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技术与电极特性对人工耳蜗植入力学特征影响的模型研究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植入技术及电极特性对人工耳蜗植入力学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电极设计、推动精准植入技术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7—12月将诺尔康标准电极、纤细电极、纤细加长电极,分别应用传统技术、机器人辅助技术(中速、低速)在耳蜗模型上进行电极植入。采用ATI Nano17Ti传感器及配套数据采集软件记录、分析植入过程力学信息。采用Origin 2020b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电极植入过程中,电极植入力随着植入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传统技术下,纤细电极的植入力峰值显著小于标准电极[(71.0±16.6)mN比(140.9±52.7)mN,Z=3.683,P<0.01],纤细加长电极的植入力峰值介于标准电极、纤细电极之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款电极的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机器人辅助技术下中速、低速植入时,三款电极的力峰值特点与传统技术时相似,但中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83.9±9.7)mN/s]显著大于纤细加长电极[(69.2±4.0)mN/s],低速时标准电极的瞬时力变化显著大于纤细、纤细加长电极。在电极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机器人技术均能较传统技术降低电极植入的力峰值和力变化,机器人中速和低速植入同种电极时的力峰值、瞬时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电极的纤细化及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植入力的减小。电极长度增加会增加传统技术的植入力控难度,应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则可实现良好力控。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伤椎螺钉的3种空间位置对A型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156例A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伤椎螺钉的空间位置分为3组:A组55例,位于椎弓根纵轴平分线和上终板之间的椎体区域;B组52例,位于椎弓根纵轴平分线和椎弓根下切迹顶点水平线之间的椎体区域;C组49例,位于椎弓根下切迹顶点水平线和下终板之间的椎体区域。比较3组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新鲜骨折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部位四肢及骨盆、髋臼新鲜骨折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ERAS围手术期处理措施信息和手术信息。记录患者术后当天或第1天下地活动情况,根据是否下地活动将患者分为早期下地活动组和非早期下地活动组。统计分析患者是否早期下地活动与患者基本特征、ERAS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索miR-18a过表达和抑制表达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iR-18a过表达质粒miR-18a模拟物和抑制表达质粒miR-18a遏制物及空白对照质粒转染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CNE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其对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ataxia telangiectasia m
目的探讨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5年1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38例原发性HLH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患儿分为破坏性突变组和非破坏性突变组,家族性HLH(FHL)组和非FHL组,细胞脱颗粒功能受损组和非脱颗粒功能受损组,分析不同组间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功能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²检
目的比较微创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位置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07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SuperPATH入路54例(SuperPATH组),男20例,女34例;年龄(64.3±9.1)岁;后外侧入路53例(后外侧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62.2±10.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患者水平半规管损伤的频率特性及壶腹嵴病理学特征,分析其损伤频率特征的结构基础。方法研究对象为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9年3—11月收治的72例梅尼埃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45例,年龄13~74岁,病程4个月~32年。全部患者均行冷热试验、正弦谐波加速试验(sinusoidal harmonic acceleration test,SHA)、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
目的初步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骨关节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与关节外科确诊的119例骨关节感染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采用传统培养,再进行mNGS筛选出病原学检测结果为NTM的患者,根据mNGS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优化培养。记录NTM患者的一般资料、传统培养、mNGS和优化培养的结果。结果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中MAML2基因重排、相关融合形式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附属肿瘤医院2017—2020年确诊的原发性PMEC 46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MAML2基因重排,进一步用靶向RNA高通量测序(RNAseq)法检测20例PMEC中的基因融合形式,并分析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