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良好素质的提高,如果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校园内,那是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的,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这个教育理念出发,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变化
  1.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方式逐渐转变。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而且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学生十分愿意学。正如一位学生所说:“我现在才懂得什么叫学习。”
  2.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能力得到提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接受了课本上难以获得的天文学、地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广泛知识,学会了怎样查找资料、怎样整理数据、怎样操作实验、怎样得出结论等等,这些能力正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3.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挫折与成功中得到锻炼,这是任何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4.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有所提高。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们感到:课题的研究需要有分有合,先分后合,形成合力,协作攻关。通过课题研究,学生之间的交往有了质的飞跃,彼此间有了很深的了解。此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也掌握了一些社会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教师主动转变角色,改善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而就课题涉及的内容而言往往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内容教师与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学生占有的资料比教师还多。教师开始认识到,他们也要主动转变角色。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刻体会到了“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古训,体验到了“教学相长”的喜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促进,共同参与研究活动,形成了“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
  1.学校教学人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存在误区。绝大多数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感到陌生,缺乏“研究”的经历,在实践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其教学思想观念与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要求相距较远,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对活动课的回归;一些教师从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角度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学科学习的深化与延伸,研究性学习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教育功能被掩盖了。
  2.教师综合素质欠缺。教师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完善,难以应对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授层次,对于培养学生如何在实践中综合应用理性知识,感到有点不知所措。
  3.教师指导未能及时到位。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就可以忽略和降低。如果一味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那么学生的研究将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因此,教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何时指导、何处点拨却是令教师头痛的事情。
  4.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偏大,价值取向偏重。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再是由课题专家、学科专家预先计划设置的特定的有体系的知识,而是一个由师生共同从生活实践和现实世界精心选择的学习内容。一个好的课题不仅能给研究过程带来方便,更会给研究者增添研究兴趣。选择课题本身,就能锻炼学生综合思考各方面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学生而言,容易忽视一些社会价值虽然很小却非常有益的课题研究。
  三、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建议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应从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实施办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总体安排应有一定的阶段性。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安排上,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渐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研究能力,使学生与教师都有一个逐步适应、调整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需要研究型的教师。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过去的知识型教师转变为新时代的研究型教师。它不仅给教师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而且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
  总体说来,研究性学习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得到培养,创造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增强了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信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只要我们积极发掘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研究性学习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文献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多方面思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包括: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够与他人很好地交流与合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里简单谈谈。  一、营造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氛围是一节好课的基本条件。有了和谐、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
期刊
教育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个老大难,“少、慢、差、费”的情况仍未改变,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望文兴叹”的区域,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  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一、快乐作文的基础  1.教会学生感知生活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
期刊
2010年秋,我省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例如: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和旧课有什么不同?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经过两学年的具体实践,从一开始的胆怯到现在的逐步适应,我想粗浅地谈谈对新课程改革中一些变化的看法和体会。  一、变“封闭”为“开放”  首先是教学
期刊
伴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得到人们的认可,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也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方案,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把握教学方案,确立课堂节奏  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将要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基础教育改革提倡以科学实验探究为突破口。目前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仍然存在问题,一些教师上课不做实验,采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将实验内容和现象呈现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起不到科学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要真正地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实验探究,教师应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化学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充分认识实验探究的必要
期刊
摘 要: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是课堂;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在教师。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大力更新教师的观念。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  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是课堂;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在教师。因此,要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下大力气更新教师的观念。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就初中生物教师必须树立的五种观念谈谈具体的看法。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  新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该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已给予我们提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要使学生“乐学”,就要激发他们的情趣。  为了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
期刊
摘 要:互助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更是培养和树立良好集体观念的重要载体。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以促进和提升学生集体观念的有效养成和树立。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的探知新知、解决问题活动实际是群体力量下的团队活动。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的策略及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
所谓“优质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而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一堂主动有效的语文课,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进行优质有效的提问。总体而言,优质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核心内容,有合适的认知水平,问题陈述清晰、简明。它的实施需要教师提供合适的
期刊
新课改已经进入深水期,但有些初中生及其家长对语文课程学习的认识仍存偏颇,对语文学习总是不如对英数理化等课的学习那么积极有效。他们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起来容易,掌握简单,只要会认、会读、会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学得那么深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最起码是不全面的,是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不了解所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