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策略;思维;激情;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数学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积极创设充满趣味化的、生活化的、富有激情和探索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而激发创造力是新课程着力追求的一个目标。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问题。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室的课堂提问往往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提问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即时性。要么是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要么是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要么是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甚至有“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的一问一答,而且答案基本上老师控制着,回答时间也较短。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通病归结起来就是问题没有有效性。这些不足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现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几点浅薄的体会。
  一、“问”活学生的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数学的心脏,心理学证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由此可见,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好奇心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来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的欲望,所以设置的问题,首先要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开动脑筋,问题要富有思考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切入口要适当,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起学生进行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其次,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兴趣。最后,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具有启发性是指能引起学生联想而有所领悟的问题。
  【案例一】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通过多媒体演示:一天,唐僧师徒四人走到一个小村庄,这时的他们又累又饿,于是孙悟空就去化缘,好不容易化来了一个饼,孙悟空建议平均分成四份,一人一份,可贪吃的猪八戒不同意他非要两块,孙悟空就把饼平均分成了八份,给他取了两块,猪八戒高兴地吃了起来,以为自己多得了一块。猪八戒真的多得了一块吗?为什么?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逐渐进入情境,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活跃了课堂气氛,下面的学习也就更加专心、认真了,为的是要解开心中的疑惑,更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了解错误所在,以便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引起关注。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存在疑问,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成了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
  【案例二】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我在开课之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淘气和笑笑来到一条小河边,河边立有警示牌:“河水平均水深1.34米。”淘气说:“我身高1.41米我不会游泳。”
  师:“淘气过河有危险吗?”
  生1:“没有危险。”
  生2:“有危险。”
  这时我没有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师:“我想你们学好今天这节课,肯定会给淘气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样教师已经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预设在这个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生为了给淘气一个满意的答复,也会认真学好本节课。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精心的预设,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问”出学生的激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产生思考的激情,求知的激情,互动的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三】:一年级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巩固练习阶段,可设计“比一比谁是摘苹果的冠军”游戏。教师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棵“大苹果树”,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背面写着各种不同的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老师要明确“摘苹果”的要求:①苹果上的算式的得数要和篮子里的号数相同;②比一比看谁摘得又对又快又多,谁就被评为摘苹果冠军。这时,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想亲自去摘。老师选了小组代表参赛,按照要求,一会儿工夫,“苹果”就被摘光了。经检验后,最后选出了冠军,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创设这一游戏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问”出学生的创造力
  學生的学习活动,起于学习,行于思考,归于创造。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创造。数学的目标是培养思维,目的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学生通过学习前人总结的规律,掌握旧知,发现新知,最后达到创造的目标。因此,教学的提问,问题的有效性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这是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问题设置要开放、多元,富有创造性。要注意几点:一是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补充。二是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多元性。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可以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是问题解决的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及创造性。
  【案例四】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
  我出示男生队和女生队投中个数统计图。
  师:“那个队的实力强?”
  生1:“男生队强,男生投中得多。”
  生2:“女生队强,投中最多的在女生队。”
  生3:“我不同意,投中最少得也在女生队。”这时候班上就分成了两派展开了激烈争辩,到底是男生队强还是女生队强?
  这样看似,课堂很嘈杂,但这问题和好激起了学生思维之间矛盾。这时就让学生退下舞台,我走上舞台了。
  师:“通过刚才激烈的争辩,那真的没办法比较出那个队的实力强?”
  生4:“比较平均每个人投中了多少个?”
  我虽然提问不多,但个个问题都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该首先思考这个问题值得学生思考么,有思考价值么?能让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辩么?
  教学是一个启迪的过程,教师如何用好提问这把钥匙,用最短的时间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并将之高速运转,然后生产出理想的“产品”,是每个老师的重要追求。只要大家珍惜课堂时间,用心设计,就能提出有效,高效的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小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教育研究,2011(10).
  [2]何裙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来的。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實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积极探索物理奥秘,启迪智慧和培养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物理课程标准把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练习课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自然离不开语言文字本身。当老师舍弃了语言文字本身,过多的去关注教材所体现的内容,这无疑是舍本逐末。教法必须要服务于教材,回归语言文字本身,关注语言形式,必定依赖于文本细读。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文本、对于教材、对于语言文字,有高度的敏锐感,有较强的语文意识。笔者从几个课例入手,阐述如何对文本进行慢慢读。  【关键词】 课
期刊
【摘 要】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应学习话题范围内的600—700个单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指出,在新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的识记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掌握一定的单词识记策略。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一提起写作,很多学生就会头疼,就会抱怨,就会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写作是初中孩子学习中的“软肋”,如何帮助他们尽快的爱上作文,能在规定时间内愉快地完成写作,是我在教学中重点抓的工作。在学校营造的“导引——生成”教学模式的大环境下,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找寻症结  通过问卷调查和批阅作文,我发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详细地叙述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整体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口语训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在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内容之外,朗读教学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朗读教学不仅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中提出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自觉的求知者。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课改语文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学习量大。如果按以往满堂灌
期刊
【摘 要】 现代社会提倡终身阅读,以提高个人素养。那么,从小喜欢阅读,培养阅读能力,便尤其重要了。小学语文学科中,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阅读过程。下面结合教学,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浅见。  【关键词】 兴趣;阅读能力;朗读训练;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
期刊
【摘 要】 《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小学高年级是提高学生汉语素养的一个重要阶段。  【关键词】 阅读;氛围;方法;评价;引导;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作为一名小学汉语教师,加强对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的培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社交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舆情分析的问题。传统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式采用的是词库的方式,语料直接与词库进行比对后进行判断。这种方式由于中文的复杂性,例如存在近音词、同义词、缩略词、暗语等非规范中文表达,使得舆情分析的效果不佳。结合深度学习来对语料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对非规范中文表达进行分析时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根据这一方法,深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以求在分析自然语言的词相似性中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并结合这一方法开发用于网络舆情分析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