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贸促会上海浦东分会副秘书长张晨阳日前接受记者访谈,谈了他对跨国采购洽谈会的感受和体会。
秋高气爽的一个下午,经跨国采购中心引荐,记者来到浦东东方路的135号,在张晨阳副秘书长的办公室,就第四届跨国采购洽谈会对他进行采访。张副秘书长中等身材,身着黄格子衬衫,精神焕发,侃侃而谈。
张晨阳副秘书长告诉记者,跨国采购是纯市场运作,跨采中心有品牌,浦东贸促会有资源和关系。大家共同看好发展前景,一拍即合。今年合作是我们在资源、技术上给他们帮助,扩大市场,共同分享利益。
中小企业是跨采的活力所在
记者请张副秘书长就本届跨国采购谈谈总体印象。
张副秘书长说,跨国采购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市场化,我们本着双赢的原则,组织更多的采购商、供应商。他们有忧患意识,过去政府支持力度大,包括场地等,第三届开始要自负盈亏了。今年统计下来,有近5000家供应商参加洽谈会,做到这不容易。今年影响力更大。广交会、华交会是品牌,供应商带来产品供你选。跨国采购是逆向操作,采购商的牌已发给你,告诉你要什么,供应商可以一目了然。商务部明确表态支持。希望跨国采购洽谈会能够成为品牌。
相比较而言,今年跨国采购形势是最好的,但与广交会、汉诺威的规模层次、档次相比,有很大的距离。今年的亮点是伊拉克跨国采购,这反映中小企业的活力。跨国采购目标原锁定高端,但必须要关注到一大批中小采购商,伊拉克10多家企业在洽谈会上引起轰动,这很说明问题。我们国内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是跨国采购的活力所在,以后要更加注重这块市场开发。跨国采购结构有待调整,将来跨国公司占20%-30%,60%-70%为中小企业,这样可增加活力。
跟踪信息 科学评估
张副秘书长娓娓道来:我注意到一个数据,新采购商占57%,这数据背后折射出很多问题,今年与去年相比,一半是新面孔,可喜的是,新面孔不断增长,这是好事,影响力在加大,新供应商不断加入进来;忧的是从比例来看,原来一半到哪儿去了?要研究老面孔为何跑掉?来参展的供应商要筛选,现谈不上筛选,供应商越多越好,供应商没经过筛选质量就不高,场面热闹但最后实际交易不高,这是问题。

我们也比较看好跨国采购交易这个平台,但必须密切注意新面孔增多老面孔走的原因,要做些调研。
目前我们做事还比较粗,我后面要谈到一个问题:跟踪评估问题。事情做好后,评估、跟踪能否跟上,即人家满意到什么程度?向参展商调查时间、场馆、服务、配对交易情况等等,评估报告交给政府,这样才算工作到位。今年澳大利亚商会帮助澳大利亚企业到中国来,他们运作,企业付钱,请独立的中介公司来评估。我们跨国采购好坏由主办方自己评估,肯定是有欠缺的,如有机构评估可以更加科学。跟踪信息科学评估很重要,可以在来年提高档次,全面提升质量。
专业化采购是方向
记者问:“刚才这几点谈得到位,包括跟踪评估、从高端定位到中小企业定位,讲得特别好,我也有感触。我想问的是,你认为现在综合性跨国采购性质会否朝专业性方向发展?”
“向专业方向发展是趋势,刚开始搞肯定是比较综合的,采购商少嘛。将来采购的专业化是趋势,综合性的展会中可以按国别和地区设立分馆或洲际馆,如美国馆、南美馆。外国人更重视专业化,走向专业化后,人家感到你档次高,否则,档次不高,这牵涉到产业链能否跟上?你的产品技术含量、档次、分类能不能跟上要求。不能一下子急于求成,条件成熟,可以先辟出专业馆,如汽车馆,展示的汽车来自不同国家,产品可能相同,都是汽车。可以分步走,成熟的先开,如纺织馆、汽车馆,这种产业比较大,下游企业带动多,综合馆目前还是需要的,未来可以向专业馆方向发展。如果专业馆和供应商组织筛选结合在一起做,配对概率就会更高。”张晨阳回答。
记者又问:“在你看来,中小企业供应商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跨国采购?”
“我们不少国内企业没有充分有效利用跨国采购这平台。跨国采购洽谈会把商机引到家门口,作了件大好事。中小企业参展不多,因为没有通过有效渠道了解信息,供应商是中小企业为主,信息不畅通。”
张晨阳副秘书长还谈到,尽管洽谈会上大公司多,但我们中小企业要有信心,相信产品有市场,要敢于同外国人做交易。信心不是凭空来的,是建立在产品质量的提升上。中小企业参展,至少有一个收获,可以发现自己产品的缺陷和不足。明年贸促会要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要为跨采树立更好的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