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编集委员会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中国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和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接续和创新。本文从理论逻辑维度阐述了中国道路恪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定力、促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理论活力;从历史逻辑维度展现了中国道路寻求救亡图存和民族振兴的历史底蕴、秉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选择、坚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觉;从价值逻辑维度描绘了中国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价值愿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主题、推动人类文明丰富与发展的价值使命。中国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
研究习近平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论述,可以从历史逻辑、基本理论、实践路径、制度优势等四个方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相关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探索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历史经验,是这些论述产生的历史逻辑。习近平科学解释了我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主要原因、建设目标、发展格局等基本理论;重视从顶层设计、改革创新、法治建设等实践方面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强调我国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制度优势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习近平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是关于社会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发展成果的逻辑呈现,建立在唯物史观、社会实践以及社会主体能动创造基础上的话语叙事,揭示了文明形态的一贯性和多样性、文明存在的相对性和叠加性以及文明进化的阶梯性和累进性。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生具有自身特色,东方社会文明的进路和思想基础带有更多的区域特征,东西方文明的走向都与世界文明的总体态势及现实境遇有关。“五位一体”文明是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达,其中有基于国际和国内环境变化而形成的话语转换,也有基于传统文明观念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转换,它有
国外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2册时存在着一个问题:在编辑第一篇时,恩格斯放弃使用“最后的”第II稿,而选取第IV稿,显然这违背了他在《资本论》第2册第一版《序言》中的编辑原则——“把最后的文稿作为根据,并参照了以前的文稿”。对此,笔者认为,国外学者误读了恩格斯的编辑原则。他的编辑处理是以全稿第II稿为基础,将六份个别部分手稿按照写作时间顺序排列,再依据“把最后的文稿作为根据”的编辑原则将其增补或替换到全稿中。因此,“最后的文稿”这一原则的有效性针对的是“第III稿—第VIII稿”,并非
准确把握国家意识的理论内涵,既是树立正确国家观的理论前提,也是实现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还是形成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论源泉。国家意识是人们基于对国家的产生、发展、实质等根本问题的科学认知和正确理解而形成的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国家形象、国家责任等的正确认识和理性实践。国家意识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发展性等性质。培育国民国家意识,必须坚持“姓中”原则、“姓社”方向和“姓党”根本,以“三姓”要求为本树立国家意识;必须注重国家意识教育的全员参与、全程融入和全面协同,以“三全”教育为基形成国家意识;必须推动国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得以有效整合、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并没有完全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践行的制度尚不完善。制度规范的不完善对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立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这一视角,引入负面清单制度,有助于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失范的界限,引导民众的利益反思和价值体验,协调制度规范与行为自由的适度张力,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机制环境。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亮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走出低潮,并转向长周期的上升通道,但从整体上看仍没有出现热切期待中的高潮,仅是在局部出现亮点。这是因为各国共产党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没有作出充分准备,难以有效利用“机遇期”带来期望的变革与发展。因此,各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在革命形势到来之前作好长期准备,并通过制定灵活的战略策略,促进社会主义革命主客观条件的不断成熟,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潮,并在资本主义总危机临
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步确立了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话语权。冷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话语体系一家独大,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构学术话语权,产生了一套精密的学术话语生产和运作机制。西方建构学术话语权的路径具体包括:西方学者研究视野遍及全球,掌握了解释现实的学术话语先机;不断提出新的方法与建构核心概念,注重学术话语生产和理论更新;以学术话语贯彻国家战略意图和意识形态目的;通常由专家领衔或智库运作,重视学术话语的系统化运作;学术机构与媒体紧密配合,高度重视学术话语传播等。学术话语权事关意识形态安全,深入
21世纪的新民粹主义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思潮。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全球化失衡、西方深陷于经济危机带来的政党政治变局、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失序、新技术革命引发社交媒体对传统精英政治的颠覆是新民粹主义产生的背景。与传统民粹主义相比,新民粹主义有着突出的特征,即左右翼民粹主义同时出现,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不甘于西方中心主义普世价值式微;与多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在反精英的运动中又为精英所利用;与互联网相互渗透。新民粹主义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在全球有蔓延和升级的势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