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爱无言

来源 :初中生学习·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透视]
  1. 揣摩标题作用。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优劣的鉴赏。
  2. 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概括,人物形象的评价,人物形象地位的评判。
  3. 概括故事情节及内容。情节内容的概括、想象,情感变化的疏理,情节线索的分析,情节作用的理解,梳理行文的思路,补充记叙文的要素。
  4. 品味妙词佳句。品味表达效果,品味句子的含义,品析词语的运用。
  5. 鉴赏写作技巧。表达手法类型的识别及作用,艺术手法作用的分析。
  6. 创新表达。阅读感受的表达,现实作用的分析,人生启示的归纳。
  [真题在线]
  例:(2015年 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痴心石
  三毛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 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怪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中第①②段写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
  B. 品读第③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
  C. 第④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D. 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答案
  A。
  分析: A项“应该删除”的说法太武断,故答案为A。这两段通过父母对我拖树根的态度,表现父母对我的理解,由此引出父母对我种种“怪癖”的理解,为后文详写“痴心石”埋下伏笔。
  答题秘诀
  答题步骤:认真阅读原文→对照每个选项逐一判断。
  答题技巧:可采用排除法,逐项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也可采用选优法,直接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
  注意事项:找准选项所对应的文段,找到依据。不能脱离语境,宜结合上下文思考。
  2. 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2分)
  答案
  考生甲:不了解孩子,居然带石头给“我”。(得分:0分)
  考生乙:太爱“我”,想把一切都给“我”。(得分:1分)
  考生丙:父母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我”深深理解了父母的爱之后,深感愧疚,用反语“骂”来表达对父母最真挚的爱。(得分:2分)
  分析:考生甲脱离文本,想当然回答问题。考生乙的回答要点不全,只写了父母一方,没有写“我”“想骂”的原因。考生丙从父母和“我”两个方面回答,比较全面。
  答题秘诀
  答题步骤:找到问题所在文段,初步理解问题→ 联系上下文,深层思考问题的指向,找准答案要点→在文中寻找语言来回答。
  答题技巧:答案依据在文段中,答案主要语言要来自于文段中。
  注意事项:不能脱离文段,答案要有根有据。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要点。
  3. 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考生甲: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分:0分)
  考生乙:父母对“我”的爱是通过“石”来表达的。(得分:1分)
  考生丙:全文通过两块“石”来表达父母对“我”的爱,在“石”字前加上“痴心”二字,是说明父母对我的爱所达到的程度,很好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得分:3分)
  分析:考生甲答非所问,本题问的是原因,不是作用;考生乙抓住了文章主旨,但分析没有紧扣原文的内容;考生丙紧扣文章主旨,具体分析了原因,表达简洁明了。
  答题秘诀
  答题步骤: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挖掘标题的中心义。
  答题技巧:要抓住写作内容、行文结构、文章主旨三个方面来思考答案。
  答题模式:一般采用这样的表达方式:通过……,说明……,表达……
  注意事项:答案要紧扣文本,围绕文章主旨、写作内容及行文结构来思考。
  4. 文中“ 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考生甲:我的父母不会这样。(得分:0 分)
  考生乙: 父母做法不可取, 孩子有不好的“ 怪癖”,父母要及时引导。(得分:1 分)
  考生丙:我很能体会文中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的做法,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又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我的父母也是这样的人,我从小喜欢收集巧克力包装纸,有时还贴在房间的墙壁上,他们不仅不责怪,还鼓励我收集。(得分:2分)
  分析:考生甲、乙没有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考生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联系了实际。
  答题秘诀
  答题步骤:表达自己的看法→分析文中观点→联系实际谈感受。
  答题技巧:要围绕文章主旨来思考,选择自身恰当的实例进行简要分析。
  注意事项:一定要结合文章主旨来谈感受,要有原观点的简要概括,不能无中生有。还要有联系实际的简单表述,这些表述不是来源于书本上的。
其他文献
how long,how often 和how soon 是许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到迷惑的三个结构。它们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结构相似,容易混;二是考试常考,容易错。同学们要想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最重要的是分别弄清它们的具体用法。  一、how long 的用法  1. how long 表示“多久”,指的是多长时间,主要用来对一段时间(如three days,four weeks等)进行提问。 
期刊
[考点透视]  1. 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事件、主旨和部分情节。  2. 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和作用。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双关义)。  3. 句子或者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选段在文中的作用。  4. 品析优美、精警语句(段),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如开头结尾句,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点明题旨的句子,照应过渡句。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期刊
一、梳理知识脉络,掌握知识点  知识点一:两种电荷  要知道两种电荷的作用规律。了解验电器的结构、作用、原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知道导体概念和导体导电原因,绝缘体概念和绝缘体绝缘的原因。  知识点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2)电流方向。(3)电源外边电流方向。(4)电路的构成。(5)电路图。(6)三种电路:①通路;②开路(断路);③短路。  知识点三:串联和并联  (1)电路的连
期刊
★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猪耳朵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
期刊
作文是决定语文考试成绩的“半壁江山”,所以作文的成败往往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中考作文试题五花八门,很多同学无从下手,找不到路子,寻不到捷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是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把握,就决定了作文分数。中考作文得高分,无外乎要达到几个要求。  一是语言好,中考作文语言在表述清楚的前提下,一定要有文采。一段精彩的语言放置
期刊
作文是语文中考的重头戏,它的成败决定了语文的成败。同学们在中考中完成一篇作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难就难在怎样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的试卷中脱颖而出获得高分。这应该是每一位同学的迫切愿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和经验,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茭一、打好基础——让字迹秀美起来  现在许多同学不注意汉字的书写,特别是在作文本中,字写得大的大、小的小。有的同学认为把字写好太麻烦了,其实不然,同学们应
期刊
我励志减肥,舍友建议:“你买条最贵最小码的裤子,挂在床头激励自己,让它成为你的动力。”我脑子一热,花了500多元买了条裤子,可过了好久我始终减不下来……现在舍友建议我半价转手给她——这是多大的一盘棋啊!
期刊
帮死党擦眼镜,我问她:“怎么刚配的镜片上面就有划痕?”  她兴奋地说:“会不会是因为我的眼神太犀利了?!”
期刊
分析近年来黑龙江省中考化学试题,不难发现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实验探究题占有重要地位,并呈现多样、灵活、开放的特点。实验探究题多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联系生产生活、科学研究、时事热点(如环保、能源、安全等)等实际应用设计考题。侧重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提出问题,探究并明确问题的本质,查阅并收集资料、证据,调查研究等;探究的能力,如制订计划,建立假设、模型,设计实验,比较差异,分类
期刊
在初中阶段有几个译为“一点儿”的短语,它们分别是a little、 a bit、 a little bit和 kind of。这几个短语的意思相同,使用方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但又有各自独特的用法,很多同学会模糊不清,从而判断失误。其实,如果同学们从它们所修饰的词性角度来区分就简单得多了。  一、几个词的相同之处  a little, a bit, a little bit和 kind of都可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