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和情景教学

来源 :源流·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学习内容和相应的情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
  【关键词】情景教学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情景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与学习有关的问题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求知欲,能够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现对其作出如下总结。
  一、情境导入,设疑情境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八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进发。
  二、体验情景创设。优化教学内容
  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对学习产生新的热情。因此,小学教师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当他们取得可喜成绩时,应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雀跃。
  一是与“体验”相伴,以“演”育情。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每一篇都像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不同世界:有的花香鸟语,有的流云溢彩,有的波浪涛天,有的感人肺腑,有的悲切情深,还有的哲理启人等等。每一篇都是作者生活经历、灵感智慧的结晶,都关乎着人的世界、人的情感、人的心灵、人的生命。教师要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可以采用让课文内容情景还原的方式,让学生角色介入,进行表演,构建起课堂实景。
  二是与“生活”同行,以“景”生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具有无限的诗意和美感,这种诗意和美感可以让生命拥抱最纯真的感动。面对教室的空空四壁,学生感受不到花的芬芳,也感受不到莺歌燕舞的欢跃。只有大自然才是最有灵性的课堂,它能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激活其潜在的知觉。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重新回到生活中,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问瞧瞧,听听青蛙呜叫的声音,感受稻子迷人的金黄,学生才会明白什么叫希望,什么叫丰收,什么是沉甸甸的喜悦;带他们去工厂、农村看看,去农田锄草,亲自感受一下“劳动最光荣”。学生从生活的景色中产生浓浓的情,真切的爱。
  三、坚持跟踪指导,促进课后学习情景化
  “磨杵成针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三两天或一两节情景教学课就能迅速提高或形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上主动掌握的知识,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不断认真辅导学生的课外学习,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经常给予正常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会创设课外学习的学习情景,使课堂内外的情景化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自娱自乐“做情景”
  “做情景”,实质上是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会兴趣盎然,能力得到真正提高。“做情景”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编演“课本剧”。笔者认为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兴趣,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如能做到,就说明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又能对人物的性格给予准确的把握。
  五、联系实际,激发语感
  叶圣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学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象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新课程中所倡导的“情境设置”作用,是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义。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主要在于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去探索语文的奥秘。帮助学生认识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引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情境中体验、领悟、把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甚至“我会学”。
其他文献
[摘要]车削轴类工作一般可分为粗车和精车两个阶段。粗车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快将毛坯上的余量车去;而精车的作用是使工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本文对轴类工件车削的质量保证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轴类工件 车削 质量保证  一、车轴类工件用车刀  车削轴类工作一般可分为粗车和精车两个阶段。粗车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快将毛坯上的余量车去;而精车的作用是使工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粗车和精车的目的不
期刊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念、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认同,但在教育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改观并不显著。原因或许有不少,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没有及时跟上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评价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评价什么,就会引起人们重视什么,人们就会朝着什么方向努力、实践,所以评价标准、评价的指标体系一定要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相一致。例如,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当前教育改革
期刊
如今关于“健康”的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人们不但要身体躯干、生理的健康,还要精神、心理的健康。中学生正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升学压力、社会竞争的加剧。一是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二是由于我们处于农村的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的残缺,如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成为留守儿童,使孩子缺乏良
期刊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还要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作为一门
期刊
【摘要】在村中学快乐作文教学,就要诱发学生完美的享受和人文个性的追求,体会欢愉的成就感。采取课堂快乐教学,促使学生乐于动笔,达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注重社会实践。就要展开精彩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鉴赏能力。组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探求写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农村中学;快乐作文;教学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问题。由于小学阶段的固定模式作文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小学英语教师的目标定位和具体措施,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 培养 高素质  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到2005年秋季全国所有的小学均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我国小学英语课程的推进与发展“关键在于师资及
期刊
【摘要】教学的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单一落后,脱离实际,而导致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兴趣顿失,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语文教育的趣味性,给语文课堂以生动和创新精神呢?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
期刊
IT市场刚刚经历了一个新品竞相上市的热潮,面对全新硬件产品、全新的平台以及全新的应用解决方案,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测试软件去一一验证它们的效能。Furturemark不愧是老牌的测试工具开发公司,全新的PCMark 8上市得正是时候。  很均衡 很权威  从命名上看,新款PCMark 8似乎在顺应最新的Windows 8操作系统的需求。而Windows 7以前的操作系统已经被抛弃,新款软件也要求系统中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师生进行广泛交流,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交流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思维能力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解决问题能力中“會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在阐述能力培养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加深
期刊
【摘要】创新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突破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至关重要。而且创新素质培养是围绕实现课堂教学“全面培养综合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需求,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应有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