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的非典型性突变特征

来源 :大气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一般特征是南亚高压移至中南半岛北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连续向东撤出南海地区,移到120°E以东的热带洋面上;高(低)空东北(西南)气流占据南海大部分地区,相应的105°E附近的越赤道气流建立,南海季风槽形成并同时伴有对流降水的发展和温、湿等要素的突变。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表明,2007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第5候爆发。该年季风爆发后,虽然源自热带地区的低空西南气流迅速占据南海上空,高空盛行东北气流,且南亚高压西移至中南半岛上空,但对流、高度场以及降水场的突变特征均很不明显,表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科技资源能否优化配置,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产出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利用DEA方法及模型,对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山东半岛2008年12月4—6日的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式输出的时空分辨率较高的资料,对此次冷流暴雪的特征
数值模式的季节预报技巧主要与大气外强迫的变率密切相关。当前的大气环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通常不能准确地模拟出与大气外强迫有关的响应模态和响应强度,从
随着技术及经济的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正在兴起,主要关注影响突破性创新的外在环境因素,包括技术环境与市场环境,并指出了一种不同的突破性创新的市场轨道图。在这种轨道中
给出了热带异常风场多年序列{V′(t)}的一个傅立叶分析方案。对热带(30°S~30°N)1月850 hPa等压面1948—2005年{V′(t)}的试分析表明:1){V′(t)}总模方S′中定常波异常{V′^*(t)}
利用南方地区多个气象站和电力部门观冰站的导线覆冰逐日冰厚资料,将广义极值分布和广义帕雷托分布引入导线覆冰的概率模型研究中,通过超门限覆冰次数的泊松分布拟合检验,结
采用单精度和双精度编译的大气环流模式对东亚以及西北太平洋气候进行集合模拟,分析舍入误差对大气环流模式在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区域夏季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双精度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