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怕“烧”青春婚嫁网站办出大名堂

来源 :大众商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tomb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动
  打造赢利模式
  
  “那些扎花车、布置婚房、装扮婚姻礼堂甚至卖喜烟、喜酒和喜糖的商家都是我的合作伙伴,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和他们抢生意”,叶辉说。
  叶辉是通过互联网这个工具来间接开挖婚姻商机的金矿:他去年创办了“婚嫁中国”网站,这个网站以提供与婚姻有关的各项内容,包括结婚新房的装修、婚纱的挑选、婚姻生活的各种细节等等来吸引即将结婚的人们的关注,在吸引了这部份人的“眼球”、制造出影响力之后,然后吸引各类以婚庆为经营内容的商家,包括婚纱店、婚庆礼仪店、鲜花店甚至是酒类、食品类公司在这个网站上投放广告,以此作为婚嫁中国网站的收入及赢利来源。
  这种将婚庆市场的传统商机与互联网嫁接以互联网赢利的赚钱方式目前颇受追捧,因为互联网与结婚的“联姻”显然源于双方共同的“背景”:基本都是年轻人的事。据叶辉介绍,目前,这种婚嫁类网站全国几乎每个省份都有,但是各自的赢利模式不同,叶辉经营的网站属于另一类,其赢利主要通过互联网实现,与新浪网、搜狐网这类门户网站以广告为主的赢利模式大致相同,只不过,这类婚嫁网站主要以婚嫁内容为主,广告客户也以婚庆市场的企业为主。
  
  奇迹
  风险资金上门
  
  这种赢利模式决定了叶辉的经营行为其实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就是“眼球经济”,没有足够的访问量,就等于是一台“空转”的机器:转得越快,“死”得越快。
  从目前来看,叶辉的网站有了成功的起步:创办仅一年,他的网站的日均访问量已经突破1.5万人次,今年的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万,在全国同类网站中,婚嫁中国网站的访问量、规模以及影响力已经可以位居三甲。几乎是在默默无闻之中,叶辉创造了安徽互联网产业的一个奇迹。
  1月份,叶辉和他的婚嫁中国网站又获得了一家风险投资商的1000万元风险投资,此举也开创了安徽省互联网产业吸引风险投资的先河。
  有了这笔钱后,叶辉制订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2008年,将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设立直营分站,在芜湖这样的二线城市设立加盟连锁分站,争取建设100个分站,通过这样的快速扩张,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1000万元的销售额。如果能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他的网站就有望成为全国第一大婚嫁类门户网站。
  叶辉的目标也是安徽互联网产业的目标:安徽需要一个“全国第一”的网站。
  
  豪言
  不怕挥霍“本钱”
  
  去年3月,通过对互联网产业近7年的实践与观察,叶辉看准了婚嫁类网站的巨大商机:全中国每年有1000万对年轻人结婚,而且这一数字在一定时期内都会是平稳的,与目前所有的网络游戏网站相比,婚嫁类网站不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商业风险更小,市场更大。叶辉创办网站的资金全部来自自己几年工作的积累,“创办一个互联网站其实并不需要花多少钱,几万块就够了,只要能找到几位懂得互联网的朋友一起干,”叶辉坦言。
  尽管门槛相对较低,但风险是巨大的,办不出影响,他的努力以及个人财富无疑将付之一炬。“互联网产业就是这样,你有10万块,投资到传统产业,只要找对方向,赚钱的成算很大,但是你投到互联网产业,很可能颗粒无收,甚至连‘烧钱’过后的灰烬都看不到。”叶辉说,“不过,高风险与高收益相伴。我办这个网站,即是看中这样的高收益,更重要的是,我才24岁,即便全都赔光,我还完全可以从头再来,年轻是我创业勇气的来源,也是我创业的最大资本。”
  
  未来
  眼光瞄准全国
  
  叶辉的创业路走到今天还算顺利。一些试图主攻婚庆市场的全国性大公司也开始与他的网站谈合作事宜,这也是叶辉所期望的,将来他的网站就要与大的公司合作,为大公司的品牌建设提供平台,他的网站只要能锁定100个左右的高端客户,就能维持稳定的收入来源。
  一个24岁的年轻人来运作一项全国性的拓展计划,最令人担心的就是他的管理与驾驭能力。对于这样的怀疑,叶辉颇为自信,“管理其实并不复杂,核心就是管人,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现在,叶辉正在为他的扩张计划进行着人力上的准备,他开始有计划地培训一些人,这些人将成为他在全国各个分站的负责人。他们身上承载着叶辉的期望,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承载着安徽互联网产业界的一份希望。
  人物素描
  如果叶辉的计划真的成功了,他的“特殊经历”无疑将被人们广泛地议论:作为一家高新产业类的互联网公司的创办者,叶辉在刚刚上高中时就放弃了学业。7年前,因为对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处于青少年的叛逆期,叶辉放弃了高中学业后,从老家芜湖到了合肥,在一家民办的电脑学校内学起了电脑,几个月的培训期内,他掌握了关于互联网的技术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的知识。
  叶辉:“我才24岁,即便全都赔光,我还完全可以从头再来,年轻是我创业勇气的来源,也是我创业的最大资本。”
其他文献
鲨鱼,亦称“鲛”,属脊椎动物亚门,软骨鱼纲。有六鳃鲨科、虎鲨科、鼠鲨科、鲸鲨科、皱唇鲨科、真鲨科、双髻鲨科、角鲨科之分。体型纺锤形,表皮具盾鳞,类似沙纸,所以又称沙鱼。鳃裂每侧5-7个,以5个为多数。六鳃鲨科的哈那鲨每侧7个。背鳍1-2个,以两个的为多数,哈那鲨一个背鳍(位于体后方),尾鳍一般比较发达,多数呈歪形,个别品种的臀鳍消失。有卵生的,也有卵胎生的。以鱼类、头足类或甲壳类为食,性皆凶猛。海
期刊
农家女靳任任,养蝇10年盈利千万,先后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全国十大致富带头人和央视全国十大魅力人物。中央电视台一、二、四、七、十、十二套节目先后以《女蝇王》为题报道近百次。为提高苍蝇产业的高附加值,打造链式养殖的黄金组合,引进虫子鸪养殖项目,中央电视台七套《每日农经》2009年5月22日播出《驯养的鹧鸪》,再次轰动全国。因其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前景,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号召在全国大力推广,
期刊
虫子鸪是一种集野味、观赏、保健、餐疗为一体的珍禽新品种。河北省馆陶县鹧鸪养殖基地,利用蝇蛆作为活体饵料进行鹧鸪养殖,从出壳至成鸟,仅需10—11周龄,年产蛋可达120—150枚,平均每只鹧鸪的成本3—4元,售价可达12—20元。而经过包装速冻虫子鸪能卖到36元每盒(两只装),经济效益显著。其产品销往香港、广州、上海等地,供不应求。用养10只鸡的饲料可以养鹧鸪50只,效益是养鸡的十多倍,特别是利用蝇
期刊
作为一名老板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   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   答曰:“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曰:“《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   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   一只野猪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答:“文章。”问:“题目是什么?”   答:“《浅谈兔子是如何把野
期刊
土地集体所有制决定了农民并不是耕地与宅基地的第一号主人,相关纠纷则由村委会名正言顺地越俎代庖。政府或开发商征地,村委会才是它们的交涉与谈判对手,农民无奈被晾在一边。    《半月谈》刊文说,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速开展,但农房拆迁改造中存在着种种跑偏现象:  怪状一:圈地卖钱,中饱私囊。新农村建设是面大旗,发展经济、改善交通也是一面大旗,在此之下,有的地方行的却是圈地卖钱、中饱私囊
期刊
五彩水果蜜蔗是宿根性多年生禾本科四碳植物,是以种芽切段进行无性栽植的特种经济作物,完全不同于玉米、大豆等常规传统农作物的购种时间、种植季节和种子处理方式。常规农作物是有性栽植的杂交种,购种时节通常在春季进行,两者有品种特质的根本区别。五彩水果蜜蔗在大北方的购种时节,仅限于芽眼完熟尚未萌动的霜降节前后。错过霜降节而选择春季购种,经窖贮后的种芽早已膨大脆嫩,圆凸如珠,稍有碰触,非伤即掉,远途运购损伤惨
期刊
放暑假了,南京师范大学里依然人来人往,一块液晶视频屏幕前,许多人驻足观看。  “这个屏幕经常会发布一些关于创业的信息,不仅有政策发布还有创业常识的介绍,教我们如何筹措资金,如何选择项目等,看了挺受益的,现在工作不好找,说不定将来哪天能用上。”该校商学院一名研究生张婷笑着说。  “南京很多高校都设立了这样的信息发布平台。”团南京市委副书记王伟介绍说,“这是团市委‘1+X南京青年就业创业领航行动’(以
期刊
培育绿毛龟 快速致富    林老三,湖北襄樊人。提起老三,附近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的。前些年,林老三一家勤劳耕作,几年下来,攒了些钱。听说养螺旋藻赚钱,他养了半亩水面一年净赚了12万元,人们直伸大拇指!父母商量给他娶个媳妇,他确不肯,说日子过好了,媳妇有的是。武汉一家公司寄来了一张小报,写“中华巨鳝”能赚大钱,林老三说服了父母,揣着1300元到武汉购回了400多斤“中华巨鳝”苗,回来便喜滋滋的养起来
期刊
从生活中发现商机      2003年5月,谢美媛拿出她和丈夫积攒下的2万多元钱,开了家情侣内裤点,主要零售一些情侣衫、情侣套装等。丈夫李权生日前几日,谢美媛笑着对丈夫说:“你生日那天,我保证会给你一个惊喜,不过暂时保密!”李权也没当回事儿出差了。趁此时机,谢美媛便找来几块没用的碎布料,用缝纫机缝制了男式和女式两条内裤,然后她把两条内裤带回出租屋,用裁衣的粉笔在两条内裤上分别写上“老公,我爱你”和
期刊
他,一个朴实而地道的农民,从乡村田野挺进繁华城市,穿越20年的风雨历程。在民营企业中,他既是一个冲浪者,又是一个集大成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他,一个优秀的农民总是在农业上做深层次的大文章,把粮食文章做得绝妙、精彩. 人们能够从他所创建的粮食产业中看出几个惊人之举,隐隐感受到它的庞大与气魄。他就是有“百变粮王”之称的农村大汉蔡生春。    蔡生春在郑州奠定了用粮食制作休闲食品的基业,尔后高打品牌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