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特别喜欢杨红樱老师写的书。其中《神秘的女老师》里有这么一句:“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校是生产快乐的地方,如果学习已变成一件不快乐的事情,那么在学校里还会有快乐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看完这本书后,我就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喜欢语文吗?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让孩子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今天我们正走在新课改的大路上,而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感受学习的快乐。我认为,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这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自由而欢乐的学习呢?
一、尊重信任
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学生是“人”,他们在渴望得到成人的关爱的同时,更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特别是尊重。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你的见解很有创意”“你想得比老师都好”“你真了不起”等等,都成了我的口头禅。正是因为教师的尊重,学生也学会了尊重。他们知道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是一种尊重;委婉地向别人提建议也是一种尊重……
有研究表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疑问,为有异议,更没有争论。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上,我努力倡导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座谈式的学习氛围。在我的课堂上,师生都是自由而放松的。比如在《火把节》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作者行走在同一条情感线上,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彝家人,我呢扮演游客。于是我们改“师生关系”为“宾主关系”,我们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心理的对话。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了课文,然后对话开始。“你们怎么对客人发出邀请和呼唤的?”“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一起欢度火把节!”孩子们体验着欢快地读、热情地读、自豪地读、有感染力地读,我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以及对火把节的盼望。“你们为我准备了什么?”孩子们很兴奋地抢着回答。“可爱的导游们,有哪些活动可以给我介绍介绍,让我参加或是欣赏?”孩子们便开始积极发言,男孩子对斗牛、摔跤比较感兴趣,而女孩子把重点都放在了点火把和篝火晚会上,男女声的差异在学习中也有体现。从火把节的来历中,孩子们自然的体会到火把节的意义:它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这堂课结束后,孩子们个个喜气洋洋,尤其是朗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张扬个性
“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所以,我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写字比赛、成语接龙、春游、办手抄报、百词大赛、课本剧表演,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班级小名人不断涌现,这也成了孩子们作文的好素材,很值得骄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成功的机会创造了奇迹。蒙恩的手抄报很用心的来办,我设了一个鼓励奖给她,并拥抱了她,她脸上滑下激动的泪水,后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让大家无不称奇,要知道以前她的成绩仅为个位数,连听写词语都是全军覆没呀!
三、学会欣赏
“欣赏他人,就是为了学习他人;学习他人是为了完善自我。”为使欣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我首先为孩子们做好榜样,语文课上,我努力去发现、去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在我的欣赏中他们的学习自觉了,心情好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着去欣赏老师,欣赏同学,欣赏亲人,欣赏伟人,欣赏书中的人物……在欣赏中他们虚心的向他人学习,真诚的面对自己和他人,也就是在这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一个个获得了自信,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进取。
四、善于激励
“我相信你能行!”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揭短,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则予以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健康发展。我班有一个学生,叫耿国辉,是各科老师公认的老大难。怎么办呢?我没有歧视他,厌恶他,而是一分为二的对待他、尊重他,善于发现他身上的积极因素,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写“心灵日记”的方法和他谈心,帮他纠正自己的毛病,夸奖他的点滴进步。“赞扬能使白痴变成天才”,如今他能遵守课堂纪律,静心学习,成绩进步了,这很让我欣慰!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拥有参天的梦想,每一粒种子都渴望沐浴阳光!今天,在课改的快车上,就让我们做无私的太阳,让每个孩子都扬起自信的脸;就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充满童趣的心灵,用一股不断创造的激情,使每一个学生挖掘到属于自己的宝藏,享受到快乐的语文吧。
今天我们正走在新课改的大路上,而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感受学习的快乐。我认为,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这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自由而欢乐的学习呢?
一、尊重信任
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学生是“人”,他们在渴望得到成人的关爱的同时,更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特别是尊重。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你的见解很有创意”“你想得比老师都好”“你真了不起”等等,都成了我的口头禅。正是因为教师的尊重,学生也学会了尊重。他们知道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是一种尊重;委婉地向别人提建议也是一种尊重……
有研究表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疑问,为有异议,更没有争论。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上,我努力倡导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座谈式的学习氛围。在我的课堂上,师生都是自由而放松的。比如在《火把节》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作者行走在同一条情感线上,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彝家人,我呢扮演游客。于是我们改“师生关系”为“宾主关系”,我们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心理的对话。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了课文,然后对话开始。“你们怎么对客人发出邀请和呼唤的?”“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一起欢度火把节!”孩子们体验着欢快地读、热情地读、自豪地读、有感染力地读,我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以及对火把节的盼望。“你们为我准备了什么?”孩子们很兴奋地抢着回答。“可爱的导游们,有哪些活动可以给我介绍介绍,让我参加或是欣赏?”孩子们便开始积极发言,男孩子对斗牛、摔跤比较感兴趣,而女孩子把重点都放在了点火把和篝火晚会上,男女声的差异在学习中也有体现。从火把节的来历中,孩子们自然的体会到火把节的意义:它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这堂课结束后,孩子们个个喜气洋洋,尤其是朗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张扬个性
“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所以,我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写字比赛、成语接龙、春游、办手抄报、百词大赛、课本剧表演,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班级小名人不断涌现,这也成了孩子们作文的好素材,很值得骄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成功的机会创造了奇迹。蒙恩的手抄报很用心的来办,我设了一个鼓励奖给她,并拥抱了她,她脸上滑下激动的泪水,后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让大家无不称奇,要知道以前她的成绩仅为个位数,连听写词语都是全军覆没呀!
三、学会欣赏
“欣赏他人,就是为了学习他人;学习他人是为了完善自我。”为使欣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我首先为孩子们做好榜样,语文课上,我努力去发现、去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在我的欣赏中他们的学习自觉了,心情好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着去欣赏老师,欣赏同学,欣赏亲人,欣赏伟人,欣赏书中的人物……在欣赏中他们虚心的向他人学习,真诚的面对自己和他人,也就是在这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一个个获得了自信,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进取。
四、善于激励
“我相信你能行!”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揭短,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则予以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健康发展。我班有一个学生,叫耿国辉,是各科老师公认的老大难。怎么办呢?我没有歧视他,厌恶他,而是一分为二的对待他、尊重他,善于发现他身上的积极因素,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写“心灵日记”的方法和他谈心,帮他纠正自己的毛病,夸奖他的点滴进步。“赞扬能使白痴变成天才”,如今他能遵守课堂纪律,静心学习,成绩进步了,这很让我欣慰!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拥有参天的梦想,每一粒种子都渴望沐浴阳光!今天,在课改的快车上,就让我们做无私的太阳,让每个孩子都扬起自信的脸;就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充满童趣的心灵,用一股不断创造的激情,使每一个学生挖掘到属于自己的宝藏,享受到快乐的语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