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密度对细鳞鲑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影响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饵料构成完全相同,培育水温在适宜范围,日常管理方法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不同温度变化和密度对细鳞鲑苗种培育成活率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在水温每天趋于恒定,放养密度为上浮仔鱼至体长2~2.5cm鱼苗,密度3万尾/m^3水体,鱼苗体长2.5~3.5cm,密度1.5万尾/m^3水体,3.5cm以上移入水泥池进行培养,密度1 000尾/m^2时,苗种培育成活率最高可达80%。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种质库内保存的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 (C. Agardh) Saunders]雌雄配子体,进行扩增培养,然后利用雌雄配子体进行人工苗种繁育,并在自然海区进行栽培。2015年8月3日开始育苗,经过75 d培育,多肋藻幼苗生长至0.83 cm,出库下海暂养。下海后,经过40 d生长,幼苗生长至平均长度约25 cm,开始分苗养殖,分苗后每隔25~30 d观测藻体长度和宽度
通常大多数寄生虫在自然水体中并不对鱼类产生明显的威胁,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就会引起寄生虫大量侵入
水温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预测水温的变化趋势,为水质管理及渔业生产提供科 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梅梁湾湖区为例,选取梅梁湾1995年1月-2005年12月的水温数据,构
在日前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作为庆祝活动重头戏之一的高层次的"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因聚集了一批世界知名的经营大师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而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国内的企
近年来,以片面追求高产为目的的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造成鱼虾应激日益严重。主要体现在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饲料营养的配比不当,养殖用药的混乱无序等,使鱼虾机体内部
摘 要:为把握池塘水体各水质因子的昼夜变化和上下层水体的差别,2016年6月2日~3日,对渤海湾南部海水养殖池塘的温度、溶解氧、pH和氧化还原电位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监测从2日9:00开始,每隔1 h测量一次。结果表明池塘水体上层的各水质因子数值高于下层水,各水质因子之间显著相关,一起跟随太陽辐射的变化而变化。上层水的温度、DO和pH都有一个缓慢升高的过程,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降低,温度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