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何以可能?——柏拉图《克利托丰》诠疏

来源 :世界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存柏拉图作品集中最短的一篇对话(Cleitophon)究竟是否柏拉图本人的真作,这曾经受到不少学者的怀疑.本文作者支持属于柏拉图的真作,针对历史上的"伪作说"和"残篇说"提出了批评,然后详细阐明了与第1卷的密切关系.最后,作者区分了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教诲,并以"道德教育何以可能"为线索对该篇对话做了贴近文本的诠释.
其他文献
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Pekinensis(Lour.)Olsson),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水稻(Oryza sativaa L.),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有“虚假意识”“观念上层建筑”和“拜物教”三种不同的界定。国内理论界对这三者的关系一直是聚讼不已。实际上,上述三种结论并非简单的对立或等同的关系,
思想问题是推进党内民主的根本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结合党内思想状况和发展党内民主的历史任务,当前应着力关注的思想问题主要是:党内非党思想的危害严重,必须破除
从打造新文学传统的角度对第一次文代会上郭沫若茅盾周扬等人所作的报告一一作解读。三大报告之间具有“对话”与“合作”的关系,每个报告既是独立的,有其独立的任务和功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既包括过去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突出了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注
建国初期,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他从西南地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科学分析执政环境,求实升华执政理念,不断探索执政
随着深入剖析资本的形成和增殖,马克思批判地吸收国民经济学家对分工的论述,从政治哲学层面对分工做出新的规定。这个规定从两重意义审视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私有
龚自珍思想的锐利批判锋芒,是嘉道时期极其复杂、严重的社会矛盾交织磨炼的产物,是经过三代人的社会阅历"淬厉"而形成的.正当清朝统治由盛到衰、危机四伏之时,需要有新的哲学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以什么来统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还存在着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的差异.党的十七大为高校科学人文教育融合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根据社会实践的新变化、新特点,通过对苏联经验的哲学反思、对哲学论争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辩证性,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