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县域内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建构探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县域内教师培训管理体系,既有利于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和发展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县域内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全面实现农村均衡教育提供优质师资队伍。本课题着重从县域内教师培训体系建构探索实施入手,寻求农村县域内教师培训体系建构的新途径。
  [关键词]培训 管理体系 建构
  管理出效益,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面对诸多问题,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从建构和完善县域内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入手,切实通过建立农村县域内教师培训的管理体系,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管理规范落实上提高保障,真正实现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一、建构县域内农村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农村基础教育由于点多面广,教师个体素质千差万别,加之农村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管理水平、培训资源的占有以及培训管理人员的意识和素质都比较薄弱,造成农村县级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在县,培训质量整体不高。笔者总结个人近5年来培训实践工作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能力相对滞后。随着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无论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还是课堂教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训业务领域以及学科越来越宽,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差异日益增大,教师需求个性化日益凸显和迫切。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从上个世纪末以来,由于长期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师训专职队伍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教学技能,都严重滞后于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发展的需要,有限的培训能力造成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2.培训过程流于形式。培训实施中,教师为学时,机构为生存,双方对参加学习和组织培训,都“心照不宣”地各为其利,导致培训管理出现虚化现象严重,举办单位只要按照行政要求实施了培训就行,因为不需要考虑培训针对性,所以也无需做培训需求调研、规划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方案、构思培训思路,更不需要考虑教师的个体需求和感受。整个培训走过场。
  3.培训资源亟需整合。经过多年发展,教师培训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兼职培训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培训模式和培训基础设施等。但由于缺乏整合、优化、传播的手段,许多优质培训资源没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造成了资源的相对浪费。
  4.培训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农村学校点多面广,教师相对相对比较分散,因此按照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方式,特别是针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会出现难度大、用时长、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
  5.培训管理工作亟需标准化、制度化。从培训管理工作本身来看,传统的分散式、随机的管理方式,对培训方案的设计、过程的监控、效果的评估、档案的管理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等难以实施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
  结果出现,培训前:依据文件,生搬硬套;培训中:我组织,你签到。培训后:怨声载道。
  因此,如何建立和加强农村教师培训管理体系建构,做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并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培训范围,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需求,成为县级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建构县域内农村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的理念
  要解决农村县域内教师培训管理体系中的一系列问题就要在已有培训管理成果基础上,不断创新,大胆探索,认真实施。其基本设计理念为:
  1.分层设计原则。建设一个培训管理系统平台。此平台要实现从培训项目设计到培训计划、实施、考试、统计、费用和效果管理等全面培训业务流程。系统架构要根据培训的类别进行分类设计,如:分成学校教育管理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专题培训、全员培训等,根据抽象化和独立性原则进行分层设计,以保持使用的便捷性、可操作性。
  2.优化流程原则。培训管理体系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融合培训管理工作的流程优化,将所有的培训通过流程,使得培训调研、培训规划、培训方案、培训课程、培训资源、培训组织、培训评价、培训考核等可以跨时间、跨区域进行,并通过培训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重组,使管理实现科学化,县域内的教师培训业务管理也因此保持科学性、系统性,从而提高农村县域内教师培训工作的整体效率,提升农村县域内教师培训管理水平。
  3.资源共享原则。县域内教师培训无论从组织实施,还是从追求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都必须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培训资源少、参与学习机会不足。要建立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实现教研资源和培训资源的全面共享。
  4.过程为重原则。教师培训不同于其他学习,教师培训工作要突出成人特点,以关注教师参与学习为过程为突破口、以教师在工作中落实学习内容为切入点,这就需要培训组织者做好培训过程管理,特别是要做好学习内容在教学工作中的落实为重。从培训规划、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团队建构、资源利用、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诸方面都必须突出过程。在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中,更需要突出课程体系的建构,紧紧围绕教师培训要突出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培养技能入手。
  5.县校统筹原则。农村由于地广人疏,学校点多面广,教师培训管理工作既需要坚持以县为主,更需要坚持以校为本。教师培训工作离开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刚性管理与县级师训部门的业务监督,培训工作就会自然发展,导致随波逐流,低效甚至无效;离开了基层学校,犹如无本之基、无源之水,甚至会成为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的负担、包袱,发挥不了继续教育应有的作用。
  三、建构县域内农村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的实践
  1.以学时认定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时认定”这一行政“杠杆”在教师培训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每学年初我们都针对不同主题的培训、教师不同需求、不同阶段不同问题、不同群体问题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标准》,用于规范县域内教师培训内容,并作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性、程序化的工作指南与提纲。让学校和每位教师在学期初就明确知道本学年我要做哪些?学期中清楚自己怎样做?学期末还要做些什么?   2.以各类培训为依托。农村县域内教师培训尽管存在着专题不同、特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不同。但是培训都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体系,那就是组织开展任何培训都必须按照一定程序来实施。针对县域内教师培训,我们的做法是:先规划调研,然后设置课程、课程论证、团队建设、资源开发,再组织实施,最后信息反馈、考核评价。注重教师培训期间过程的管理,其中既要有确保教师参加的手段和措施,也要有让教师积极参与的平台和载体。一方面,我们严格考勤、实名座位制、实名签到、随机查岗(以行政管理者和学校管者执行)、管理者全程跟班、核查《参与录》实施与完成情况、交流发言记录等多种方式确保教师学习期间的“人在”;另一方面,在培训团队组建中和备课会上,要求培训的课程承当者,建构参与式的培训模式,在培训中落实教师“参与”的环节,为教师“参与”搭建平台。
  3.以跟踪落实为载体。农村山区县学校点多面广规模小,教师集中培训(包括远程学习)可以做到精细化。但培训后的跟进一直制约了教师的发展,大有参加培训时“激动”、培训中“心动”、就是培训后“不见行动”。如何将培训内容落实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上,这就需要建立教师培训的后续跟进制度,确保培训效果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培训后续跟进的有效途径离不开校本研修。就目前而言,各学校校本研修不均衡,大部分教师自主培训的自觉性较差。为做精做细每项培训,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深入学校基层,切实加强各中小学校校本培训的指导与监管力度,真正把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到教师培训机构的常规工作中,是发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职能,建构有效培训体系培训的重要途径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时认定”这一行政“杠杆”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每学年初针对培训不同专题、教师不同需求、不同阶段不同问题、不同群体问题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校本培训学时认定标准》,用于指导各校制定和开展校本研修。学期中,不定期地到中小学校指导、检查督促校本培训,采用深入课堂观议课、听汇报、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通过监督检查实现培训效果的有效迁移。
  4.以服务指导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在培训后,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时,可能会遇到各种新问题,进而产生新的需求。我们通过调查、观察等方法获取教师在培训之后的应用状况,发现培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后期支持,同时又为后续培训提供依据,使整个培训过程成为总体稳定却局部始终处在“动态生成”状态的有效活动。积极通过监督引导教师把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带着“作业”回到工作岗位,再学习再实践再研究,交回“作业”并反馈矫正。在就需要在县域内建立一套教师培训服务体系,确保教师管理工作能落实到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明确将“服务基层学校、服务广大教师、服务课堂教学”确立为我们建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
  5.以考核评估为切入点。考核评估是教师培训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培训后按照培训专题、培训对象、培训需求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信息反馈表和培训结果考核标准,培训一开始就发到每位学员的手中,让每位学员知道,并了解,其实,考核的内容也就是本次或本专题培训需要重点学习和把握的问题。同时,加强培训信息反馈收集与整理,培训信息的收集一方面立足于培训者的意见征集与使用,一方面立足于培训管理体系的完善与修订,寻找培训最佳模式与方法的建构与运用。
  建立健全和完善县域内教师培训管理体系,既有利于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识和发展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县域内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全面实现农村均衡教育提供优质师资队伍。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4月1日,国家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正式启动以“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主题的“行业核心价值观体系学习实践教育月”活动。开展这项活动将围绕我们交通运输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大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使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在行业中得到普遍认知,形成广泛共识。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交通运输发展站在了一个可以发挥综合交通优势的新起点上。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入手,强调大力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解决高职学生厌学、丧失信心、习得无助感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不良行为等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有助于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有益于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设。  [关健词]习得无助感素质教育行动导向  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高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过硬的技术和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DSP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DSP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本校《DSP技术与应用》课程存在的现状,提出了改革措施。包括学时安排,考核方式和实验程序。其中,重点对实验程序进行阐述。经过实践,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这门课程,并且能举一反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DSP 课程改革 实验程序  《DSP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应用型课程
期刊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是为学历未达标的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中专学历教育服务和短期培训服务,学生绝大多数是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学生普遍因为学习能力不强,加上对物理知识学习认识上的不足和高中物理体系的难度及其它因素,造成了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学习物理没有兴趣和激情。根据学生本身能力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并以新课改为契机思考,对教师进修学校物理的教学进行探索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一、教师进修学校的学生对
期刊
[摘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兵家常胜之道,不仅在古代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在当今社会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应该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学生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
期刊
[摘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和问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和科学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 综合素质 
期刊
自从实行“3+X”高考后,理综试卷中物理试题的整体难度明显下降,但是就实验部分内容的考查来看却进一步地加强,命题形式灵活,考查角度多变,设问方式新颖,这充分体现新高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和处理能力的高度重视。而在物理实验中,电学实验又是考查频率最高的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几乎每年必考。  当然,我们可以发现既定的学生实验已经很少在高考实验试题中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而与学生做的实验
期刊
[摘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分层仍是我国现阶段的历史现象。住房是人们安居乐业的首要条件,但如何拥有属于奢侈消费品的住房是目前各社会阶层面临的最大困难。因为这不仅涉及到个人的消费能力问题,还涉及到政府对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本文将从住房消费与社会阶层的关系,以及如何让构建差异性和谐社会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刍议。  [关键词]社会分层 住房消费  一、马克思
期刊
[摘要]为提高化工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到工厂观摩实习,再到“工程实践教学观摩中心”、“化工实训基地”观摩实训,增加课程设计等几个实践教学环节,全面、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技能,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关键词]化工专业 工程设计 教学  化工专业类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应注重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其一是实验科研能力;其二是工程设计能力。对
期刊
[摘要]同一个定理中含两种情况时,或不同的相似定理间,在证明过程中对后者往往使用“同理可证”一语代过。多数证明是明显的同理可证,然也存在一些证明并不是简单的同理,需要做一定的先期变换方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有所准备。  [关键词]定理证明 同理可证 教师备课  一、同理可证的概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同理可证”,对于多年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确实“同理”即“可证”,对于刚刚接触到新的学习内容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