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朋友才是真朋友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2010年的选题会,聊到亚运专刊,肯定离不开吃,我提议做一起广州未发现,找些素食、环保餐厅,纠正一贯来大家对广州人“不文明”吃相的偏见,不料遭到同事一阵嘲笑:哪个到广州的人不想吃吃那些动物?看来,主旋律本身就是个笑话。
  记得我刚来广州不久,一个网友就在城乡结合部宴请我吃了一顿鸟宴,都是普通的“四害”麻雀之类,食之无味,全然没有儿时用弹弓打下来的那些肥美。细想起来,可能是在农村饿惯了,常年来鸡蛋是惟一的荤菜,偶尔去端几个鸟窝,蒸其卵,烤其夫,那种感受,是再也不惧有人问你“吃过了吗”之时喉咙中口水咆哮的尴尬,所以吃起来无故地多了几分鲜美。
  做记者这几年,又是从事的时尚口,每每活动,主办方常以燕翅鲍款待,味觉也随之麻木,倒是爱好起鸡鸭鹅来,因为肉多,几筷子之后便可腹部隆起,点上一根烟,恣意喝茶吹水也不怕唾液乱溅坏了他人胃口,反正大多在坐都是逢场作戏你情我愿的皮条生意。
  是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尝过那种狗肉情谊了。10多年前,到处乱晃,挑衅恶狗,晚上用三步倒捕杀之的快意渐渐被排泄,文明社会酒桌上的寒暄只是一阵阵的让我胃部抽搐,胃酸翻涌,那种躲在小屋中扒皮烹狗的火热场景像一场梦遗,想来真有点为我提出的那个选题感到羞耻,我已经越来越对这个时代趋炎附势,恶意奉承了,几年前我还在痛斥一些网友的护猫行动闲得蛋疼,今天对待正在草拟的不准吃猫吃狗的《反动物虐待法》我却无动于衷。我已经乐于接受“文明社会”的所有规则,道德解决不了的有法律,法律解决不了的有城管,城管解决不了的还有警察和坦克。
  那些当年的狗肉朋友,在黑夜里平躺在草垛上,仰望星空,平等自由。如今,他们各声处异处,或在北京的某个工地拉着沉重的泥车,或坐在上海的天桥底等待某个换油网主顾的一声招呼,或在跟黄牛党纠缠几十块的车票,或在写字楼的楼梯间卑微地讨要一年的工钱,他们无暇顾及价值不菲的狗肉,正如那些不吃狗肉还可以吃人肉的达官贵人一样。只是在今天,我有点怀念那些距离越来越远曾经的狗肉朋友,当他们在饥饿的时候被剥夺了吃狗肉的权利,他们的韧性和“野蛮”也许会让文明社会大吃一惊。
  
其他文献
一个建筑工人不知自己何时受了伤,小指头突然肿了起来,他以为只是被蚊虫叮咬到或是因工作过久所结的茧而已,因此并不放在心上。  过了数日,小指头肿得比拇指还大,他心想反正不碍事,对工作也没多大影响,所以也不在意。又过了几天,小指头隐隐作痛并且肿瘤有些溃烂,他才惊觉事态严重,赶紧去找医生。医生检查后对他说:“幸好你及时来找我,如果再拖下去,这根小指头就要被切除,更严重一点儿可能还会影响整只手!”“一己应
期刊
她常回忆起8岁以前的日子:风吹得轻轻的,花开得漫漫的,天蓝得像大海。妈妈给她梳漂亮的小辫子,辫梢上扎蝴蝶结,大红,粉紫,鹅黄。给她穿漂亮的裙,裙摆上镶一圈白色的滚边儿,还有鞋头上缀着花朵的红皮鞋。妈妈带她去动物园,看猴子爬树,给鸟喂食。妈妈给她讲童话故事,讲公主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王子了。她问妈妈,我也是公主吗?妈妈答,是的,你是妈妈的小公主。  可是有一天,她睁开眼睛,一切全变了样。妈妈一脸严肃地
期刊
天地之初男人和女人都是连为一体的,那些伤害你的,在你人生的半路扔下你的,并不是你真正的另一半;所以,你不能做错事,不能放弃,不能停止爱或被爱,只有那样,到最后你才可以找到真正对的那个人!  男人在床上的想法和说法往往都靠不住。  就像何俊彦,此刻,面对着曾经朝思暮想的梁小柔的哭泣,他忽然觉得不可置信:这女人竟是处女!而她,竟然能找到他!  这城市怎么说也有几百万的固定人口和数十万的流动人口吧,他也
期刊
我儿:  写这备忘录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一)人生福祸无常,谁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还是早点说好。  (二)我是你的父亲,我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  (三)这备忘录里记载的,都是我经过惨痛失败得回来的体验,可以为你的成长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记住的事: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
期刊
他是父亲最小的儿子,本应该受到父亲最多的娇宠,可他顽劣的秉性却让父亲极为反感。  他调皮捣蛋的很,不是和别的孩子打架,就是带领一帮坏孩子去偷别人家地里的西瓜、蔬菜或是树上的水果。他顽劣的行为,常常招至别人一番恶毒的漫骂,有时甚至还让人家找到家里来,指着父亲的鼻子说他的不是……结果,屡教不改后,无奈的父亲只好用拳脚来教育他。  他成了父亲的“心腹之患”。父子间的战争,因此从未停息过。  还记得那年的
期刊
“今夜你不必盛装。”这是一个男人对他热恋的女友说的一句话。他约她出来时,特地叮嘱了这样一句话。她是一个常人眼中不配拥有真正爱情的“康康舞娘”,盛装是她每夜的职业装束。但是,他偏偏就爱上了她,爱上了盛装后面那个孤苦的灵魂。他要抚慰这个灵魂,他要在直面的状态下抚慰这个灵魂。他不希望看到华服遮蔽起来的悲苦。  ——这是一部电影中的情节。远远地坐在这个情节之外,我心里泛起一股又酸又暖的感觉。  我问自己:
期刊
巴甫洛夫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他32岁才结婚。如同他杰出的研究成果一样,他的求婚也别具一格。  1880年最后一天,巴甫洛夫还在他的生理实验室没回来,许多朋友在他家等他。天下着雪,彼得堡市议会大厦的大钟敲了11下。一个同学不耐烦地说:“巴甫洛夫真是个怪人。他毕业了,又得过金牌,照理可以挂牌做医生,那样既赚钱又省力。可他干吗要进生理实验室当实验员呢?他应该知道,人生在世,时日不多,应该享享福、寻寻快
期刊
蔡伟,高中学历,以蹬三轮车为生。由于20年来坚持自学古文字学并在该领域达到了相当水平,被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教授慧眼识中。不久前,他以“非主流”的方式成为复旦大学2009级新科博士。   破格录取蔡伟,是复旦百年校史上的首例。首先由包括裘先生在内的3名专家联合推荐,再经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整个过程人性而科学,一个高等学府所应有的开放气度和严谨态度可见一斑。蔡元培不拘一格提拔未考取大学的梁漱
期刊
他出生在我国台湾基隆市的一个贫困家庭里。自清朝起,家族连续五代人都是挖煤工。父母对他没有过高的期望,只希望他成年后能继承父业,在矿区安分地挖煤就够了。  为了分担家计,7岁的他上国小一年级时就在校服背上贴上“打工”两个大字,在街头逛着找工作。很快,差事找上了门,只不过那活儿不轻松。  那年月,矿坑事故多,人命不值钱,人死后就被草草埋掉。他打的第一份工就是替人挖坟。懵懂的他,还不懂得挖坟这活有多不光
期刊
很多年前,就梦想能有一所房子,依山傍水,春暖花开,我搂着爱人看云卷云舒,听雨打芭蕉。这个梦想陪了我多少个睁眼闭眼的白天黑夜,突然间,2010年来了,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将我们中的1/10拖入了而立的30岁。当我们正想集体怀旧以消释不堪的压力时,“90后”已在我们身后催促我们快些、再快些;“70后”“60后”“50后”的前辈们也在警策我们再难立也得立。于是,我们将梦想放下,默默赶路,等待着早日将梦想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