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儿吐丝.蜘蛛织网.化学纤维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0多年前,英国一位名叫戴维思的年轻科学家对“八卦飞将军”蜘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从早到晚目不转睛地观察蜘蛛,发现蜘蛛终日忙忙碌碌,吐丝织网,刚从蛛囊里拉出的细丝黏液迎风一吹,一瞬间就会变成又韧又结实的蛛丝。
  戴维思想,要是能发明一个机器蜘蛛:“吃”进化学药品,抽出晶莹的丝来纺线织布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一头扎进化学实验室,摆弄起瓶瓶罐罐,用各种化学药品做起了实验。他用硝酸处理棉花后得到了硝酸纤维素,把它溶解在酒精里得到了黏稠的液体,通过玻璃细管,在空气中让酒精挥发以后便成了细丝,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根人造纤维,不过这种纤维容易燃烧,质量差,成本高,没法用来纺纱织布。
  接着,美国科学家迪普又模仿吐丝的蚕儿,将便宜易得的木材里的木质纤维素溶解在烧碱和二硫化碳里制成黏液,再在水面下喷丝,拉出了千丝万缕,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造丝”黏胶纤维。它的长纤维可以织成人造丝印花绸、人造丝袜,短纤维可织成人造棉布制成衣服,人们穿起来舒适,透气性良好,而且价格低廉,颇受欢迎。这样,人造纤维在问世仅30年后,就代替了10%的棉、麻、丝、毛。
  可是资源毕竟有限,于是人们的眼光又从天然纤维跳到了矿物上来,石头、煤、石油能不能变成纤维呢?
  50年前,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用煤、盐、水和空气作原料制成了聚氯乙烯纤维——氯纶。它的化学成分和最普通塑料一样,这是最早的合成纤维,用它织成的棉毛衫裤,既保暖又容易摩擦后带静电,穿起来对治疗关节炎很有益处。
  比氯纶晚几年出世的尼龙(锦纶),比蛛丝还细,但非常结实,晶莹透明,一下子就以它巨大的魅力使人们着了魔。用尼龙丝织成的袜子结实耐磨,一双顶四五双普通的棉线袜穿用。曾经很流行的的确良——涤纶,挺括不皱,免烫快干,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腈纶,俗称“合成羊毛”,蓬松耐晒,用它做的毛线、毛毯、针织衣裤我们都很熟悉。价廉耐用的维尼龙——维纶,织成维棉布,做床单或内衣,吸水、透气性跟棉织品差不多。维纶棉絮由于酷似棉花,人称合成棉花。
  除了涤纶、锦纶、腈纶、维纶四大合成纤维外,由丙烯聚合而成的丙纶一跃而起,成为合成纤维的新秀。丙纶是密度最小的合成纤维,入水不沉,用它制作飞机上的毛毯、宇航员的衣服,可以减轻升空的负担。如今,化学纤维的年产量已经和天然纤维平起平坐了,而它在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上的作用却远远超过了天然纤维。可见,今天规模巨大的“机器蚕”在日夜运转,还多亏了蚕儿吐丝、蜘蛛织网给人们的启迪呢!
  
  责任编辑 侯秀姣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