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学让小班化课堂更精彩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c6493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个别化教学;小班化;
  相关理念;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57—01
  一、关于“小班化”及其相关理念
  从“小班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来看,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应该包括:
  1.“教育平等”的理念。“教育平等”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公平化。“教育公平化”是现代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它不仅针对教育对象数量而言,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得到充分的教育。比之大班教育,小班化教育更有可能、更加应该关注每一名学生,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需要。
  2.“学生主体”的理念。小班化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是要学生去适应教师既定的教育环境,而是强调让学习环境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比之大班教育,小班化教育更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保证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以主动探索行动对象为特征的。小班化教育的课堂上在民主、平等、和谐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频繁,是一种新形态的教学关系。
  3.“个性发展”的理念。这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思想。比之大班教学,小班化教育更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情绪状态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使之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各自需求调整学习目标,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倾向。“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是小班化教育区别于大班教学的最重要特征。
  4.“全面发展”的理念。小班化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的小班化教育,“教书”不是其最终目的,“育人”才是目的。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情感、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有意识的学科间的融合和综合性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将使小班化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更有作为。
  二、“小班化”现状与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不少学校生源开始下降,而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育资源整合等改革,形成一种以注重每个学生发展为特点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别差异,逐渐成为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可以尝试“从差异出发消灭差异”的个别化教学模式,面对文化基础不一、个性强、对学习需求层次不同的学生,如果教师仍按统一化的标准实施教学,将较难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如果没有把握好学生兴趣、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适应关系,将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课堂难于管理。
  加大“小班化”教育师资培训力度,拓宽各类培训渠道,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小班化教育要求的精教学、善管理,勤研究、会合作,敢创新、乐奉献的师资队伍。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改“秧田式”座位排列为扇形、马蹄形、半环形、圆形等座位排列,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又能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构建具有“小班化教育”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小班优势,对学生采取较之大班更为多元、客观、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针对个别教学在“小班化”课堂上的实施,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环境感染法、分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鼓励教学法、成功体验法等,小班化教育有利于通过个别化教育,做到以人为本,满足每个学生、儿童的需求,发展个性,激发他们的潜力及创造力。
  总之,通过个别化教学,使我们能够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以期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学校的后续发展积蓄活力。
  ??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改;自学能力;教学行为生活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50-0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以前,我们的数学教学内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56—01  一、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合作交流的主要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的基础。而独立学习
工程造价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活动过程,对造价的控制,核心是维护业主的利益,使得工程的投入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经过整个工期的建设,满足使用和功能要求的同时,给业主带来可观的经济或
文章介绍了微表处工程的施工要点,提出了微表处施工的质量控制难点和重点,并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过程质量检验的方法和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A)-0054-01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许多教师没有深入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最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自主变成自流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所以,不少教师过分地强
一、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责任  我国现行《工会法》第十条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是指国家级工会,“总工会”是指县级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是指乡镇级工会。此外,各个总工会可以设置产业工会,二十五人以上的企业可以设置“工会委员会”。企业工会履行其建设、教育职能的最终使命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的教育职能是指工会通过教育、培训、指导的手段帮助群众完善职业技能素质,提高知识文化水平的重要职能。
本文探讨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含义及历史沿革,阐述了其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并结合国内外的各种立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着重论证了善意取得的主客观构成要件,探讨了善意取得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