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近年来,我们企业不断的提倡自主创新,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陆续获得厦门市第一大纳税大户、中国制造业500强、厦门市“质量奖”、厦门市“十佳工业企业”、“全国烟草行业优秀标兵单位”、首届全国“质量标杆”等诸多荣誉。但是在光环之下,我们仍应保持冷静的头脑面对瞬息万变的新经济形势下的挑战,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何保持高位运营,持续成功,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建立自主创新长效机制,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手段,也是新经济形势下的历史必然。
【关键词】
自主创新;长效;机制
然而我们企业目前的自主创新现状也呈现较为良性的一面:每年的创新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都在不断增加;领导重视,上下支持;创新产出也屡出成绩…但所谓自主创新长效机制是一种能长期保证企业自主创新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自主创新是创新主体独立地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进行的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而理解长效机制,要从“长效”和“机制”两个关键词上来把握。长效,即是长期有效,不是短期暂时的,不是治标不治本的,而是永续长存的,成效卓越,持续成功的。而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机制不等同于制度,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建立起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我们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平台基础。企业应多搭建自主创新的平台,促进多渠道可持续发展,这是自主创新长效机制的基础。
1、应多搭建基层自主创新的平台,充分发挥生产一线员工的智慧。目前,企业已为基层搭建了多种创新平台,如科技立项、QC、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但渠道还不是很透明,宣传教育还不够,整个创新活动的流程基层人员也不是很清楚,有好的想法和意见也不知该如何改从何提交给企业,如何将好的想法、点子转变实现成有价值、有经济效益的项目;而基层参与的力度也不大,参与人员往往是那些技术人才,基层辐射面较窄,没有做到全员发动,因此基层员工有很多好的意见和想法都流失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建议重新梳理基层参与创新的流程并拓宽基础创新的平台,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多发动群众参与、鼓励基层创新,若能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善用每一个员工智慧,经济效益将是非常巨大且源源不断的。
2、除了技术创新外,也应鼓励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拓宽多元化自主创新的渠道。技术创新并不是唯一的创新方式,还有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基层班组管理、现场改善及文化制度等同样需要员工的参与,因此自主创新的方向应该更加多元化,既要有纵向的由上至下的企业创新、部门创新、班组创新,也要有横向的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导向应该更加全面、系统。
3、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应对外交流,搭建向行业标杆学习的平台。自主创新并不是一味的靠自身力量的原始创新,还包括集成创新与引进技术再创新,所以自主创新的平台不仅仅应该搭建在企业内部,还应该走出企业,主动寻找我们与行业内标杆企业的差距,对外交流分析原因,补足短板迎头赶上,否则成日坐井观天,目光短浅,必成井底之蛙,因此,自主创新的平台也需搭建到企业外行业外,引进吸收新技术为自己所用,消化吸收,方能有所创新。
其次,要机制体系。企业需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保障自主创新,使之长效化制度化运营。
1、企业需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促进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
(1)要有拉动和推动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即企业高层的创新项目规划和企业基层的创新活动激励双管齐下。企业的目标方针应将持续自主创新作为长远战略,这是企业永续经营、持续成功之本,因此企业高层必须每年做好创新项目的规划,保证企业创新、部门创新、基层班组创新,并切实执行、定期跟踪,完成计划,并着重表彰奖励创新项目人员,树立榜样,塑造典型;同时企业也要做好计划外的创新项目,对基层自发自主的创新同样给予大力扶持与鼓励,企业应该出台相关制度保障企业利益与相关项目人员的利益,保证创新项目转换为切实可衡量的经济利益。
(2)要有推崇终生学习,且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的学习机制。创新需要学习,学习产生创新。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需要我们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才能转化为我们的新思维、新灵感,以实现自主创新,因此企业若想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就应该建立终生教育的学习机制,要让人人都有公平的机会受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引导大家不断学习和超越自我,才能在工作上事业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因此学习机制是自主创新需要的重要配套体系。
(3)要有吸引人才、奖优罚劣、唯才是举的人才机制。企业应重奖创新人才,引进技术人才,建立公平公正,唯才是举、良性竞争的人才机制,为人才创造制度透明,合理公平的生存环境。
(4)要将激励机制、学习机制、人才机制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当前,自主创新建设存在基层力度不大的问题,企业项目多是自上而下,非自下而上,且存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相对滞后的问题。
2、企业有了制度,还要有推动创新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1)自主创新机制的执行需要有考核和推动的群体,需要高层及深知自主创新意义的管理组织来监督和推动。任何制度的推出都是需要监督与考核的,否则便是一纸空文,对于所设定的自主创新管理制度,不仅要大家理解制度内容,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考核进行连接,而且要高层推动,并塑造榜样。
(2)自主创新机制需要定期改进并不断完善,才能做到真正的“长效”。任何长效机制都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经常性的对制度进行检讨,巩固已存在的并经得起检验的制度,是不断完善制度的必要手段,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步完善,改进机制,使自主创新机制真正符合企业当前的需要。
最后,要文化氛围。企业需形成并运用富有特色的自主创新文化,使之作用于自主创新长效机制以永续传承。
1、做文化,加大力度宣传自主创新,鼓励创新文化,形成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塑造,除了大力宣传教育以外,还需要我们全员参与,同时领导重视而且要领导参与到自主创新的活动中,通过各种尊重知识的创新经验共享、尊重人才的“讲、比”活动等,来塑造典型,塑造企业自主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理念以励人心。
2、用文化,运用文化的无形力量,激励、引导、辐射更多的人进行自主创新。形成真正的自主创新的文化之后,才能运用无形且强大的文化力量,感染更多人自发自动的投入到自主创新中来,使更多的基层员工认同这种文化,激发大家更深层的追求成功的内心渴望,自觉主动的投入到自主创新的浪潮中来,使之做到文化传承、上下同欲、成功永续!
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相统一。任何一种长效机制的建立都需要系统缜密的思维与全面全局的视角,同时以长远利益为着眼点,方能成其为真正的“长效”,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尤为如此,我们应该用平台,用制度,用文化,层层递进,着眼于长远,不强调片面利益与短期利益,运用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法,才能使自主创新机制长效永续。
近年来,我们企业不断的提倡自主创新,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陆续获得厦门市第一大纳税大户、中国制造业500强、厦门市“质量奖”、厦门市“十佳工业企业”、“全国烟草行业优秀标兵单位”、首届全国“质量标杆”等诸多荣誉。但是在光环之下,我们仍应保持冷静的头脑面对瞬息万变的新经济形势下的挑战,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何保持高位运营,持续成功,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建立自主创新长效机制,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手段,也是新经济形势下的历史必然。
【关键词】
自主创新;长效;机制
然而我们企业目前的自主创新现状也呈现较为良性的一面:每年的创新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都在不断增加;领导重视,上下支持;创新产出也屡出成绩…但所谓自主创新长效机制是一种能长期保证企业自主创新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自主创新是创新主体独立地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进行的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再创新。而理解长效机制,要从“长效”和“机制”两个关键词上来把握。长效,即是长期有效,不是短期暂时的,不是治标不治本的,而是永续长存的,成效卓越,持续成功的。而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机制不等同于制度,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建立起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我们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平台基础。企业应多搭建自主创新的平台,促进多渠道可持续发展,这是自主创新长效机制的基础。
1、应多搭建基层自主创新的平台,充分发挥生产一线员工的智慧。目前,企业已为基层搭建了多种创新平台,如科技立项、QC、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但渠道还不是很透明,宣传教育还不够,整个创新活动的流程基层人员也不是很清楚,有好的想法和意见也不知该如何改从何提交给企业,如何将好的想法、点子转变实现成有价值、有经济效益的项目;而基层参与的力度也不大,参与人员往往是那些技术人才,基层辐射面较窄,没有做到全员发动,因此基层员工有很多好的意见和想法都流失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建议重新梳理基层参与创新的流程并拓宽基础创新的平台,同时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多发动群众参与、鼓励基层创新,若能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善用每一个员工智慧,经济效益将是非常巨大且源源不断的。
2、除了技术创新外,也应鼓励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拓宽多元化自主创新的渠道。技术创新并不是唯一的创新方式,还有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基层班组管理、现场改善及文化制度等同样需要员工的参与,因此自主创新的方向应该更加多元化,既要有纵向的由上至下的企业创新、部门创新、班组创新,也要有横向的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导向应该更加全面、系统。
3、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应对外交流,搭建向行业标杆学习的平台。自主创新并不是一味的靠自身力量的原始创新,还包括集成创新与引进技术再创新,所以自主创新的平台不仅仅应该搭建在企业内部,还应该走出企业,主动寻找我们与行业内标杆企业的差距,对外交流分析原因,补足短板迎头赶上,否则成日坐井观天,目光短浅,必成井底之蛙,因此,自主创新的平台也需搭建到企业外行业外,引进吸收新技术为自己所用,消化吸收,方能有所创新。
其次,要机制体系。企业需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保障自主创新,使之长效化制度化运营。
1、企业需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促进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
(1)要有拉动和推动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即企业高层的创新项目规划和企业基层的创新活动激励双管齐下。企业的目标方针应将持续自主创新作为长远战略,这是企业永续经营、持续成功之本,因此企业高层必须每年做好创新项目的规划,保证企业创新、部门创新、基层班组创新,并切实执行、定期跟踪,完成计划,并着重表彰奖励创新项目人员,树立榜样,塑造典型;同时企业也要做好计划外的创新项目,对基层自发自主的创新同样给予大力扶持与鼓励,企业应该出台相关制度保障企业利益与相关项目人员的利益,保证创新项目转换为切实可衡量的经济利益。
(2)要有推崇终生学习,且人人都有受教育机会的学习机制。创新需要学习,学习产生创新。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需要我们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才能转化为我们的新思维、新灵感,以实现自主创新,因此企业若想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就应该建立终生教育的学习机制,要让人人都有公平的机会受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引导大家不断学习和超越自我,才能在工作上事业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因此学习机制是自主创新需要的重要配套体系。
(3)要有吸引人才、奖优罚劣、唯才是举的人才机制。企业应重奖创新人才,引进技术人才,建立公平公正,唯才是举、良性竞争的人才机制,为人才创造制度透明,合理公平的生存环境。
(4)要将激励机制、学习机制、人才机制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当前,自主创新建设存在基层力度不大的问题,企业项目多是自上而下,非自下而上,且存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相对滞后的问题。
2、企业有了制度,还要有推动创新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1)自主创新机制的执行需要有考核和推动的群体,需要高层及深知自主创新意义的管理组织来监督和推动。任何制度的推出都是需要监督与考核的,否则便是一纸空文,对于所设定的自主创新管理制度,不仅要大家理解制度内容,重要的是要有相应的考核进行连接,而且要高层推动,并塑造榜样。
(2)自主创新机制需要定期改进并不断完善,才能做到真正的“长效”。任何长效机制都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经常性的对制度进行检讨,巩固已存在的并经得起检验的制度,是不断完善制度的必要手段,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步完善,改进机制,使自主创新机制真正符合企业当前的需要。
最后,要文化氛围。企业需形成并运用富有特色的自主创新文化,使之作用于自主创新长效机制以永续传承。
1、做文化,加大力度宣传自主创新,鼓励创新文化,形成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塑造,除了大力宣传教育以外,还需要我们全员参与,同时领导重视而且要领导参与到自主创新的活动中,通过各种尊重知识的创新经验共享、尊重人才的“讲、比”活动等,来塑造典型,塑造企业自主创新,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理念以励人心。
2、用文化,运用文化的无形力量,激励、引导、辐射更多的人进行自主创新。形成真正的自主创新的文化之后,才能运用无形且强大的文化力量,感染更多人自发自动的投入到自主创新中来,使更多的基层员工认同这种文化,激发大家更深层的追求成功的内心渴望,自觉主动的投入到自主创新的浪潮中来,使之做到文化传承、上下同欲、成功永续!
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相统一。任何一种长效机制的建立都需要系统缜密的思维与全面全局的视角,同时以长远利益为着眼点,方能成其为真正的“长效”,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尤为如此,我们应该用平台,用制度,用文化,层层递进,着眼于长远,不强调片面利益与短期利益,运用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法,才能使自主创新机制长效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