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60例儿童手足口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分析,探讨应对手足口病这种传染性很强疾病的有利护理措施[1],并且进行经验总结,以便推广。方法 将最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护理情况和资料收集起来,进行研究总结,探讨护理效果。结果 260例患儿无1例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病例,除2例严重并发症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258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我院针对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隔离措施有效值得推广,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护理中,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应立即进行隔离,控制住传染源,从而有效地保护高危易感的人群,予以规范化的治疗与护理。
  【关键词】 手足口病;临床护理;探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15-02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潜伏期一般3-7d,好发于0-5岁儿童。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埃可病毒和EV71型最常见[2]。患儿一般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及床上用品等等引起感染。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是其重要的传播方式。该病起病急,以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9.5℃)及手心、足底、口腔咽峡部、肛周出现散在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脑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2011年4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了260例手足口病患儿,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260例,男156例,女104例。0-1岁18例,1-2岁42例,3-5岁137例,5岁以上63例。其中并发脑炎2例,肺炎3例,心肌炎12例。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体温一般在37.6-39.4℃之间),手心、足底水疱,少数蔓延至膝部。口腔黏膜、咽峡、舌唇齿侧疱疹,臀部皮疹多在肛周、骶尾等部位出现,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有少量液体,继而出现溃疡。部分患儿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头痛、腹痛、腹泻症状[3]。该病多数预后好。严重者可引起脑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流行时可有较高的死亡率。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观察 由于手足口病多发于婴幼儿,患儿哭闹现象很多。因此,护士要有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口腔溃疡的程度、皮疹消退情况,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工作,并做好病情记录。
  1.2.2 口腔护理 患儿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温开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尽量不用生理盐水漱口,可用康复新液涂抹溃疡处,以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也可将华素片捣碎成细粉末,清洁口腔后涂抹于口腔糜烂部位。同时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促使糜烂愈合。口腔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5min,不可马上漱口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
  1.2.3 皮肤护理 由于皮疹、疱疹可能引起皮肤瘙痒,为保持患儿的疱疹不被抓破,要经常检查病儿的手足指甲,同时及时对患者儿的皮肤、衣服、床铺进行清洗,保持病房床单位整洁干燥和患儿皮肤清洁,衣物要柔软舒适。手足有水疱的患儿,可用无菌针头挑破水疱,用碘伏消毒,敞开伤口,严禁用软膏类外用药涂抹伤口,易继发感染[4]。皮肤护理以外用药为主,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擦药期间嘱家长2h内不要为患儿洗澡。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1.2.4 饮食护理 患儿因发热,食欲较差,宜给患儿吃清淡、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禁食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多喂温开水及热汤。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饮用少量温开水,促进创面愈合,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对于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给予补液治疗,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1.2.5 健康宣教 本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做好健康宣教,加强监测是控制病情流行的关键。对住院治疗的患儿应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饮食调整。处理好患儿用物,室内勤通风,患儿多洗手,尽量不吃生冷食品,多饮温开水、多晒被褥等。
  1.2.6 消毒隔离 由于本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并做好消毒。一般需要隔离1-10d。我院是一所专科性质比较强的医院,人员流大,为了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我院按照医院感染的关规定,及时启动传染病应急预案,单独设置了手足口病的门诊和手足口病病房,均设置在一楼,有专门的通道,采取了消毒、隔离等措施,从而很好地避免患者之间的相互感染。应尽量穿软底鞋袜,少走动,预防皮疹破溃,医务人员应用消毒液擦手,听诊器用后用碘伏消毒2遍,防止交叉感染。对患儿的粪便、呕吐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粉剂进行消毒;患儿用过的物品、衣物要彻底消毒。病房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病房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可用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病房走廊、医护人员办公场所要每天消毒1次,避免继发感染。
  2 结 果
  经过我院对260例患儿的资料进行收集研究,总结得出手足口病这种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多为夏秋两季。发病毒的人群绝大部中在0-6岁儿童,在进幼儿园和没进园之间的儿童最为集中。消毒隔离能有效杜绝本病传播与蔓延,护理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之一[5];我院收治260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措施,除2例严重并发症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258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在病区和非病区的日常消毒护理做得也非常到位,没有引发这种传染病大面积的扩散。
  3 讨 论
  以上结果充分证明我院在手足口病的治疗、护理和隔离措施上是科学的、正确的,经验值得推广。由于手足口病发病急,且极容易传播,患儿交流困难,因此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工作很重要,我院在手足口病上的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智宏,朱启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2] 张湘婷.73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9(17):642-643.
  [3] 鲁萍,黄一文.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护理学杂志,2008,10(19):15-17.
  [4] 李伟,贾延敏.小儿手足口病5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41.
  [5] 叶崎,邬菊英,俞海燕.1566例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9,19(12):1541.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比较口腔门诊连续操作中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选择最佳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涂抹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肥皂洗手法和消毒凝胶擦拭法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两组方
目的 研究慢性强迫游泳应激对大鼠行为学变化和类关联负变(CNV)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强迫游泳7d模型组(S1组),强迫游泳14d模型组(S2组)和2组对照组(C1组、C2组).S1组和S2组分别连续强迫游泳7d和14d,每天5 min,水温(10±0.5)℃.观察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和液体消耗实验等行为学变化.在麻醉状态下应用听觉-电复合"被动"刺激引出大鼠类
期刊
本文通过对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护理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无头晕,空腹血糖降至8.7 mmol/L,早餐后血糖15.2 mmol/L,2型
期刊
目的 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创造重视手卫生氛围,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