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态为视角浅析生态危机的解决

来源 :参花·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321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5年11月中旬以来,我国东北地区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重度雾霾天气,其中沈阳以PM值1130位居全国雾霾重度污染城市榜首,沈阳人自嘲“平均每人都吸入了相当于3包香烟的肺污染量”。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度雾霾天气,引发社会新一轮对于环保问题以及生态危机现状的关注。
  关键词:危机 心态视角 生态问题
  生态的恶化,使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受到阻碍,生态失调、生态环境的重度破坏,引发了当下全球的热点问题——生态危机。生态问题最早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统治和掠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随着人类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伴生的是一系列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人道主义灾难。例如,全球变暖危机、物种灭绝加速、粮食危机、非洲难民危机等。
  一、生态危机的特点
  生态危机的特点:全球性,即全球范围内;时代性,即当今时代特有的破坏速度;人为性,即人类用大自然赋予人类本身的能力破坏大自然。
  首先,生态危机的爆发具备全球性的特点。在分布地域上遍布各大洲,而且无论其出现的地区还是扩散的区域,都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种族,而是普遍地出现在全球的各个地区,并最终影响全球的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生态危机的影响力不可能仅仅左右或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其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去承受。典型的例子就是地球温度升高。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废气大量排放,导致地球气温升高,两极的冰川大面积融化,又导致海平面升高,太平洋的一些岛屿国家以及低地势国家面临灭顶之灾,被迫面临举国迁移的命运,这样势必会对周边的地区局势和国际安全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甚至是战争或冲突。可以说,全球变暖是由生态危机引发人道主义危机乃至政治危机的一个典型案例,生态危机的全球性可见一斑。其次,生态危机具有时代性。全球范围内的生态恶化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蔓延。根据联合国生态署的调查统计,目前全球正在以每天灭绝一个物种的速度出现物种灾难。自然无力招架人类的破坏速度。人类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赋予了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征服的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修复能力却远远滞后于人类的掠夺、消耗和毁灭的速度。这是人类以往任何时期都不曾达到的。最后,生态危机具有人为性。在人类出现之前,虽然地球也出现过数次大规模的生态变迁,但是都属于正常的代际更替与自然选择,通过时间也都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繁荣。然而今天生态系统的大规模破坏却是彻底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准确地说是人类通过三次工业革命,利用空前的生产力和工具造成的。电气化、核能、人工制剂、合成物等正在大量地消耗自然资源,同时产生难以处理的垃圾和废物。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全球的生态面貌,也制造着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人为因素是当代生态危机的最根本的因素,也是生态危机的本质特点。
  二、心态视角下的生态危机
  中国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对于生态危机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事性的阐述,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由三个层面构成,即“辩证和实践的自然观”“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人、自然与社会统一和谐的新社会”。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在解决生态危机方面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和不足。所谓资本主义,就是以“资本增值”为中心而构建起来的社会体制。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的关键是忽略使用价值,只为追求利润。一方面,资本主义为追求利润,无限扩大生产规模,造成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超出自然界的荷载能力,导致人与自然的结构性矛盾。同时,生产过剩必然要鼓励、诱导、迫使高购买力的人群过量消费,供大于求。这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某种社会关系、社会评价的需求,这种物质层面的追求导致了当今社会的消极消费观,也就促成了当今遍及全球的消费主义社会。归根到底,也就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心态问题”,而生态危机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态危机”。
  马克思主义学说不仅是一套关于人类社会的解释体系,同时也是建立在这个解释体系之上的一套终结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方案。它用以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包含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由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第二,为使用而生产;第三,有计划地生产,这就是成熟阶段的社会主义。在物质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这套理论方案将从根本上缓解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为人类代替资本主义、摆脱生态危机的唯一合理的社会制度。
  三、以心态视角解决生态问题
  具体到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生态危机的治理其实并不陌生。我国目前存在着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人口结构不合理等生态困境。以自我为中心、目光短浅地追逐眼前利益、薄弱的生态道德意识,这三大思想是造成当前生态危机的重要成因。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想要切合实际地解决生态危机,必须对思想进行整改,从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抓起。当前,我国民众缺乏生态道德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方式,加剧了我国生态危机的蔓延。因而,我们应该正视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人们的生态道德教育。全民提高生态道德素质,为更好地解决生态危机奠定基石,从心态上确立对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
  首先,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解决生态危机应该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理念,明确人类在宇宙和大自然中的地位及应有的价值,即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和掠夺,而是把人类放置于自然中的一分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对所处的世界有所价值,确立人与生态的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其次,从个体心态的角度,解决生态危机要扭转当前社会弥漫的攀比、虚荣风气,崇尚健康、朴素的生活方式,摒弃为了满足个体的欲望而浪费资源、加大生态压力的行为,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准则和价值观。最后,从政府心态的角度,解决生态危机应放弃过去几十年间通过向自然野蛮掠夺换取发展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经济模式转变,不再以资源换发展,而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来促进地方发展。
  四、结语
  总之,生态危机的解决不仅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健康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大局,同时事关人类的危亡。对待生态危机,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生态道德意识培养,摆正态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维护资源型经济模式,解决生态危机问题,这需要我们的坚持、努力和团结。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生态危机,稳固向前地走好一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教论坛,2004(02).
  [2]吴海金,朱磊.环境政治问题的深层思考——评丹尼尔.A.科尔曼的环境政治观[J].理论月刊,2006(10).
  [3]夏小非,朱同丹.在发展中解决生态问题与生态危机[J].鸡西大学学报,2008(06).
  [4]王治河.中国和谐主义与后现代生态文明的建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6) .
  [5]未刃.人与环境: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6]秦兴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08).
  [7]郭强.中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基于社会现代化视角[J].学理论,2013(32).
  (作者简介:王天任,男,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天空失去了湛蓝换来云朵的眼泪  河流失去了澄澈换来鱼儿的叹息  而我们  在青春的陌上  渐行渐远  却发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逐渐模糊  直至消失  原来那个敢于说出真相的人去哪了  原来那个勇于宽容别人的人去哪了  原来那个乐于面对现实的人去哪了  难道失去  仅仅只是为了我们的不珍惜  存在的吗?
期刊
仲秋西山风景异,  行人忘返无离意,  万籁无声佛罄起。  登望底,千山雾秀嘉陵碧!  九束清香愁渐去,  功名爱恨随心逝,  古道禅音林愈寂。  人有志,  风霜何必须晴日?
期刊
目的子宫及盆腔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是指子宫及盆腔动脉与静脉之问通过微瘘、中瘘、大瘘直接相通,高压动脉血液跨过毛细血管网直接分流入低阻力的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哮喘模型,观察卡介苗多糖核酸(polysaccharid nucleicacidfraction of BCG, BCG-PSN)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Transducer and Activ
目的:  运用MRI的扩散峰度成像技术探讨抑郁症患者脑微观结构改变,从微细结构角度进行大脑结构探讨了抑郁症患者脑结构异常变化。  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抑郁症患者28例(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