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生眼中的校长蒋介石

来源 :文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被公认为抗日英雄。1943年春,郑洞国参加中国远征军担任新1军军长。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他脱离国民党阵营,毅然回到人民的怀抱。《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是他晚年写就的一本回忆录,下文记述的是郑洞国与蒋介石第一次见面,以及在黄埔军校时期和蒋介石的接触。
  蒋介石先生是一位在我个人前半生经历中起很大影响的人,从进入黄埔军校到祖国大陆解放,我前后共跟随了他二十余年。蒋先生给人最初的印象是一位待部下威严、令人敬畏的官长。他性情严肃、刻板,十分注意仪表,平时出入军校,都身着军装,足登乌黑锃亮的长筒马靴,戴着雪白的手套,并有卫兵跟从。我们很少敢于接近他讲话,有时迎面碰上,也必须规规矩矩地远远站定,向他敬礼,待他走过后方敢行动。不过,他一般并不轻易处罚学生。
  我在军校时只见他发过两次脾气,一次是因军校师生换装,队长以上官佐的军服质料好一些,有位队长就此提了意见,却不知怎么触怒了蒋先生,他当众大发了一阵脾气,将那位队长关了几天禁闭;另一次是一位学生队长与几位同学闹矛盾,一直闹到校部,要求面见廖仲恺党代表解决。蒋先生答复说,廖党代表很忙,平时不在学校,他是校长,有事可对他讲,但其中一位执意不肯,蒋先生对此事本已不快,见那人如此固执,不禁大怒,将其痛骂了一顿,差点又关了他的禁闭。当时我碰巧有事去校部,故亲眼看到了这个场面。
  在军校学习期间,我同蒋先生只有过一次私下谈话。那时他就住在军校内,几乎每星期都要找学生个别谈话。某次我与其他三四位同学一起被叫到校长办公室,然后轮流进去见他。轮到我时,心中颇有些紧张。蒋氏见我进去,漫不经心地看了看花名册,方问:“你叫郑洞国?是哪里人啊?”我赶紧立正回答说是湖南石门人。他接着问起我家中的情形,为何要来投考黄埔军校,以及能否过惯军校生活,等等。他的浙江奉化口音我听起来很费力,所以不得不格外留意听他讲话。我说话时他嘴巴里“嗯,嗯”地应着,末了又勉励了我几句,就结束了这次召见,待走出他的办公室时,我才发现自己竟紧张得出了一身汗。
  虽然我在军校期间同蒋先生的直接接触不多,但精神上受其影响还是不小的。一方面,由于他很注意在学生中树立校长的权威,向我们灌输“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等信条;另一方面,蒋先生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其事业的捍卫者,因而受到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的信赖和拥戴。大革命初期,蒋先生确实是以革命左派的形象出现的。例如他在对黄埔军校学生的演讲和训示中,曾多次强调国共合作对于取得国民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一再申明“谁反对共产同志,谁便是反对革命”。某次,他甚至慷慨激昂地当众宣布:倘将来有一日他有反对革命、反对共产同志之举动,则大家均可起而反对他,也可枪毙他。
  总的说,在与蒋先生的关系上,我最初受着双重意识的支配:一方面基于旧的“忠孝”意识而绝对服从蒋氏的权威;另一方面则出于革命、爱国的热情和信念,将蒋氏作为革命的领导者来拥戴。在大革命蓬勃发展时期,这种双重意识背后隐藏着的矛盾并不明显。然而一旦国共两党决裂,这种双重意识便立即在我的头脑中发生了尖锐冲突,结果前一种思想意识占了上风,这是我终生引以为憾的事情。
  (责任编辑/齐风)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写作运用课”是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课程的难点,论述范文导写策略、表格导写策略、思维导图导写策略、任务驱动策略的具体做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文以文言文《桃花源记》课堂教学为例,从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有效生成、有效板书四个方面论述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目的 探讨改良注射方法在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本院肾内科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论述小学生公共意识的培养方法,建议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进入主题”“探究学习”“拓展
本文以《宝葫芦的秘密》导读课为例,论述导读课教学中故事导读、直观导读、悬念导读、任务导读等策略的具体应用,从而使导读课发挥起点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书籍的兴
目的 探究血清总胆红素(TBIL)、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冠状动脉
本文以《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绘本教学为例,论述基于问题进行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的一步步引导下,展开合作探究,主动建构起学科的核心知识概念和关键能
句子的意义以词和短语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为基础。但是,词和短语所表示的意义只是语言中的固定的意义,一旦组织成句子,成为语言的使用单位,它们的意义就要受到相互组合的语法关系的制约,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从而产生特定的意义。  句子的意义大多数只是句子字面上的意义,也就是由构成它的词或短语的意义所组成的句子的表层意义,一般称为字面意义。  句子在字面意义当中还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一般称为句内意
本文以《邓稼先》教学为例,论述以精读打开学生认知通道的策略:紧扣矛盾点,内外验证,体悟文本深层意蕴;聚焦数字,串联文本,探寻内生价值;依托副词,在品味鉴赏中走进作者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