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济源市第三职业高中济源454650
摘要: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物理教师要利用生活经验、民谚、俗语等唤起学生对生活场景的回忆;选择教具要简单直观、接近生活;要创设生活气息浓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改革实验教学,老师必须学会设计实用小实验,引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课外开放学校实验室。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及相关领导要转变观念、组织改革教材、加强教师实验素质培训和竞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88-02
新职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很多职业学校对专业课的实验要求普遍较高,投入的资金也很足,而作为基础课的物理实验却普遍重视不够。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数目达不到要求,加之科技的飞速发展,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取而代之,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教学的现状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与物理教学目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很不相称。
物理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太紧密,学生自主学习性不强。究其原因:一是教材与学生的实践运用有距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二是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内容。三是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意识、能力较为薄弱,习惯让老师给答案。
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职高物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唤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回忆,要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难易适中,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好问题,站在物理应用的高度,把身边的物理引入课堂,把实际问题物理化。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介绍身边的物理现象和科学奥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才能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如:
一,学生都骑过自行车,是否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呢?
(1)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
(2)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骑在自行车上,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自行车前进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
还有自行车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轮轴、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自行车上红色尾灯的光学知识等等。
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是否知道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呢?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4)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三,物理实验选择教具要简单直观、接近生活。
例1: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要打破“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观点:首先让一枚硬币和一片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可以看到硬币下落的快,似乎真得重的物体下落快,然后把纸片揉成一团,再让它把硬币从同样高度自由落下,两者几乎同时落地。让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特别找了一团带籽的棉花与一粒棉花籽,让它们从同样高度下落。棉花籽轻但先落地,这样就更直观;再接着演示“牛顿真空管实验”,水到渠成,一气呵成,效果很好。
例2:讲解串并联电路时,初中用学生电源和小灯泡为了安全,但职高学生马上走向社会,必须与生活接轨。我选用220V电源和大灯泡、日光灯来做实验,包括拉线开关、按钮开关、插座的连接,并分析教室电风扇、日光灯的连接。学生兴趣浓、收获大。
四,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经验,蕴含了大量物理知识。
如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①锁生锈发涩不好打开,将铅笔芯削成碎末注入锁孔,锁就容易打开了。
②向木板钉钉子时,用肥皂水蘸一下钉子再钉就容易多了。
③当拉锁不流畅时,抹一点石蜡,拉锁就会变得好拉了。
总之,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想一想彩虹的颜色,暴风雨中的闪电惊雷,看一看液态水的凝华,美丽的六角对称雪花。只要接近生活,物理实验的有趣,物理现象的质疑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发现引力定律。
进行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学会营造物理情景,精心设计小实验来培养学生感悟物理世界、探究物理规律的本领。小实验虽然过程非常简单、操作也很方便,但学生亲手操作增加了实验的真实性,既满足了好奇心,也有了成功的体验,从中感悟到物理世界的奇妙。
二,按照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兴趣小组。如无线电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等。
三,课外开放学校实验室,安排对课本实验有改进的实验小组实验。如:探究照明线路中双控开关的安装,电饭锅的自动控制原理,多种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等等。
进行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需要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及相关领导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的归咎于物理教师,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也曾经设想或尝试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上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学生能够用于自由支配、去做些小实验、搞些小发明的时间被学校设置的课程和布置的作业充斥掉了。因此要转变观念,有赖于一个教育系统目标、各方面的政策、经费投入等的保证,还有学生实验的时间保证。
二,改革教材。要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应改革现行的教材。有关教育部门应召集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编出相应的物理实验教材。这个教材能与课本独立开来,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等功能。同时添加与生活、科技的联系紧密的实验课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
三,提高教师素质。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教研、组织教师实验能力竞赛和培训。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具备实验教学的素质:既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还必须有脚踏实地亲手实践的品质。
物理从生活中走来,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还物理于生活,还实验以实用,物理就在你我的身边。
摘要: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物理教师要利用生活经验、民谚、俗语等唤起学生对生活场景的回忆;选择教具要简单直观、接近生活;要创设生活气息浓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改革实验教学,老师必须学会设计实用小实验,引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课外开放学校实验室。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及相关领导要转变观念、组织改革教材、加强教师实验素质培训和竞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88-02
新职业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很多职业学校对专业课的实验要求普遍较高,投入的资金也很足,而作为基础课的物理实验却普遍重视不够。不少学校的物理实验数目达不到要求,加之科技的飞速发展,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取而代之,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教学的现状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与物理教学目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很不相称。
物理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太紧密,学生自主学习性不强。究其原因:一是教材与学生的实践运用有距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二是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注意观察,问题意识较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探究内容。三是学生学习知识时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意识、能力较为薄弱,习惯让老师给答案。
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职高物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唤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的回忆,要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难易适中,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好问题,站在物理应用的高度,把身边的物理引入课堂,把实际问题物理化。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介绍身边的物理现象和科学奥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才能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如:
一,学生都骑过自行车,是否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呢?
(1)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
(2)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骑在自行车上,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自行车前进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
还有自行车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轮轴、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自行车上红色尾灯的光学知识等等。
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是否知道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呢?下面列举几例: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4)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三,物理实验选择教具要简单直观、接近生活。
例1: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要打破“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观点:首先让一枚硬币和一片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可以看到硬币下落的快,似乎真得重的物体下落快,然后把纸片揉成一团,再让它把硬币从同样高度自由落下,两者几乎同时落地。让学生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特别找了一团带籽的棉花与一粒棉花籽,让它们从同样高度下落。棉花籽轻但先落地,这样就更直观;再接着演示“牛顿真空管实验”,水到渠成,一气呵成,效果很好。
例2:讲解串并联电路时,初中用学生电源和小灯泡为了安全,但职高学生马上走向社会,必须与生活接轨。我选用220V电源和大灯泡、日光灯来做实验,包括拉线开关、按钮开关、插座的连接,并分析教室电风扇、日光灯的连接。学生兴趣浓、收获大。
四,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经验,蕴含了大量物理知识。
如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①锁生锈发涩不好打开,将铅笔芯削成碎末注入锁孔,锁就容易打开了。
②向木板钉钉子时,用肥皂水蘸一下钉子再钉就容易多了。
③当拉锁不流畅时,抹一点石蜡,拉锁就会变得好拉了。
总之,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想一想彩虹的颜色,暴风雨中的闪电惊雷,看一看液态水的凝华,美丽的六角对称雪花。只要接近生活,物理实验的有趣,物理现象的质疑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发现引力定律。
进行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学会营造物理情景,精心设计小实验来培养学生感悟物理世界、探究物理规律的本领。小实验虽然过程非常简单、操作也很方便,但学生亲手操作增加了实验的真实性,既满足了好奇心,也有了成功的体验,从中感悟到物理世界的奇妙。
二,按照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兴趣小组。如无线电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等。
三,课外开放学校实验室,安排对课本实验有改进的实验小组实验。如:探究照明线路中双控开关的安装,电饭锅的自动控制原理,多种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等等。
进行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需要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及相关领导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的归咎于物理教师,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也曾经设想或尝试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上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学生能够用于自由支配、去做些小实验、搞些小发明的时间被学校设置的课程和布置的作业充斥掉了。因此要转变观念,有赖于一个教育系统目标、各方面的政策、经费投入等的保证,还有学生实验的时间保证。
二,改革教材。要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应改革现行的教材。有关教育部门应召集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编出相应的物理实验教材。这个教材能与课本独立开来,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等功能。同时添加与生活、科技的联系紧密的实验课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
三,提高教师素质。各级教育部门应加强教研、组织教师实验能力竞赛和培训。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具备实验教学的素质:既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还必须有脚踏实地亲手实践的品质。
物理从生活中走来,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还物理于生活,还实验以实用,物理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