州喝螺、永州异蛇酒。可见小小喝螺的地位之高,与名鸡名鸭同列。
  永州喝螺是湖南永州一带的汉族小吃,属于湘菜系。选用当地所产铁螺加工烹调而成,具有清香脆嫩、汤鲜味美等特点,带有浓厚的地方风味。据鉴定,喝螺营养价值极高,能清火开胃,益元气,和五脏。永州喝螺的味美,主要是它的制作讲究,大体可分为选、生、剁、炒、煮五道工序。
  首先选用大小相等的活铁螺,放入水中并滴几滴茶油,过一到两天,使之吐出污泥杂质。再用清水洗净,把剁成泥的瘦肉掺入水拌匀,倒入盆内,使螺饱食。然后剁掉螺尾,搓洗干净,放到烧红的铁锅内,稍炒干水汽后,加适量茶油,再加食盐和少量米酒复炒,继后将生姜、大葱、蒜泥、辣椒、紫苏、酱油等佐料,匀撒在铁螺表面,倒入肉汤,加盖煮滚几分钟即可,出锅时淋以生茶油,但久煮则不甜不香,不嫩不脆。
  永州喝螺是一种别致的风景,且是全天候的“招牌菜”。到了永州不吃喝螺,总让人觉得少了味道,那大街小巷酒肆林立,多半是与喝螺联系一起的,喝螺就是其中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家常菜和“招牌菜”。如果你点菜忘记点喝螺了,服务员总要问你一句:“点个喝螺咾,生了几天水的,新鲜得很。”你似乎觉得有点歉意,竟然不知道永州这道好菜,赶紧点点头,大声说:“好,来一盘!”
  随着一道青烟从锅底飘起,油、辣椒、生姜在一起与喝螺“舞蹈”,生发出热烈呛鼻子的味道,再续以绿油油的寸葱后,起锅,装盘,一会儿还在冒着香油味儿,和着热气、香气、辣椒味儿的炒喝螺在你眼前氤氲着,放肆着,舞蹈着,静静等待着你的品尝。
  在永州,三岁孩童都会吃喝螺,你大人一个却不一定会。第一次你看着这个头大尾小、嘴阔肚阔的黑不溜秋的东西,有一种无从下嘴的感觉,你照着别人那样“哧溜”往嘴巴里一吸,肉进入了你嘴巴里,可是说不定那段难看的肠子也跟着进入了你嘴里,你只得倒回来,将肠子拗断,只吃螺肉。这还算是会吃的,初次必定有许多朋友连吸都吸不进去嘴巴里,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在那儿仰着头,脖子随着头往上挺着,筋儿条条绽放着,像一条条烧红了的蜈蚣,怪吓人的。要命的是,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拼命往嘴边吸气,可那螺肉纹丝不动,似乎故意要看你的笑话。旁边的食客看不下去了,他拿出桌上一根不起眼的牙签告诉你,同志哥,吸不进嘴里,拿牙签一挑就好……你瞪大了眼,无可奈何地叹息道: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真的是喝稀饭也有师傅啊!
  这是最低层次的吃喝螺的方法了。真正的高手,那是梅花指往口中一啜,一吸一个准。前些年,永州的零陵区搞了一次喝喝螺大赛,据说,一分钟有人吃下了120多个——这是什么水平?乃是真正的“食客”啊。
  小城的每一个早晨似乎是被清洗喝螺声唤醒的,于是一天的进行曲围绕着洗喝螺、煮喝螺、吃喝螺而奏响。
  于是乎,全城听闻炒喝螺的各种交响乐,煎、炸、炒、煮、烹、焖、烧等但凡人间用来烹饪的所有手法,都可以用在喝螺上。当然,最讨人喜爱、最有情趣的还是炒喝螺,因为,喝螺,不仅集中各自烹饪方法的妙趣,更有一样,它的鲜嫩、它的营养、它的汤汁,那是其他烹饪所无可比拟的。有人甚至专门喝汤汁,不食螺肉,说营养全在汤汁中。
  说起永州喝螺,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永州市何仙观乡曾传说是何仙姑的故乡。当初八仙飘海,初到蓬莱仙境,都夸蓬莱胜景。唯有何仙姑一言不发,吕洞宾问何仙姑为何一言不发,何仙姑说,蓬莱美景虽佳,还不如淡岩的中秋之夜,不如永州八景。众仙不服,顺水而下,进长江,过洞庭,入湘江,来到永州市。一日一夜的长途旅行,众仙都有了饿意。当铁拐李拿起酒葫芦“咕噜咕噜”喝酒时,深叹有酒无菜,韩湘子听说,连忙拿笔想画一条大鲤鱼给众人吃,谁知沾墨太多,甩在地上,变成了一个个铁螺、铜螺,何仙姑一见大喜,忙烧火炒螺,众仙食后,都夸好菜,从此永州喝螺名扬三湘。
  小时候,最熟悉的一种劳动就是摸螺蛳。夏天,热气腾腾,大小鱼塘是我们消暑的好去处。当然,更重要的任务则是摸螺蛳,甚至是比赛摸螺蛳。那时候的鱼儿是非常幸福的,总是一天到晚地吃着绿油油、脆生生、甜津津的鱼草,是很少被迫着吞食化肥和农药污染的饲料的。因此,鱼塘底层就潜伏着因为鱼草鱼粪沉积下来构成的一层厚厚的淤泥,肥美的螺蛳就藏在那些淤泥中,任由你去捡拾。而越是深水区越是堆积着厚厚的螺蛳,伸手一摸就是一大捧,因为深水区受到的干扰少,一般水性不很好的是去不了的。我的水性一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潜水高手一个又一个“猛子”扎进去,捧出一大捧一大捧的螺蛳来,直往竹篮、竹筐里装,很快竹篮竹筐就满了,眼睛流露出的是妒忌、羡慕、恨的神情。但是,我们家在全村子摸螺蛳的队伍中是不输给任何人的,因为我家有着两位姐姐,她们都是摸螺蛳的“高手”,虽然她们仍然去不了那些富含螺蛳的“深水区”,但是她们却谙熟几十口鱼塘的方位、大小、深浅,哪个鱼塘的螺蛳多,哪个鱼塘的螺蛳少,甚至哪个鱼塘的螺蛳集中在哪里,就跟地图似的,揣在胸中。因此,看似不经意地一同捡拾螺蛳,半个时辰立决高下。小伙伴们惊呼:邪了门了,我们一起捡螺蛳,你的篮子就满了,我还半篮子不到,鬼脑壳的,你是“营销鬼”(当地方言,就是“搬运”专家的意思)……
  家父最喜欢吃螺蛳。他不煮、不挑螺蛳,但是他喜欢炒螺蛳,而且他不仅在全村第一个煮喝螺,还发明了用白糖炒螺蛳和蚌壳,味道真的很不错。其实,那时候家里穷,摸螺蛳一是当做食物,二是可以卖钱。所以,吃一顿螺蛳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常常是螺蛳肉少,腌菜多,父亲的眼睛出奇的锐利,他是一个筷子点一个螺蛳,不差分毫。当时觉得他过分,心里总不舒服。可现在明白了,人总有那么点嗜好,比如父亲,他爱好螺蛳,甚至亲自去鱼塘抓螺蛳,以至后来还捞虾捉鳖,这就不容易。
  在家乡,螺蛳还用来走亲戚。如果你收到一包干透了的螺蛳,那是亲戚对你最高的褒奖。要知道,一斤螺蛳一两肉,经过多少工序和辛劳才能将潜藏在螺壳里的那一块晶莹透亮的螺肉变成干螺肉啊。至于螺蛳与各种菜肴搭配成为别有风味的小吃,那在竹城永州就如变魔术似的,可以说摆出一道是一道,够你去想象的。比如说,螺蛳米粉,真正的在永州就能吃到,绝对不掺假。而有关喝螺比赛、文化活动可谓一波接一波,风起云涌,创意无穷。
  正好,这个暑假回家乡办事,日近中午,一缕缕奇特的香气从乡政府食堂飘入鼻中,妻子瞭望后,悄悄告诉我:“乡政府食堂有喝螺吃哩!”那神情是瞳孔明显放大了,惊讶中仿佛不敢置信。我爱怜地望着这位邵阳妹子,平静地告诉她:“喝螺不过就是一道菜,它是许多人的一道菜,乡政府食堂也不例外嘛。”然后,我进一步告诉她,喝螺就是永州的食文化,成了文化那就不得了了,意味着约定俗成,意味着与生俱来,意味着骄傲和自信。
其他文献
一种声音从树梢中透下来  蝉子的鸣唱染上了白霜  我坐在寂静的旷野  夏夜的中央  与月亮隔着一层薄纱  内心涌动着绿的涟漪  月色与荷叶可以齐舞  又大又白的月亮  更像一条河  把我隔得很远  我只能远远看见它们的身影  窗外的树木  是最好的观者  我是多余、寂静的一棵  住在乡下的父亲  生活和思念是一本  翻旧了的书的A、B面  而周围,是个人与乡土同样的命运  有时,想打一个电话给您 
期刊
天气酷热,人们想念绿树摇风,轻雨飘飘,江河流淌,湖泊小溪。我醉向草原,渴望扑进无边的绿,听马背上的故事,架风千里,踏草香万顷,观牛羊满坡,悦人间盛景。八月得到这样的机缘,相约蒙古。  旅行,许是走向终点,许是观察沿途风景,许是无拘无束地放下,许是打开与收藏。我们乘火车到北京,乘大巴到二连浩特,过边境,乘火车到乌兰巴托,醉向草原行。一路上这群摄影大家、作家高手、画家教授个个身怀绝技,幽默故事、歌声段
期刊
一  冬季,寒冷的街口  一个彳亍的身影  独立了若干年  在这个岁末  水墨氤氲着双笔的故事  邂逅在一个没有岁月的梦里  黄河水流的声音  淌着她断断续续的诉说  约一个传说,笔耕传说  苍白的飘落  回忆着你们渐淡的身影  那些话语定格在几十年前的角落  不是今天冬季的提起  一定会成为传说  二  很久了,想念的诗句  在耿耿于怀中躲藏在  你的左右  其实睡眠也是清醒  太阳照射着,我们
期刊
七律·十月庶心  何事疏枝望远峰,秋风倒是意兴浓。  来时唯恐无花谢,去后长嫌有树逢。  夕照连天枯草色,月升遍野绝人踪。  庶心苦待春潮雨,山外应栖翡翠容。  采桑子·塞外江南  新疆道有江南好,水也伊犁。  山也伊犁,醉了莲峰云彩姿。  草原河畔欢歌舞,人也如斯。  情也如斯,一缕清香入梦时。  诉衷情令·雪山  何时七月举凝眸,错影叠杭州。  晓烟梦里那处,却是着貂裘。  三世路,百年秋,怎
期刊
我听见四周人们的说笑声是那么响亮  恣意得有些张扬  仿佛发生了什么天大的喜事  我开始慌乱并恐惧  我本该失声恸哭的啊  我听见不远处高台上喇叭吹出的调子  一浪高过一浪  就在我的身侧,几步之遥  我的父亲,静静躺在白色布幔之下  对于发生的这一切毫不知晓  他们好像突然静止了的时光  我宁愿把这视为安慰  哦,其实我早该知道  这一切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天涯月色  今夜,回到大唐  沦陷
期刊
秋天  信纸一般的,你把悲伤的日子对折  开头与结尾 被你折叠成一种怀念  这样的时候,一阵风吹过  突然你感觉秋天来了一下,又走开了  后来落叶啪嗒啪嗒地掉  候鸟飞过的天空,越来越像一道  无人问津的伤口——  秋天就真的 不知不觉地来了  被秋天啄过一下的你  伤口里还藏着被关住的疼  秋分  那些潮汐一般的年轮  在我体内轰鸣  岁月流转无声  表盘上二十四个刻度  每更换一个名字  都使
期刊
你  是那寸光阴给我最好的礼物  有你 岁月流光划过  温暖 深情  浅浅流淌  暖于心间 暖于爱意  回首几何时  只为谱写唯美旋律  一路跋涉  初春的午后倚靠窗前  眺望着  憧憬着成为你谱写的春天  是用鲜花和星星为你点缀的那个世界  木棉花多情的季节  花儿尽吐芬香  还记得我为你亲手播种的那颗种子吗  在发芽 也在慢慢成长  开满了花  一年又一年  收获了我们青春的故事
期刊
佛塔上的铜铃  在风的摇曳中  飘响圣洁的梵音  丁零 丁零零  似你呢喃的召唤  似你浅唱的低吟  拂过清风  越过雁鸣  丁零 丁零零  每一声都是你  轻轻的嘱咐叮咛  小小的花朵  小小的花 一朵朵  静静地伴着风雨  迎着朝露开满山坡  小小的花 一朵朵  没有 兰之高贵 梅之傲骨  没有 菊之清艳 竹之高节  静静地开在独自的角落  小小的花 一朵朵  在安静里思考  在沉默里欢乐  
期刊
泪流不现风华里。  又是离别,又是离别,  果然碌碌终各别。  寒来晴静触空落。  却道难回,却道难回,  临窗青枝零雀咽
期刊
事情还得从多年前说起,那时的我怀孕已有七八个月了,住在一个貌似四合院的大型工厂宿舍楼里。不知是应了生意人都很迷信的说法,还是为了看门,工厂的老板养了一条彪悍的大狼狗,个头大概一米多高的样子,因为有一身棕黄色的毛,所以取名为“大黄”。  白天大黄就关在我们经常进进出出的院子大门口。工人们上下班时都会不经意地看它几眼,其中也有些人会逗逗它,叫它两声,或者是扔点手上的零食给它。到晚上工人们都下班后,工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