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改良菌株F1—35的GFP标记及其对西瓜幼苗生理及防御系统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que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生防改良菌株F1—35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在标记后相关性状的改变情况,采用PEG—CaCl2法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成功地将GFP基因转入到生防改良菌株F1—35中,转化率为每微克质粒DNA6个转化子,转化子经继代培养5代后仍能在含潮霉素B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且其荧光稳定,强度良好;其分生孢子也能表达强烈的荧光。灌根处理西瓜幼苗发现,与原始生防改良菌株F135比较,经GFP标记后的菌株F135-GFP对西瓜的促生、抗逆作用以及其在西瓜幼苗根部的定殖情况和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未发生改变,防治效果仍能达
其他文献
为研究兔眼越橘新梢中基因转录和抗氧化物代谢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利用IlluminaSolexa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兔眼越橘品种‘粉蓝’新梢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测序数据
为了提高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以7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探究不同质量浓度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及维生素B1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谷氨酰胺和天门冬酰
以二倍体薄皮甜瓜为试验材料,应用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二甲戊乐灵处理幼苗茎尖生长点,诱变产生薄皮甜瓜同源四倍体种质,并对变异植株进行气孔特征鉴定、流式细胞仪鉴定及根尖染
为掌握小麦条锈菌种群动态,于2010-2013年对采自甘肃省9个市(州)主栽和后备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新菌系贵22-9与贵22-14逐年增长,变化极为显著,
为从不同来源土壤中筛选对向日葵菌核病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拮抗菌株,并进行分子鉴定,分别用PDA、MDA培养基培养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核盘
以燕麦耐盐碱性品种白燕二号和盐碱敏感性品种草莜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中性盐NaCl、Na2SO4及碱性盐Na2CO3、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对燕麦生物产量及吸收Na^+
目前,中国灰蝶分类研究工作较为深入,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有关灰蝶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观察结合的方法,在秦岭山区对扫灰蝶Subsulan
为准确掌握"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选择小麦抽穗前(4月22日)、小麦抽穗约20%(4月27日)、小麦抽穗约70%(4月30日)和小麦扬花末期(5月9日)4个时期,以w=4.5%高效氯
RNA编辑是陆生植物叶绿体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试验以紫茎泽兰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分子克隆及测序方法对其叶绿体的RNA编辑位点进行预测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