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峰城隍庙“吃桌”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ks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日,为了补充些图片资料,我临时起意去趟平和九峰城隍庙。
  进了九峰镇,只需稍加打听便轻松找到了城隍庙。庙门口设置有充气拱门,地上尽是鞭炮燃放后的红碎纸片,看得出今天可能赶巧碰上重大节庆日了。
  闽南人有泛宗教信仰的情结,逢庙便拜,祈求心安事顺。但九峰人却唯独对“城隍爷”格外敬重,特别是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农历正月十三、元宵日、六月初八“夫人妈生辰”等日子。这里都要举行一些大型仪式活动,按闽南人的说法叫“闹热”。而我无意中撞上的恰逢农历五月十九的“城隍寿诞”。
  城隍庙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的东门内, 始建于明政德十四年(1519), 占地约1400平方米。位于九峰的这座城隍庙是属于“府级建制”,因为规格高,其规模与气派自然跟别处的城隍庙有着很大区别。
  在九峰城隍庙的大门口, 左右供奉的是“马将军”;门后两边, 左边是“大哥爷”,右边是“二哥爷”,即“黑白无常”;“仪门”两边的横廊还有六个小神龛, 里面分别供奉着观音、伯公、朱公、周公、施公等九峰乡民信奉神明的神位。众神相处, 和谐平安。
  第三殿的殿前左右横廊, 墙壁上画着平和县的“八景图”:双髻升曦、九峰返照、东郊春雨、西岭暮霞、天马晴烟、石潭秋月、笔山侵汉、壁水澄波。此外,还有同样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二十四孝图》《十八地狱图》,人物众多、场面恢宏。这些壁画均自于本地才俊之手, 虽经岁月洗礼但风采依然,古韵犹在,是研究九峰历史风貌人文风情的重要资料。可喜的是,湮埋地下几十年的石狮熏炉,不久前普被重新挖掘出来,虽细部被损坏,但整体基本完全,就连明万历十九年捐造者姓名都清晰可辨。
  城隍庙的最后一殿才是主殿,供奉着城隍爷和城隍嬷。而真正有“看点”的是主殿的右侧, 有一个布置得非常温馨的房间。这里的摆设整齐,从床铺到桌椅, 甚至衣架、脸盆、毛巾等等一些家庭用品一应俱全。其实这是九峰乡民世代延续的习俗,朴素的山民按着人世间应有的关爱布置着城隍爷与城隍嬷的寝室。
  同样热情与好客还体现在城隍寿诞的礼仪中,刚进庙门的院内搭起了寿宴的炉灶,一大帮九峰乡民前来帮厨,或洗碗、或切菜……而席摆的位置有些让人小兴奋,就连第四殿的东岳宫的殿前也席开十桌,更不说边上的回廊。作为不请自到的外地客人,我被安排在面向东岳大帝的主桌。
  这座闽粤边境重镇上重要庙宇的来历其实是辉煌可炫的。当年明朝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王守仁平定了闽粤乡民暴动后,看到九峰群峰间尚遗南蛮粗野之风。于是在建县取名的过程中也把治县的思维一并考虑进去了。取县名平和,要的是“寇平而人和”的意思。这位明代著名理学家一生都在思考他的“良知说”: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良知是造化的“精录”,“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生,真是与物无对”。因此,良知又称为“太虚”。而只有把因果与教化同时告诉未来的县民,此地才能达到真正平和。于是随着置衙署、筑城墙、设街巷,一座崭新的城镇很快在闽粤边境的重山茂林中屹立起来。在县城的勘址中他特意在城中的显要位置圈定了这两座注定要载入闽南人文历史的建筑:西街文庙、东门城隍庙,而且为府级建制。其规模居全省县级城隍庙、文庙之冠。
  有意思的是,在選择名臣英雄充当护城之神过程中,文治武略的王守仁再一次把民众折服。他让吃斋念佛,喜过着半官半隐生活的诗人王维当上了这个新建之县的城隍爷。这个唱着“阳关三叠”,吟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伟大山水田园派诗人,在闽粤山区的县城府地一呆就是四百余年,看着一个平和之县的建立,一个平和之风的形成。既选择了文人做城隍爷,又让高调的文庙也一样香火旺盛。王守仁文治武略的愿望开始发挥作用,百姓在实惠中认可了文官制度并拥有了对太平盛世的期待。在此之后的平和民风大改,崇文敬儒,兴学重教,平和从盗匪出没之地变成弦歌地、诗画地。百姓开始读书营商,一条欢畅的九峰溪涧开始了繁忙的商通运输,杉木、毛竹、瓷器顺流而下,食盐、布匹、香料逆流而上。富庶之后的九峰乡民,开始找寻精神娱乐的方式,在这个河洛语、客家话、潮汕音相融相通的地区,就连演个社戏都要考虑周全。必有芗剧、时有潮汕剧,偶有四平剧交替上演。在吱吱呀呀的悠扬唱词表达中,清烟雾散的香柱后,一言不发的神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文化融合。
  眼前和我一起拼桌的那些杯落筷起的乡民,他们和大多数县里百姓一样,平日里最喜的就两件事就是:上山种蜜柚,在家喝奇兰。一壶醇香的白芽奇兰,可以在氤氲中齿颊生香。透过蒸腾的水气,门外那漫天连绵的蜜柚林,一定是秋季来临时最好景致。
  尘世是最好的天堂,在平和的景致中才能走出不紧不慢的幽默大师林语堂。现在这个县城的百姓很是佩服这位有眼光有文化的理学家,就连给自己家乡做公益广告都显得要比别人家顺手。因为在物质发展的必然阶段,一颗平和的心,已至为重要。四百多年前的王守仁,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又一盘热菜端了上来,感恩一场命中注定的赐福,我举杯对着城隍夫妇,也对着东岳大帝鸣谢感恩……
其他文献
漳州既是一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沿海开放型城市。近几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漳州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着青春活力,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漳州临街店面、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当然繁荣的同时也相应的带来城市管理中各种矛盾和问题。  在化解城市管理难题中,我们欣喜地迎来了《漳州市市容
期刊
商店门口不是你想占就能占。芗城区城管执法局2018年4月开出今年针对个体商户的首张“门前三包”顶格处理罚单,罚款2000元。  原来,3月12日,新桥中队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辖区一家日用品店违反《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私自占用人行道摆放物品经营,严重妨碍群众通行,执法人员现场开具《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纠正了该违法行为。  但在随后
期刊
闽南的春天,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炮仗花的橙色花瀑在各个亭子或围墙倾泻而下,金黄的油菜花明媚了广袤的田野,一串串纤细的李花给山野披上了洁白的盛装,还有各色茶花五彩缤纷地争相媲美,就连田间地头的豌豆花,也像小蝴蝶似地张开翅膀翩翩欲飞……这些花儿虽美,许是太司空见惯了,并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涟漪,我执着寻觅的,是心中那片桃花源。  近几年的春天,总会想起儿时记忆里的那棵桃树,它就在老房子家门口,堂伯父家的菜
期刊
买盐鸡,买盐鸡……盐鸡要不要……  每每到达云洞岩路口,买盐鸡的吆喝声便此起彼伏,村妇的声音清爽嘹亮,夹杂漳州特有的乡音,响彻村庄,缭绕山谷,更是“骚扰”着游人之耳。  大学毕业那年,回漳州工作。学校坐落云洞岩山脚下,当时年轻气盛常带着年纪相当的学生爬云洞岩,或同事下班后三五成群直奔云洞岩,从村庄穿过,到达云洞岩。  通往云洞岩的路上,三步两步就有卖盐鸡的商摊,面前摆放一個泡沫箱,上面写着大大的两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有两段算得上是噩梦的日子。一是失了家,二是没有了灯。  对于我来说,菩提灯似乎就是我的命,是我在这世上的心愿所在。  如你所见,我是一只惹高等生物欢心的猫。  不不不,只有我的族类惹人欢心。而我是猫中的异类,因多了个“黑”字——这个足以使我痛不欲生的“黑”,便让我在动物链中,处在了任打任骂的末端。  “真恶心”,这三个字对我而言是家常便饭。但我从未因此怀疑过人生,反而越来越没心没肺,
期刊
蝉是夏天生机勃勃的精灵,乡村广袤的田野是蝉自由飞翔的天地。农家的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杨树、槐树、榆树、桃李、苦楝,到处都可以看见它们矫健的身影,听到它们乐观昂扬的歌声。  夏天是蝉最为得意风光的时候,它可以从日出一直鸣唱到日落,声音嘹亮,夕阳坠入西山才戛然而止。在我看来,夏日听蝉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一只蝉鸣叫起来,呼朋唤友似的,周围所有的蝉都心领神会地加入大合唱,蝉声汇集,便是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章
期刊
这些日子,不论我是在公园小区里散步,还是在坐车往返回家的途中,常常会有一树一树火红的色彩猝不及防地扑入眼里,那灿烂、纯粹的红色,肆无忌惮地撞击你的心灵,用一种大气磅礴的美,盛放在城市的最高处,一下一下敲打着你的心扉——这种花就是木棉花。当你停下,走近仔细看,那丛丛簇簇、或高或低的花朵挤压在一起,丰腴硕大的花朵,开得是那么娇艳奔放,开得是那么轰轰烈烈,以一树的璀璨,迸发出气势磅礴的辉煌。  木棉树树
期刊
一直以来,总觉得看日出是件很浪漫的事。日出定然十分壮观,所以内心深处总想着有机会定要去看看日出,拍拍日出,去赴一场浪漫美事。  梦想成真。初冬时节,有摄友召集周末往海边采风,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拍日出。闻讯后即报名参加。  看日出要赶早,这天,我们四点起床,四点半就到了海边,架好三脚架、调好相机,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太阳同志出来相见了。虽是初冬,但身处海边,海风呼啸,又是凌晨,气温比预想的低,准备不足,
期刊
像是被时光遗忘,塔下这个高山水乡在闽西南边陲静静地隐藏了数百年。随着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她美仑美奂的景致总是在霎时间惊艳了所有人,这个遗世独立的村庄,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谧而超脱,土楼、溪流、小桥、古木、古祠、古道,还有荷锄而归的农人、奔走嬉戏的孩童,天地人完美地辉映与融合,一缕古风悠悠地扑面而来,活脱脱就是一幅世外桃源图。  塔下,其实并无塔,她的名字源于开创者一次富有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中期,季羡林先生的入门弟子钱文忠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去德国之前,钱文忠就听说德国人在待人接物上不是很热情,非常冷峻,很难做朋友。刚到汉堡市时,一次在电梯里,他看见一个老妇人牵着一条大白狗,像北极熊一样气宇轩昂。当时,钱文忠正好在吃一种土耳其的食品,是三角面包里面夹着烤熟的肉,他觉得那条大白狗非常可爱,就从三角面包里面拿出一片肉准备去喂它。就在他将要把肉递到大白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