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光明

来源 :中国凤凰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光明
  笔名木然。1952年生于安徽淮南,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研班杜滋龄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助教、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驻馆画家、安徽省中国画研究院画家。
  
  《兵马魂》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展览;
  《江南风情》获“横店杯”中国画大赛优秀奖;
  《淮南小山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小品精品展优秀奖;
  《和平颂》获“鑫光杯”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清韵》入选“国土情”中国画大展;
  《矿工素写》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晶体》入选全国第十六届版画展;
  《后生可畏》入选2003年全国中国画展;《群贤茗春图》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太湖情”中国画提名展;
  《品茗图》、《对弈图》参加“彩·墨空间”当代中国画家提名展;
  《对诗图》参加“水墨敦煌”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人物》获由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八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窗里窗外》获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第三届安徽美术大展优秀奖;
  出版有《王光明画集》、《名家名画·王光明水墨人物画集》、《王光明水墨画》、《王光明人物画精选》、《王光明戏剧人物小品集》。有多幅作品入编多种中国画合集。
  
  王光明出生在安徽淮南,这是一个位于淮河南岸的老工业城市。淮南地处南北交接地,也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南北的文化在这里冲撞,使得此地形成“兼容并蓄”的特点,既具有北方的豪放爽利,又富有南方的细腻柔丽。或许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在光明的身上,这两种特点兼而有之。
  光明是一个大方和善、平易安和的人,与周围友人相处,极为随和,所以不论老幼,都喜欢与他交往。豪爽的性格,使他乐于助人且不遗余力,常常有“侠士”之风。友人若有困难被他知晓,他能办或是他所认识的人能够办,都会主动给予帮助,容不得你答应不答应,接受不接受。对此,我是深有感触。回想前年我决定考研,为了让我安心复习,不为身外事犯愁,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他找朋友帮我解决了一年的生活与学习的费用,又让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帮着联系补习英语的学习班。一句话,就是尽他自己的所能为我安排了许多事情。而我始终得到的是他的鼓励与帮助,而没有听到他要求什么。无怪乎他的一班在中央美院的同学,时间这么久了,现在见到光明的面,还多以“班长”相呼。由此,可以想见光明在同学中的为人。在我看来,这其中又显现出光明的古道侠肠,一种善解人意的本性。
  “木然”是光明上大学时就使用的笔名,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一直在用。对“木然”的解释,用他的话说,就是自己脑子迟钝,口笨不善谈,呆头呆脑木讷之相。我认为光明并非不善谈,只是不愿与人争执。在他看来,不管为人抑或为艺,不在于说,也不在于争,而在于如何“做”,“做”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着力点。光明饮酒有量,不作态,不矫情,杯盏交错间干脆利落,闪现着豪气,常常引得一桌人争与之饮而尽兴。酒酣闲聊之际,光明亦不与人作争语,但多以妙喻说出自己的见解。印象深的一次,当众人谈及创作要严谨、最好事先设计考虑好全过程的话题时,他说如果作品能够按照设计的过程来完成,那是科学。艺术讲求感觉,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你无法预见的偶然。同样一曲《二泉映月》,同样的曲调音符,同样的一把二胡,同样是阿炳,他演奏时揉弦所产生的颤音会有微妙的变化,每次都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心境下,他的感受也会不一样。每次阿炳演奏完成的同时,也就是一件作品的完成,完成的是一件与任何一次都不相同的作品。所以说,艺术作品,即使是同一主题,一件就是一件,不可能有重复。对艺术的诠释,是因人因时而异的。往往在这个时候,光明给我的感觉是思维敏捷,妙语不断。木然不木,而是一种状态,是光明的性情品格与生存态度所致。如此是让自己保持着一种冷静而积极的心态,使自己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光明并非是家务懒、外务勤。对于家庭,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细心的人。对于年迈的老父老母而言,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时间再紧,事情再多,总会抽出时间去看看他们;对于女儿来说,他是一个好父亲。打开他手机的信息栏,百分之百是他与远在北京的女儿互发的内容。对于妻子,光明心存感激,自己能有机会出外学习,静心画画,取得现在的成绩,这与妻子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因而,光明总是尽量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应当说,家庭的和美,是光明绘画成熟的支柱之一。
  日常生活中的光明充实而自信。他的画室常常是朋友们的集会地。几日不聚,大家就像约好了似的,一个一个地就在画室里聚齐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聊到华灯初上;或众友环绕画案而立,你方画罢我登场,不亦乐乎。与朋友交游是光明喜欢的事情。然而更多的时间,画室则是安静的。60多平方米的画室,只光明一个人,面对着立于墙壁的宣纸,可以执笔濡墨,无拘无束的任意挥洒,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情感,画着自己源于对生活、对艺术的感受。有时候,他并不画画,为自己泡一杯淡茶,戴着老花镜,坐在藤椅上,捧着一本喜爱的书,一坐就是大半天。这会儿,是光明最放松、最感惬意的时候。
  然而,生存并不都是轻松的,愉悦的,真正的画家画画是为了把画画好,而不是把画画出来。为着画,王光明同样有着沉沉的思考。有时候,从光明的口中说出的诸如“画画太理性没法画”的简短话中,我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沉重。创作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确立了一个主题,而作品最终的面目并非都如预先想象的一样,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画面的发展,慢慢地体味,反复的琢磨,一直到适可而止的时候,作品就完成了。“适可而止”是一种境界,折射出画家绘画品格与水平的高下。对“适可而止”把握的如何,恰恰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004年3月19日凌晨于春满山房
其他文献
画学,原是宋代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脱胎于画院,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创设,后归翰林院图画局。宋洪迈《夷坚乙志·画学生》:“政和中,肇置画学,用太学法补试四方画工。”《宋史·选举志三》:“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艺观其能通画意与否。仍分士流、杂流,别其斋以居之。士流兼
期刊
“全球化”进程,导致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固有格局与秩序的重新建构。碰撞、纷争、移位、演变、消亡、融合,这些古老的自然规律演变法则,正在考验着世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智慧。在中国美术界,西方一些前沿性、边缘性艺术观念,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正无节制地涌进国门,继而迅速膨胀与泛滥,并造成了与国人价值观的碰撞与演变。有卓识者认为,这是两方社会有预谋的文化入侵,是对中围价值观的颠覆,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
期刊
三、写生与古意  说到写生,美术界的争论有点像翻烧饼。确实,像半个世纪前那样把写生,尤其是西式写生奉为绘画圭臬,是有严重的文化偏见的。但是今天又有人主张反写生,认为中国画同写生格格不入,则是陷入另一种文化偏见。  我们应当把“写生”理解为一种生活体验方式,是一个画家突破自我小天地,投身造化大天地,超越个人生活小圈子而“与造物者游”的一种创作态度。  西方写实画家的写生方式,是他们的生活体验方式,是
期刊
张宝松  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吴道子艺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国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南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答辩委员,政府拨尖人才,享受特殊津贴。从事中国画创
期刊
丁密金  1957年出生于湖北麻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获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优秀奖,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傅抱石奖·南京水墨传媒三年展、第三届成都双年展、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等重要展览。  出版多种个人画集。《美术》、《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等核心期刊曾专栏推介其作品。作品曾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私
期刊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西庐后人,江苏太仓人。王原祁自幼天赋过人,得祖父王时敏(1592~1680年)亲炙,秉承家学,读书习画。康熙八年(1669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时年二十九岁。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任县知县、刑部给事中等官职。康熙三十九年(1900年)王原祁奉命进入内府鉴定宫廷收藏书画,再数年入值南书房,深得康熙皇帝嘉赏,亲笔题“画图留与人看”,王原祁深感荣耀
期刊
荒寒、深邃、静寂、博大、渺远,一尘不染,神秘中隐含着无穷无尽的视觉与心灵张力,半梦半醒之间进入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徘徊……  这便是卢禹舜创造的中国山水画世界——  《静观八荒》《坐观八荒》《八荒通神》《澄怀观道》《观云思古今》《云水观道》《唐人诗意》,加之近些年欧洲写生系列。  读中国绘画史,我们在宋人那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范宽的《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李成的《群峰
期刊
2007年暮春,范扬工作室湘西黔东南写生。范先生《湘西、黔东南写生纪事》一文道:写生路线是湘西朋友鲁子华、陈子游、王金石、杜慎翔等人策划的。行前,子游兄绘制了行程联络图一帧云云。  9日,张家界第一天。午时,至山上下坪,向毛毛家住下。  陈子游一路陪伴。过午,细雨蒙蒙。范扬先生开画《张家界后花园》。子游开篇问道:“在这伟大的时刻,您有什么想法?”范先生答曰:“我为山川写照。我画了以后,叫大家没法画
期刊
赵孟頫(1254—1322),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五世祖乃安僖王子偁,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赵昚,是为孝宗,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即孝宗之兄,赐第于湖州吴兴,遂为吴兴人,人称赵吴兴,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等。应召入元,官至集贤直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赠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博学多才,擅诗文、通考据、解金石、精鉴定、长音乐、懂经济,书法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
期刊
五代石恪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二祖调心图》;南宋的减笔人物画家梁楷创造了泼墨法,运用豪放而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神韵,创作了《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等杰出的写意人物画作品;明清时期也不乏优秀的水墨写意人物小品。写意人物画历史悠久,在近现代又得到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任伯年、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大力提倡主题性绘画,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迅速,成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