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4月至7月间,卢旺达发生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悲剧,在短短100天内,有80至100万的图西族及温和的胡图族人惨遭杀害。若不是图西叛军由乌干达入侵后,将激进的胡图政府驱离,无辜冤魂的数字可能还不止这些。
ICTR无法处理超过10万人的从犯
悲剧发生后,特别设立的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Rwanda,简称ICTR)审理那些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激进胡图族领袖,但却无法处理为数众多(超过10万人)的一般罪犯,特别是许多胡图族人是在本身生命安全遭到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加入屠杀的行列,因此他们基本上应当是从犯而非主犯。
冤有头、债有主,若是这些犯下罪行者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公义何在?若真的全由ICTR审理,旷日废时,即使真的能够完成审理和判决,也可能要花上几十年,迟来的正义还是正义吗?如果将它交给卢旺达本身的法院来处理,则面临了资源短缺、是否能够完全公正的质疑,另外审理时间也一定会延宕,很难被受害者的家属及亲人所接受。
由小区法庭加查察主导审理
在此情况下,卢旺达在2001年重新恢复小区法庭——加查察,由居民选出法官审理那些没有参与种族灭绝计划、但却真正犯下杀人罪行的加害者。全国各地的加查察法庭一共审理了超过100万个案件,让卢旺达各级法庭能够不至于因这项悲剧,影响到其正常的运作。
加查察法庭有如过去南非及其他后冲突社会所成立的“真相和解委员会”,它提供受害者了解家属被害经过的正确信息,也让加害者有机会坦承罪行、懊悔自责,并在小区众人面前向受害者致歉。由于加害者愿意主动说明其罪行并表达悔意,因此许多时候加查察法院会给予极轻的判刑,甚至让加害者以小区服务代替服刑,毕竟当加害者若是并非全然邪恶,仅是被动地参与和配合。因此在加害者人数众多,甚至部分加害者几乎可以被视为被害者时,和解而非惩罚可能更切实际。
疗伤与和解由受害者及加害者 共同完成
卡加梅总统曾推动以卢旺达的国族认同取代过去对图西及胡图的族群认同,或多或少在新一代的年轻卢旺达人中,具降低族群意识、减少族群冲突的作用。不过,真正的疗伤与和解,还是得由受害者及加害者共同来完成。
许多人都看过好莱坞在大屠杀10周年时所拍摄在全球放映的电影《卢旺达饭店》,也对剧中温和的胡图族如何营救图西族的英勇行为印象深刻。但它毕竟是叙述卢旺达种族灭绝中的人性光辉面,而未触及后冲突社会中的疗伤与和解。
卢旺达大屠杀中幸存者伊玛奇蕾·伊莉芭吉札2006年出版的自传《宽恕,我唯一能做的:种族灭绝的幸存者告白》,是受害者选择在加害者没有道歉之前,就选择宽恕,而不让仇恨生根的一种疗伤方式。尽管她的家人惨遭杀害,但伊玛奇蕾却不愿追讨血债。这其中完全不谈正义,它的和解也是内在的平安,而非外在的接受道歉、原谅加害者。不过,作者目前已在美国定居,抽离了悲剧现场,不需要和杀害家人的胡图族邻居共处,因此选择宽恕或许还不算太难。
化解仇恨、和解共生
比真相与正义更重要
对那必须和加害者和解共生的受害者而言,他们能够真诚忏悔及全然宽恕的故事,或许更为感人。《基督教箴言报》在2006年10月刊载了包括卢旺达在内的4篇有关“非洲国家在内战后如何走向宽恕道路”的报道,访问了一位卢旺达图西族妇女在丧失所有亲人、继承咖啡园后,聘用杀害其亲人的胡图族邻居的故事。有人问这位图西族的妇女她是如何克服心中的仇恨,与敌人同处,她的答案相当简单,因为别无选择,只能与他们继续相处。
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20周年前夕,这份以国际新闻著名的报纸又做了相关的报道——“恐怖20年后:卢旺达的重生和更新”。该文提到一位在悲剧发生时,曾在死人堆中9天后才幸存、年仅13岁的卢旺达年轻人,回忆当时的情况,认为实在糟透了。但是现在与那些加害者可以成为朋友,他们是生意上来往的对象。回想1994年发生的种族灭绝,让他更坚信这个悲剧必须永远不再。
在纪念卢旺达大屠杀20周年的今天,如何化解仇恨,建立和解共生,已取代真相与正义,成为目前追寻的目标。
ICTR无法处理超过10万人的从犯
悲剧发生后,特别设立的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Rwanda,简称ICTR)审理那些犯下种族灭绝罪行的激进胡图族领袖,但却无法处理为数众多(超过10万人)的一般罪犯,特别是许多胡图族人是在本身生命安全遭到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加入屠杀的行列,因此他们基本上应当是从犯而非主犯。
冤有头、债有主,若是这些犯下罪行者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公义何在?若真的全由ICTR审理,旷日废时,即使真的能够完成审理和判决,也可能要花上几十年,迟来的正义还是正义吗?如果将它交给卢旺达本身的法院来处理,则面临了资源短缺、是否能够完全公正的质疑,另外审理时间也一定会延宕,很难被受害者的家属及亲人所接受。
由小区法庭加查察主导审理
在此情况下,卢旺达在2001年重新恢复小区法庭——加查察,由居民选出法官审理那些没有参与种族灭绝计划、但却真正犯下杀人罪行的加害者。全国各地的加查察法庭一共审理了超过100万个案件,让卢旺达各级法庭能够不至于因这项悲剧,影响到其正常的运作。
加查察法庭有如过去南非及其他后冲突社会所成立的“真相和解委员会”,它提供受害者了解家属被害经过的正确信息,也让加害者有机会坦承罪行、懊悔自责,并在小区众人面前向受害者致歉。由于加害者愿意主动说明其罪行并表达悔意,因此许多时候加查察法院会给予极轻的判刑,甚至让加害者以小区服务代替服刑,毕竟当加害者若是并非全然邪恶,仅是被动地参与和配合。因此在加害者人数众多,甚至部分加害者几乎可以被视为被害者时,和解而非惩罚可能更切实际。
疗伤与和解由受害者及加害者 共同完成
卡加梅总统曾推动以卢旺达的国族认同取代过去对图西及胡图的族群认同,或多或少在新一代的年轻卢旺达人中,具降低族群意识、减少族群冲突的作用。不过,真正的疗伤与和解,还是得由受害者及加害者共同来完成。
许多人都看过好莱坞在大屠杀10周年时所拍摄在全球放映的电影《卢旺达饭店》,也对剧中温和的胡图族如何营救图西族的英勇行为印象深刻。但它毕竟是叙述卢旺达种族灭绝中的人性光辉面,而未触及后冲突社会中的疗伤与和解。
卢旺达大屠杀中幸存者伊玛奇蕾·伊莉芭吉札2006年出版的自传《宽恕,我唯一能做的:种族灭绝的幸存者告白》,是受害者选择在加害者没有道歉之前,就选择宽恕,而不让仇恨生根的一种疗伤方式。尽管她的家人惨遭杀害,但伊玛奇蕾却不愿追讨血债。这其中完全不谈正义,它的和解也是内在的平安,而非外在的接受道歉、原谅加害者。不过,作者目前已在美国定居,抽离了悲剧现场,不需要和杀害家人的胡图族邻居共处,因此选择宽恕或许还不算太难。
化解仇恨、和解共生
比真相与正义更重要
对那必须和加害者和解共生的受害者而言,他们能够真诚忏悔及全然宽恕的故事,或许更为感人。《基督教箴言报》在2006年10月刊载了包括卢旺达在内的4篇有关“非洲国家在内战后如何走向宽恕道路”的报道,访问了一位卢旺达图西族妇女在丧失所有亲人、继承咖啡园后,聘用杀害其亲人的胡图族邻居的故事。有人问这位图西族的妇女她是如何克服心中的仇恨,与敌人同处,她的答案相当简单,因为别无选择,只能与他们继续相处。
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20周年前夕,这份以国际新闻著名的报纸又做了相关的报道——“恐怖20年后:卢旺达的重生和更新”。该文提到一位在悲剧发生时,曾在死人堆中9天后才幸存、年仅13岁的卢旺达年轻人,回忆当时的情况,认为实在糟透了。但是现在与那些加害者可以成为朋友,他们是生意上来往的对象。回想1994年发生的种族灭绝,让他更坚信这个悲剧必须永远不再。
在纪念卢旺达大屠杀20周年的今天,如何化解仇恨,建立和解共生,已取代真相与正义,成为目前追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