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分析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d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重庆市城乡居民2000-2017年的消费需求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全市城鄉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居民基本消费需求远低于城镇居民,但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及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较高。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角度对农村居民消费潜力进行定量估算的结论表明,未来十年左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达到2017年的2.0-2.3倍。最后,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提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 消费潜力 ELES
   一、引言
  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 三期指:1.增长速度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2.结构调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3.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新常态的宏观形势下,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迫在眉睫的实施必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不平衡的问题长期存在,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大、农村居民消费滞后已然成为制约消费发展的短板。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人口比重为41.8%,但在居民部门最终消费中农村居民消费占比为21.5%,仅为农村人口占比的一半左右。加快补齐农村居民消费滞后的短板对于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意义重大。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的直辖市,被称为中国的缩影,2017年重庆市农村人口占比为36%,而居民部门最终消费中农村居民消费仅占16.8%,与全国形势一样。以重庆市为例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并定量估算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可为制定扩大农村消费的激励政策提供些许参考,对于加快消费领域补短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不少学者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对全国或地区的城乡居民消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都表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在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方面,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及消费潜力的定性分析上,徐金红等(2018)通过建立影响农民消费潜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河北省农民的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消费能力、消费观念、消费环境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对农民消费潜力影响的大小。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尚没有文献通过研究城乡居民基本消费水平和消费倾向差异来对农村居民消费潜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将利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重庆市城镇和农村居民2000-2006年、2007-2013年和2014-2017年三个阶段的基本消费水平、边际消费倾向以及需求收入弹性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角度,对未来十年左右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进行估算。
  二、ELES模型构建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经济意义清楚,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是由经济学家Lunch在线性支出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数学模型(1)为:
   三、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对2000-2017年重庆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和八大类消费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阶段的实证分析。考虑到2006年以后全国范围内电子商务发展进入稳定期,消费方式从单一的线下消费扩展为线下消费和线上消费两种,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自2014年开始,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统计口径由以前的城镇(农村)居民调整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选择2006和2013年为时间节点,分2000-2006年、2007-2013年和2014-2017年三个阶段进行实证分行。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1-2018年)》。
  (二)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利用重庆统计年鉴中2000-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数据,运用ELES模型,借助统计软件Eviews7.2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参数估计结果见表1。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参数估计多数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5的t检验,其余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1的t检验。F值均显著,拟合优度检验R2均高于0.89,拟合程度总体较好。
  (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1.基本需求分析。基本需求支出反映居民维持基本生活的最低消费需求,也即基本生活线,将通过检验的参数值代入公式(4)与(5),可分别计算出三个阶段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线及对第i类商品的基本消费需求。
  结果显示,全市城乡居民基本需求均逐步增加,城镇居民消费基本需求远高于农村居民。分阶段来看,2000-2006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需求分别为3874.96元和1353.62元,城乡居民在这期间生活水平总体较低且差距较大,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仅为城镇居民的34.9%。2007-2013年间,城乡居民基本需求分别较上一个阶段增长56.31%和139.28%,城镇居民基本需求增长较慢,考虑到这期间全国范围内网络零售快速增长,而重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全市城镇居民消费在这期间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零售分流的影响;相对而言,农村居民在这个阶段参与网络零售的较少,受到的影响也较小。2014-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需求分别达到13683.20元和5871.88元,分别较上个阶段增长125.9%和81.29%,农村居民基本需求仅为城镇居民的42.9%,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然明显。值得关注的是,2014-2017年全市城乡居民居住类基本需求分别较上个阶段增长221.45%和135.07%,均远高于其他商品需求增幅,受到这期间全市住房租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影响,也与统计口径调整有关。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模型参数估计量βi表示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比率,反映了居民新增购买力的投向问题。
  从边际消费倾向来看,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降低趋势,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处于上升阶段。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在这三个阶段总体呈现下降态势,与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理论相吻合。分阶段来看,2000-2006年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达到0.7435,2007-2013年降至0.5680,与网络零售分流有较大关系,2014-2017年进一步降至0.5227,受到数据口径调整的影响,也与居住类消费对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有关。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处于上升阶段,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空间较大。具体来看,2000-2006年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6837,低于同期城镇居民0.0598个点;2007-2013年虽较上个阶段略有下滑,但高于同期城镇居民0.0804个点;2014-2017年达到最高值0.7005,高于同期城镇居民0.1778个点。
  3.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将估算的各类商品边际消费倾向值βi代入公式(6),可分别得到各阶段城镇和农村居民对各项商品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
  结果显示,全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为正值,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收入变动更为敏感。在八大类商品中,全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三个阶段依次有六项、七项和六项高于城镇居民,说明当收入变动时,农村居民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需求的变动更大。值得关注的是,三个阶段中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对交通通讯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表明这期间城乡居民对交通通讯消费需求的增加幅度大于收入增长的程度。同时,城乡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类商品的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2014-2017年期间也均大于1,但对食品类消费的收入弹性趋于下降,说明在收入增加时,城乡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等改善型消费需求增长更快,而对食品等必需品消费需求增长较慢,表明消费结构升级在持续推进。
  四、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分析
  (一)相关说明
  在汉语词典中,“潜力”是指“隐藏在内部尚未显示或发挥出来的力量”。学术上关于潜力的定义很少,吴石磊(2014)将居民消费潜力定义为“居民进一步拓展消费的空间,是一种待引导和制造的消费需求,它在市场上并无明显的迹象,但却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中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是指:农村常住人口的未来一段时间里可能和可以发挥出来的消费需求。
  从消费理论来看,无论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还是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里),都显示收入是影响消费行为最主要的因素。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638元,仅为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9%,刚好达到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12590元),即全市农村居民收入较城镇居民落后十年左右。同时,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36元,为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8%,位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7年的9890元和2008年的11147元之间,也差不多滞后十年左右,但相对于收入,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的差距略小。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本文对未来十年左右重庆市农村居民作以下假定:一是基本需求能达到城镇居民2014-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水平。因以上数据分析显示全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均滞后城镇居民十年左右,ELES模型中基本需求与收入无关,可假定农村居民未来十年左右的基本消费需求与城镇居民当前基本消费需求一致。二是消费倾向稳定在2014-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区间范围之内。此项假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在2000-2017年间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呈现逐步回落态势,2000-2006年最高值为0.7435,而当前全市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最高值为0.7005,还没有达到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最高值的水平,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从趋势上来讲后期消费倾向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未来十年左右全市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很大程度将位于当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区间范围。
  (二)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估算
  由以上消费模型可知,对未来十年左右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进行估算首先需要预测未来十年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历史数据来看,2007-2017年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67%,但受到全国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近年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逐步放缓,2016年开始已经跌破两位数,2018年仅增长9.05%。在全国经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预计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仍较为困难,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发力、农村居民就业创业环境的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仍有较大可能保持在年均9.0%左右。
  以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按年均9.0%的增速估算,则十年以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9920元左右。将Y值和β的取值区间带入(7)式,可得到未来十年左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的取值区间为[22170,25060],为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总支出的2.0-2.3倍。
  五、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及相关结论,为充分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加快补齐消费领域短板、贯彻扩大内需的国策,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
  当前全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較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明显偏低,需多渠道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农村居民能消费、敢消费。一是多管齐下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培训,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农民工创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引导、鼓励和帮助农村地区结合比较优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二是继续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减轻农村居民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负担,解决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
  (二)针对需求特点,优化供给结构
  当前全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为正值,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更大,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在需求较高,需不断优化消费供给,推动农村居民想消费,促进潜在需求变为实际需求。一是加快发展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相关行业。本研究显示,重庆市城乡居民对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类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相对较大,应鼓励和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多优质消费产品,持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二是扩大新兴消费。结合新时代的消费特征,充分考虑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和特色化、个性化、体验式消费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加信息消费、时尚消费和品质提升型消费等新兴消费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姚金海.基于ELES的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6(09).
  [3]易鹏.基于ELES的重庆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对比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4]蒋南平,朱琛,王向南.中国城镇化与农村消费启动—基于1978-2009年数据的实证检验[J].消费经济,2011(02).
  [5]汤伟伟,梁瑞兵.新生代农民工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2(10)(下).
  [6]沈蕾,周豫洁.生活方式细分下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决策研究—基于全国六省市的调研数据[J].消费经济,2013(04).
  [7]潘文荣,刘英.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阶段性变化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2019(06).
  [8]徐金红,周园园,李晓鹏.河北省农民消费潜力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8(05).
  
  (贺诗倪,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其他文献
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猪八戒网”)是第二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之一,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利用自身作为在线服务交易领域双创示范基地独特优势,打造国内领先人才共享平台。猪八戒网独具特色的“线上线下立体双创模式”,整合各类双创要素资源,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运营体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不断发挥自身在平台交易、创业孵化、社会
期刊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当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就是产业扶贫。2001年以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江苏华佳集团探索“发展茧丝绸产业助推脱贫、短期帮扶资金用于救急、教育扶贫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三大精准扶贫模式,帮扶云南、广西、四川等地数万名农民远离贫困过上富裕的日子。  一、一叶一茧一根丝,串起华佳西部缘  座落在中国四大绸都之一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江苏华佳集团,是董
期刊
摘 要: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针对“双高”建设存在服務理念滞后、信息资源服务能力及空间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具体特点,高职图书馆要通过转变服务理念、调整资源建设策略、和建设多元化学习空间等途径来提升自己服务“双高”建设的能力,以此促进高职图书馆转型升级。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 “双高”建设 服务能力  一、引言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教职成〔201
期刊
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围绕“浙中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目标,紧抓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义都市区建设打造、新型城镇化等战略机遇,切实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深入弘扬文化传承,着力推进城市能级提升,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强化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   2019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16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13万元和4.07万元,同比增长5
期刊
12月份,36个大中城市粮油价格总体平稳,肉蛋菜价格升多降少;全国猪粮、猪料和鸡料、蛋料比价有所下降。全国钢材、有色金属和成品油价格小幅上涨。国际市场原油和部分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贵金属价格稳中上升。  主要农产品价格   粮食:晚籼米、粳米、富强粉、标准粉月度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每500克2.73元、2.88元、2.80元、2.54元,与上月相比,晚籼米、粳米价格分别下降0.4%和上涨0.4%,
期刊
河南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包括洛阳、平顶山两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东麓,于2019年8月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近年来,两市坚持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经济实力、产业转型、科技研发、对外开放等得到明显提升。   一、坚
期刊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物流业有力践行着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在实现资源快速有效配置上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更成为了维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长三角区域向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是对外展示中国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物流行业性技术变革中,如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抢抓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商品全球化、制造全球化与服务全球化三次浪潮。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服务全球化时代,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郑州位于中国核心地带,正面临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大发展的难得机遇,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在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发挥郑州现代服务业对中原城市群、中部地区的引领
期刊
摘要:贸易信贷表现为进出口商之间直接提供的信贷,收付汇与进出口时间错配,是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真实性管理的重要内容。现行的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为企业调整资金流与货物流的时间差提供了便利,但报告数据质量不高长期存在。通过剖析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强化事中事后监测机制,优化贸易信贷管理政策等完善贸易信贷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信贷 货物贸易收支 贸易信贷报告制度  贸易信贷是因款项支付与货物所有权
期刊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能力是其区域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提升湾区城市群创新系统协同度,可以突破创新障碍,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通过对区域创新协同的概念及其基础理论的理解,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系统协同效应评测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协同学相关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对湾区城市群创新系统协同度进行测算,分析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创新系统协同度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