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 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的培养便显得越来越重要。节目主持人与观众之间良好、有效的沟通交流会进一步减小观众理解上的误区和障碍,帮助观众获得足够的信息量,同时也会使节目变得富有特色。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 交流意识 培养
我们知道,要想让节目做的有声有色,必须要有互动和交流,只有这样才会让观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交流的过程中来。没有沟通的节目是缺乏生气的,是没有光彩的,作为节目的引路人-主持人在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积极有效的引导,会极大的调动观众们的参与热情,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的实现节目制作的作用-传达信息,丰富生活。
一、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
在过去的节目制作中,我们经常看见的画面是主持人坐在屏幕的中央,然后滔滔不绝的讲解,在舞台的下面坐着的是一群表情呆滞、没有生气的观众,这样的节目是没有吸引力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观众没有丝毫的发言权,只能被动的接受主持人传达的信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不断的加快,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愈多,思想也是越来越活跃,人们已经不再愿意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更愿意主动的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来,基于这样的理论认知,我们在如今的节目制作中就要额外的关心主持人交流意识的培养。主持人在节目的制作中占有主动,往往起着引路人的角色,如何让观众积极、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渲染现场的气氛,这就需要主持人借助各种手段不断的激发观众们的参与热情。
二、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让观众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来,为了更好的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主持人要不断的寻求新的方式和手段,激发观众们的参与热情,让观众在没有心理顾忌的情况下,主动的接受主持人的观点,进而实现传达信息,塑造精神世界的作用。
(一)减少理解的障碍
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想要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希望通过优良的节目用真情打动每一位观众,让他们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操上得到熏陶。可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呢,在过去的节目制作中我们通常采取的方式便是生硬的宣讲,单方面的灌输,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我们知道,这样的方式是没有成效的,一方面不仅没有达到节目制作的目的,另一方面反而會引起观众的极大反感,进而对节目产生排斥的心理。因此,为了扭转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们需要对节目的交流方式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的减少观众理解上的障碍,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
(二)丰富生活
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在生活中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游戏、晚会、节目等等。电视节目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是如何借助节目的魅力实现这样的目的呢。我们知道,如果只是主持人生硬的灌输知识,难免会导致观众的厌恶,从而也就实现不了节目制作的真正目的。因此,寻求恰当的交流方式会让我们更好的传达感情,丰富生活。
(三)塑造三观
电视节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为了陶冶人们的情操,更重要的还有不断的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增强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人们更自由的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等等。可是如何塑造三观呢,这就需要交流的作用,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沟通,会在无形中实现让观众接受正确的思想理念,让他们有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热爱生活。
三、当前节目主持人在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
为了改善当前节目主持人在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便是具体的分析当前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扭转尴尬局面,实现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有效交流,进而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
(一)主动权过大
我们知道,有效的交流过程需要主持人与观众的共同参与,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才会更好的把主持人想要说的话,想要传达的价值理念传递给观众。可是在当前的节目制作中,节目主持人所做的往往是一个人控制着整个舞台,自己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讲,不去关心观众的接受状况。这样的信息传达方式过于生硬,难以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
(二)信息传达方式单一
为了丰富观众们的生活,我们在节目的制作中加入了更多的娱乐化因素,这样一来,会更好的激发观众们的兴趣。可是如今,在节目的制作中依然存在着传达方式单一的局面,主持人要么是一味的说,要么是借助屏幕毫无秩序的播放视频。其实在信息的传达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户外采访、现场问答、场外求助等等,这样一来,便会把我们的交流平台变得更立体,更生动。
(三)互动环节过少
在节目的制作中如何实现交流的自然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现场互动。现场互动会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也是节目中的主人,并且感受到节目就像生活一样,没有做作,没有虚幻,很真实,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观众们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与主持人的交流过程中,主动的接受主持人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一来,也就实现了节目制作的目的。
(四)主持人的态度有待于改变
主持人在与观众进行交流沟通时,最重要的是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可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此时,主持人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信息技术、通信工具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短信、电话、微博、QQ都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主持人与观众沟通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主持人在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时,真诚的态度是最重要的。以情感类节目为例,很多主持人在倾听观众的烦恼时,往往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把观众当做自己的朋友,他们只把它当成一种工作,没有办法和观众进行真心的交流,起不到沟通交流的效果。
四、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的实现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我们有必要寻求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善节目的制作,让主持人在节目的舞台上更好的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让观众更主动的去接受,进而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
(一)树立平等的交流观念
在节目的制作中之所以经常出现主持人一人控制舞台的局面是因为在主持人的观念中存有自己是主人的想法。其实不然,我们节目制作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而让人们更好的适应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主持人首先应该做的便是树立平等的交流理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是观众,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实现无障碍的交流。
(二)融入感情因素,丰富节目舞台
在交流过程中,如何让观众主动的参与到交流过程中来呢,如果是单方面的生硬灌输,难免会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排斥,因此为了消除观众心理上的排斥,主持人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融入情感的因素。情感的引入会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主持人的观点中来,让观众在无形之中与主持人达成共鸣。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节目制作的目的,同样也丰富了节目的舞台。
(三)了解观众的内心,传达真实想法
节目主持人要想实现与观众的平等交流,就要真正的了解观众们的内心,了解观众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了解他们的困难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会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观众才会愿意与主持人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这样一来,便会更好的传达主持人的想法,塑造观众的精神世界。
(四)立足于本土化进行交流
对节目主持人来说,语言是主要的沟通工具。节目主持人在与观众进行交流时,需要考虑到本土的情况。以攀枝花汽车电视台为例,有一档节目为《龙哥俱乐部》,它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本土的出租车群体。对于这档节目,攀枝花地区的观众很熟悉这种情况,他们通过节目更加了解所在地的出粗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行为都应该更加贴近本土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对节目的内容做就进一步的深化处理。针对这档电视节目,司机在有问题时,会及时参与节目,主持人需要向他们传递重要的信息,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观众对节目的信任度。只有立足于本土,节目才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五、结束语
主持人是連接节目与观众之间桥梁,交流意识的培养在主持人的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沟通会更好的激发观众们的参与热情。交流是沟通的前提,沟通是产生共鸣的基础。作为主持人应不断培养提高在节目中的交流意识,让主持人与观众在交流中心意相通,让情感在交流中得以宣泄和升华,让节目在交流中走进观众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吴坤.试论节目主持人的交流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宋力铭.谈主持人舞台魅力的培养[J].剧作家,2013(01)
[3]赵方.从会话分析角度看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J].艺海,2013(01)
【摘 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的培养便显得越来越重要。节目主持人与观众之间良好、有效的沟通交流会进一步减小观众理解上的误区和障碍,帮助观众获得足够的信息量,同时也会使节目变得富有特色。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 交流意识 培养
我们知道,要想让节目做的有声有色,必须要有互动和交流,只有这样才会让观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交流的过程中来。没有沟通的节目是缺乏生气的,是没有光彩的,作为节目的引路人-主持人在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积极有效的引导,会极大的调动观众们的参与热情,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的实现节目制作的作用-传达信息,丰富生活。
一、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
在过去的节目制作中,我们经常看见的画面是主持人坐在屏幕的中央,然后滔滔不绝的讲解,在舞台的下面坐着的是一群表情呆滞、没有生气的观众,这样的节目是没有吸引力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观众没有丝毫的发言权,只能被动的接受主持人传达的信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不断的加快,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愈多,思想也是越来越活跃,人们已经不再愿意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是更愿意主动的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来,基于这样的理论认知,我们在如今的节目制作中就要额外的关心主持人交流意识的培养。主持人在节目的制作中占有主动,往往起着引路人的角色,如何让观众积极、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渲染现场的气氛,这就需要主持人借助各种手段不断的激发观众们的参与热情。
二、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让观众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来,为了更好的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主持人要不断的寻求新的方式和手段,激发观众们的参与热情,让观众在没有心理顾忌的情况下,主动的接受主持人的观点,进而实现传达信息,塑造精神世界的作用。
(一)减少理解的障碍
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想要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希望通过优良的节目用真情打动每一位观众,让他们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操上得到熏陶。可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呢,在过去的节目制作中我们通常采取的方式便是生硬的宣讲,单方面的灌输,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我们知道,这样的方式是没有成效的,一方面不仅没有达到节目制作的目的,另一方面反而會引起观众的极大反感,进而对节目产生排斥的心理。因此,为了扭转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们需要对节目的交流方式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的减少观众理解上的障碍,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
(二)丰富生活
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在生活中我们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例如:游戏、晚会、节目等等。电视节目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是如何借助节目的魅力实现这样的目的呢。我们知道,如果只是主持人生硬的灌输知识,难免会导致观众的厌恶,从而也就实现不了节目制作的真正目的。因此,寻求恰当的交流方式会让我们更好的传达感情,丰富生活。
(三)塑造三观
电视节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为了陶冶人们的情操,更重要的还有不断的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增强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人们更自由的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等等。可是如何塑造三观呢,这就需要交流的作用,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沟通,会在无形中实现让观众接受正确的思想理念,让他们有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生活,热爱生活。
三、当前节目主持人在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
为了改善当前节目主持人在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便是具体的分析当前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扭转尴尬局面,实现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有效交流,进而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
(一)主动权过大
我们知道,有效的交流过程需要主持人与观众的共同参与,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才会更好的把主持人想要说的话,想要传达的价值理念传递给观众。可是在当前的节目制作中,节目主持人所做的往往是一个人控制着整个舞台,自己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讲,不去关心观众的接受状况。这样的信息传达方式过于生硬,难以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
(二)信息传达方式单一
为了丰富观众们的生活,我们在节目的制作中加入了更多的娱乐化因素,这样一来,会更好的激发观众们的兴趣。可是如今,在节目的制作中依然存在着传达方式单一的局面,主持人要么是一味的说,要么是借助屏幕毫无秩序的播放视频。其实在信息的传达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户外采访、现场问答、场外求助等等,这样一来,便会把我们的交流平台变得更立体,更生动。
(三)互动环节过少
在节目的制作中如何实现交流的自然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现场互动。现场互动会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也是节目中的主人,并且感受到节目就像生活一样,没有做作,没有虚幻,很真实,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观众们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与主持人的交流过程中,主动的接受主持人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一来,也就实现了节目制作的目的。
(四)主持人的态度有待于改变
主持人在与观众进行交流沟通时,最重要的是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可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此时,主持人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信息技术、通信工具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短信、电话、微博、QQ都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主持人与观众沟通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主持人在与观众进行沟通交流时,真诚的态度是最重要的。以情感类节目为例,很多主持人在倾听观众的烦恼时,往往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不能放下自己的身段,把观众当做自己的朋友,他们只把它当成一种工作,没有办法和观众进行真心的交流,起不到沟通交流的效果。
四、节目主持人交流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的实现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我们有必要寻求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善节目的制作,让主持人在节目的舞台上更好的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让观众更主动的去接受,进而实现节目制作的目的。
(一)树立平等的交流观念
在节目的制作中之所以经常出现主持人一人控制舞台的局面是因为在主持人的观念中存有自己是主人的想法。其实不然,我们节目制作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而让人们更好的适应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主持人首先应该做的便是树立平等的交流理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是观众,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实现无障碍的交流。
(二)融入感情因素,丰富节目舞台
在交流过程中,如何让观众主动的参与到交流过程中来呢,如果是单方面的生硬灌输,难免会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排斥,因此为了消除观众心理上的排斥,主持人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融入情感的因素。情感的引入会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主持人的观点中来,让观众在无形之中与主持人达成共鸣。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节目制作的目的,同样也丰富了节目的舞台。
(三)了解观众的内心,传达真实想法
节目主持人要想实现与观众的平等交流,就要真正的了解观众们的内心,了解观众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了解他们的困难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会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观众才会愿意与主持人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这样一来,便会更好的传达主持人的想法,塑造观众的精神世界。
(四)立足于本土化进行交流
对节目主持人来说,语言是主要的沟通工具。节目主持人在与观众进行交流时,需要考虑到本土的情况。以攀枝花汽车电视台为例,有一档节目为《龙哥俱乐部》,它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本土的出租车群体。对于这档节目,攀枝花地区的观众很熟悉这种情况,他们通过节目更加了解所在地的出粗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行为都应该更加贴近本土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对节目的内容做就进一步的深化处理。针对这档电视节目,司机在有问题时,会及时参与节目,主持人需要向他们传递重要的信息,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观众对节目的信任度。只有立足于本土,节目才会有比较好的发展。
五、结束语
主持人是連接节目与观众之间桥梁,交流意识的培养在主持人的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沟通会更好的激发观众们的参与热情。交流是沟通的前提,沟通是产生共鸣的基础。作为主持人应不断培养提高在节目中的交流意识,让主持人与观众在交流中心意相通,让情感在交流中得以宣泄和升华,让节目在交流中走进观众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吴坤.试论节目主持人的交流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宋力铭.谈主持人舞台魅力的培养[J].剧作家,2013(01)
[3]赵方.从会话分析角度看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J].艺海,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