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DSA和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对79例急性期(7 d内)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检查,按照患者首次发作至入院当天(时间范围≤7 d)的TIA发作次数分为TIA缓解组(发作次数<3次)和TIA频发组(发作次数≥3次),比较两组间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 颈内动脉
【机 构】
:
北京,首都医科人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100053,北京,首都医科人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10005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与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DSA和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对79例急性期(7 d内)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检查,按照患者首次发作至入院当天(时间范围≤7 d)的TIA发作次数分为TIA缓解组(发作次数<3次)和TIA频发组(发作次数≥3次),比较两组间症状相关侧血管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 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管病变以颅内病变为主,以大脑中动脉病变最为多见(51.2%),颈内动脉颅外段次之(37.2%).TIA频发组与TIA缓解组相比,发作时间短暂(≤10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43,P=0.021).TIA频发组症状相关侧血管≥50%狭窄比例(66.7%)明显高于TIA缓解组(35.3%,x2=7.655,P=0.006).症状相关侧颈动脉斑块性质与频发TIA无相关性(x2=0.939,P=0.332).结论 频发TIA发作时间短暂且与症状相关侧血管中重度狭窄(≥50%)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与血流动力学因素有关。
其他文献
临床上因热压、贯穿、碾挫、撕脱等原因造成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多样,疗效各异.2003年4月至2012年3月,我科采用“哑铃”形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各手指近、中节指背或(和)指腹软组织缺损19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4 ~ 67岁,平均35.2岁.受伤原因:热压伤9例,贯穿伤5例,碾挫伤3例,撕脱伤2例.贯穿性皮肤缺损11例,其中示指5例,中指
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幼小,他们的视、听、说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还较差,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反应不够敏感,不够专心的现象.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控力弱,可能会出现活动过于频繁、
目的 探讨“4”字征在颞叶内侧癫(癎)(MTLE)致(癎)源定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确诊为MTLE并行手术治疗和术后长期随诊(≥4年)无发作的患者术前发作录像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介绍了黑龙江省移动基站集中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系统功能、监控对象及供电方式,并探讨了黑龙江省移动基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传输方案。
The network structure, syst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一门课程,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为在当今电子信息化的时代,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支柱,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计
在全军院校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教育环境下,如何推进案例式教学,改进现代化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实施案例教学应做好三点:理解
严重烧伤后,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容量显著下降之前,心肌即发生了缺血缺氧损害和功能减退。由于心脏是循环动力器官,这种即早出现的心肌损害及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不仅可引起心功能不全,还可能成为严重烧伤休克和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损害的重要启动因素,由此提出了“休克心”学说。该学说有2个基本内涵:(1)烧伤后早期即可发生心肌损害,纠正了“烧伤后早期不发生心肌缺血缺氧损害”和“烧伤休克主要因血容量减少所致
手指远节软组织缺损常合并指骨外露,缺损量较少的横形缺损可选择V-Y推进皮瓣来修复,因操作简单、风险小且感觉恢复满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斜形缺损由于指腹组织残余较少,V-Y推进皮瓣无法修复,为寻求一种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且感觉恢复良好的皮瓣,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指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局部皮瓣修复同指指端斜形缺损1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如今,让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并享受到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