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性质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ua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者一般认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确立了我国的利他合同制度。利他合同制度最重要特征是第三人的独立请求权,而《合同法解释二》却规定该条规定中的第三人不能是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性质是什么?文章就该问题,从目前对该条规定性质的认识以及从法律解释和实务的角度对于第三人请求权进行解读,最终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实质就是对“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
  [关键词]《合同法》第六十四条;利他合同;第三人请求权
  《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在《合同法》颁布后,与合同法解读相关的书籍都将该条规定视为是对利他合同制度的确认。第三人是否具有直接的请求权是利他合同区别其他合同的主要标志。然而《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六条却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情可以将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第三人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但不得依职权将其列为该合同诉讼案件的被告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学界就该条规定的性质争议又起,本文也将围绕《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性质展开论述。
  一、目前对《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性质的解读
  目前我国学界对于《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阐述总的概括起来,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肯定说。该学说认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利他合同,这种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第三人直接取得请求权”。[1]2.否定说。该学说细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认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根本未赋予第三人任何法律地位,所谓“约定向第三人给付”,其性质只能认定为“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认为无论从体系解释[2]还是比较法[3]的角度都可以得出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四条否定了第三人的履行请求权;第二,认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位于“合同的履行”一章中,立法者将向第三人履行作为债务履行的一种方式加以规定,该条规定坚持了合同相对性原则,此类合同的效力仍限制在合同当事人间。依据该条规定,债务人对第三人不负任何直接义务,但债权人可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该合同应发生作为普通合同所具有的效力。[4]3.宽泛肯定说。该学说认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实际包括了两种情况,一是利他合同,二是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此观点,他们认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非但没有否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而且在法条语义上可容纳该第三人权利”, “另外,‘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也“可以纳入第六十四条文义射程”。[5]4.不足肯定说。该学说认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就是利他合同,但该规定存在着一些不足,应加以改进,认为“承认较否认该条规定了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更有利于第三人”。[6]
  二、《合同法》第六十四条中第三人请求权的解读
  学者对于《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阐述主要围绕利他合同、合同相对性原则以及“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而展开。利他合同与“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第三人是否有请求权。因此,对《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性质的阐述,关键是对该条款中的第三人是否具有直接请求权的解读。《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是否赋予了第三人以直接请求权,笔者将采从法律解释及司法实践的角度予以阐述。
  (一)从法律解释的角度解读第三人是否具有请求权
  1.文义解释
  梁彗星先生论述“法律解释必须先从文义解释入手,且所作解释不能超过可能的文义。否则,即超越法律解释的范围,而进入另一阶段之造法活动。”[7]按照解释的尺度不同,文义解释又可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从字面解释分析,显然《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表述之中根本没有第三人有请求权或类似的表述。字面解释尚且无法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第三人请求权的内容,使用限制解释更不可能。在文义解释中只有通过扩充解释或许能够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第三人请求权。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的,文义解释不得超过可能的文义。根据在《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制定过程中,该条款中是否规定第三人请求权出现反复的情况,说明立法者对于赋予第三人请求权这项内容并不明确。因此,采用文义解释的方法不能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第三人对债务人的直接请求权。
  2.目的解释
  在合同法的几稿立法草案中曾有过第三人履行请求权的规定,但在合同法通过时该内容却被删除,而成为现在的表述。由于我国从未全面公开过合同法立法过程中所有讨论的资料,立法者的目的也无法通过立法史料得以了解。同时,从立法者在立法的过程中不采用草案中关于“第三人可以向债务人请求履行的权利”的表述,虽不能得出立法者否认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解释,但也不能得出立法者有赋予第三人对债务人履行请求权的立法目的。因此,通过该种解释方式也无法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赋予了第三人以请求权。
  3.体系解释
  《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在《合同法》第四章“合同的履行”中,因此是将其视合同履行方式的一种,即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而非向债权人履行债务。这只是明确了债务履行方式,而对第三人享有合同权利根本未涉及。故以体系解释仍不足以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赋予了第三人请求权的内容。
  4.比较法解释
  首先,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是规定在“合同的履行”章节中;而德国民法典是将之规定在契约所生之债一章中,日本民法典将之规定在契约的效力之中。其次,利他合同所设第三人请求权的问题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这也是各国将其规定在合同的或债的效力一章的立法理由和原因。因此,通过比较法解释也无法得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承认了第三人有履行请求权的结论。
  (二)从司法实务部门的阐述中解读第三人是否具有请求权
  《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六条是与《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中是否包括了第三人请求权这一命题有最直接关联的司法解释规定。按照《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六条规定,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的第三人需要满足下列条件:   第一,该第三人应与涉他合同当事人一方存在利害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而不仅仅是履行辅助人。若只是履行辅助人,原则上不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而可以作为证人。
  第二,该第三人应当不属于与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无直接牵连和不负有返还或者赔偿等义务的人,也不属于与原告或被告约定仲裁或有约定管辖的人,或者是专属管辖案件的一方当事人。
  《合同法解释二》第十六条规定中不将第三人列为被告或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原因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严格遵循合同相对性原则,认为涉他合同中债务人未按照约定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时,仅债权人有权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一般不承认涉他合同中的第三人享有独立的请求权。[8]故在该司法解释条文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否定了《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中的第三人享有独立的请求权。但当债务人拒绝向第三人为给付时,第三人得以依其与债权人间的关系而起诉债权人,在诉讼中将债务人追加为诉讼第三人,法院判决债务人直接向第三人承担责任,这样就能与第三人享有直接请求权达到同样的法律效果。从此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中的第三人是非涉诉合同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不享有独立的请求权。
  三、笔者对《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性质的解读
  综合前文分析,《合同法》第六十四条只是对债的履行方式的一种规定,并非是对利他合同的规定。那么《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从《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制定过程看,立法者或有将之作为对利他合同的规定的意图。但是最终以法律条文形式表现出来的该条规定却没有成为对利他合同制度的确认。因为该条规定并没有赋予第三人任何权利。恰恰相反,该条规定,债务人在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情况下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非第三人。合同债务人只对合同债权人承担责任,而不对合同当事人之外的任何第三人承担责任,这一点恰恰是当合同涉及第三人的情况下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强调。从该条规定的表述来看,该条规定是对合同要求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的情况下的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规定,而且恰恰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中“合同当事人之外的人不得享有合同所赋的权利”的规定,而各国建立利他合同制度就是对部分内容的抛弃。《合同法》第六十四条不是对利他契约制度的确认,而是对利他契约制度的彻底否认。
  《合同法》第六十四条未规定第三人的请求权,第三人是依据当事人的约定受领债务人的给付,其并非直接依据合同而取得向债务人的请求权。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而第三人又非依据合同享有给付请求权,因此第三人受领给付的依据在于其与债权人间的合同。当第三人的权利受侵害时,第三人不得依据合同,而只得依据第三人与债权人的合同,向债权人主张。也就是说,第三人的权利得到救济必然要依据另一个合同。《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应存在一个前提,即合同债权人与第三人存在合同关系。而“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是指合同的债务人应债权人的请求,将债的标的物向第三人给付。“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最大特点是第三人无权直接要求合同的债务人履行合同,在此种情况下,债务人向第三人给付是两个法律关系合并的结果,一个是合同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合同,一个是合同债权人与第三人间的合同。因此,《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更符合“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法律特征,其实质就是对“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规定。
  [参考文献]
  [1]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M].法律出版社,1999:112-113.
  [2]薛军.不真正利他合同研究——以<合同法>第64 条为中心而展开[J].政治与法律,2008,(5).
  [3]尹田.论涉他契约[J].法学研究,2001,(1).
  [4]叶金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1.
  [5]韩世远.试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对我国<合同法>第64 条的解释[J].法律科学,2004,(6).
  [6]崔建远.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格论——以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规定为中心[J].政治与法律,2008,(1):70.
  [7]梁彗星.民法解释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214.
  [8]沈德咏,奚晓明,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130.
  [作者简介]唐骥,男,浙江兰溪人,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
其他文献
桩基检测是道路桥梁维护管理的重点内容.为确保桩基检测质量,充分发挥检测的预期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构建完善的试验与检测体系,根据桥梁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检测技术,以此
本文通过对三台阶开挖法施工技术在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岷县隧道中的应用,总结出三台阶开挖法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各道工序最优施工工艺,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
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面临物质层面建构不够扎实、制度层面搭建不够完善、精神层面培育不够全面、行为层面践行不够到位等四大挑战.因此,
近年来,随着城市房价的飙升、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小产权房以其低廉的价格备受青睐,但小产权房的存在又与我国现行土地的权属和土地的利用制度相冲突.文章通过阐述小产权房
第三产业领跑上海经济2012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上海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上海市生产总值(GDP)为4593.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数据显示,上海第一产业
英国经济2012年或恢复增长;2020年日本增长型产业将需1000万新劳动力;韩国央行开始投资中国国债
为贯彻落实北京工会十四大报告精神,北斗星通公司工会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rn第一,加强党对工会的领导.北斗星通新一届董事会提出了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党委)工会“四同
期刊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通常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也和居民的日常出行存在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对市政道路项目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对那些
2004年1月17日世界社会论坛网站http:∥www.forumsocialmundial.org.br刊登了印度作家阿伦达蒂·罗伊于2004年1月16日在印度孟买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社会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罗
北京工会十四大为北京各级工会今后5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也指明了工作的方向.为了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双井街道总工会围绕党建引领这条主线,强化规章建制,坚持“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