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新闻传播专业建设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世纪中国世界化步伐的加快,信息的全球化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世界的了解要求越来越深入,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是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所以,新闻行业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而且,互联网、电视等电子媒体因其具有社会活动功能的扩大、储存信息的超大量以及制作周期的超短性、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先进性等优势,对传统新闻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新闻从业人员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新闻媒体受众人数的急剧增加,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传媒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以及面对海外传媒介入所采取的多元化战略和多媒体融合的战略,在新闻传播方面都形成了新的发展平台。加快新闻事业的发展步伐,迎接新形势下的冲击与挑战,在嬗变中谋求更合理的存在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新闻行业最紧迫的任务。
  作为培养新闻从业人员后备军的高等院校新闻专业,在此形势下也面临着变革。而且随着新闻职业的升温,各高校也纷纷开设新闻专业以弥补新闻从业人员不足的状况。尤其是在以技术学习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新闻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既要区别于本科院校,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体系,如何进行专业建设,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本文拟在以下内容中,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培养目标及定位
  
  职业技术教育是针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新闻传播由事业型传播向产业型传播拓展,媒体形态的变化正如美国新媒介技术专家罗杰·菲德勒所说:“……新媒体决不会自发和孤立地出现——它们都是从旧媒体的形态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①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大改变了传统新闻专业的职业要求,如何去适应新闻职业的变化并继续深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至为关键的一环。
  信息高速公路宣告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展示了新的传播观念,正如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所指出的那样: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知识的权力正在代替财富的权力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竞争实力体现在知识的资本上,尤其是信息知识的资本上。全球境况下的新闻传媒业,越来越重视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变、传输手段的变化,与信息化息息相关。在传播方式上注重信息的全球性、个性化和共享性特征,把传媒业适应市场、满足受众需要作为首要的任務;现代传媒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及网络传媒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取代模拟技术,智能方法正在取代线性方法。从节目的策划直到制作完成,所有的程序均可用数字技术完成,而且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提高了成品的质量。所以,高职高专的新闻专业培养目标应该在传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强调掌握与信息化社会相关的应用技术,培养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站在行业的前端。
  
  专业能力要求
  
  中国的新闻媒体具有以下几种功能:舆论工具、信息媒介、交流渠道、舆论监督、教育载体、社会论坛、服务中介、娱乐休闲等,同时,还面临着海外传媒在文化与科技、市场经济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所以,高职高专的新闻专业能力应有以下新的要求:
  一是具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生动地融于各类新闻传播方式中的能力。新闻传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性地体现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就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并具有特定的政治敏锐感受能力。所以,我们要首先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理论政策水平,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感受能力,这是新闻专业学生在改革开放和发达国家无可阻碍的传播技术与政治文化攻势面前最应具备的能力。
  二是培养既具有传统又具备现代思维习惯的新闻叙事能力。中国的新闻叙事方式与传统的文学叙事方式是相同的、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时间为序,讲究首尾相连,一以贯之。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的。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对于现代青年人来说,传统的观念和思维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他们虽然也接受传统的思维方式,但对新的传播方式更乐于接受。所以,新闻叙事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新闻专业学生要既具有传统又具备现代思维习惯的新闻叙事能力,把新闻做精、做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和发扬媒体的优势,立足于其人格化魅力,引导受众认同和接受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当务之急。
  三是具有各种新闻文体的书写能力和规范的语言范式运用的能力。语言是人类存在和交往的重要工具。在用汉语作为载体进行交流的中国新闻媒体中,怎样用规范的民族语言传播民族文化,是新闻专业教育之本。如何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保持民族特色,不受外来文化侵蚀,体现民族内涵和民族感情,不仅是专业新闻教师,更是所有汉语教师在授课中要时时体现出来的。
  
  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调整
  
  针对新闻职业的转变,新闻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也应随之相应地调整。
  一是压缩理论课内容及课时,增加必要的新的实践课科目。以往,新闻专业除公共课以外,各门课程的理论课时几乎占到80%以上,而且,一些学校的基础课(如文学或语言课)的课时大大超过了其专业实践课的课时。所以,我们主张传统的中文类课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概论等课程,在新闻专业就不宜分得过细,尽量综合并以大纲形式讲清脉络即可,把学科基础课的部分内容以作业的方式下放给学生自学或讨论,既压缩了部分课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增加必要的、新的科目。比如,网络传播实务,广播电视实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编辑,广告学,公共关系学,新闻栏目策划与制作,社会调查方法,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读者学、观众学,舆论调查原理与方法,新闻心理学等,这些科目大都是为满足目前新闻职业的新要求而开设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开设这些科目是十分有必要的。各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开设新课程,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职业要求的内容。
  二是增加实习、见习、实训的内容和学时。由于职业需要,新闻专业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内容,因此,我们建议:尽量增加实习、见习和实训的内容与学时。原因有二:
  一为一些学校由于资金、师资等原因,无法大量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训练,而新闻专业新的课程要求却把实践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有必要增加实习、见习的时间,尤其是在实习外,可以每学期增加一至两周到新闻单位见习的课时,也可以在每学期灵活掌握见习的时间,比如可以在学校所在地的新闻高发时段集中见习,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能力。
  二为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检验已学的知识和技术,以便对所掌握的知识、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我们的学校专业教育体系往往和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新闻工作突发性强,对知识和技术要求比较灵活。所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个体差距与问题,在实习结束返回学校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和补充,缩短就业时的工作适应期。另外,实习时学生的指导教师大部分都是一线的新闻从业人员,和在课堂上的教师相比,有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这是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但又是极其宝贵的知识,所以,增加见习时间,等于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在职业技术日趋重要的当今社会,作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因其实际性、快捷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建设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和完善。这是新闻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的问题。
  
  注释:
  ①罗杰·菲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宣传部)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资源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为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贯彻科学发展观,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
产品开发过程建模是全面系统地认识产品开发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企业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的基础,对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产品开发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过程建模的复杂性,难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发展,导致竞争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速度已成为当今市场上最有力的竞争武器,随着客户需求的更加多变和对时间敏感性的进一步增强,必将要求供应链企业提供更快的响应能力和更高的内部协调能力。因此,从缩短交货期的角度来研究供应链企业相关交货决策以及协调运作问题,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收益以及优化各节点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
2006年某日的《大河报》刊载文章《汽车上的孩子:见多识广》。在谈到汽车对孩子的影响时作者引用了一位家长的话:“现在路上车多人多,而且开车很多还是‘半把刀’,孩子自己在
1日,省文化厅“第一书记”工作团“艺术与娃娃”教育工程成果展--手拉手迎元旦“城乡牵手共画未来”少儿绘画展暨网上少年宫山东省首届青少年书画大赛颁奖仪式在我馆举办,省文
当代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在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实行政务电子化,建设
本文尝试从组织文化和心理资本角度入手,研究组织文化环境和心理资本对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结果和创新过程的影响。面对日益变化的组织环境,优秀的企业早就将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发
潘天寿先生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于哲学。”徐复观先生说:“谈中国艺术而拒绝玄的心灵状态,那等于研究一座建筑物而只肯在建筑物的门口徘徊一样。”两位先生谈的实质是一样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些年,居民的居住需求被逐步释放,而我国的住宅市场化还不彻底,相应的监管制度尚未健全,出现了部分地区住宅市场的不健康发展.这对于政府识别有效居住需求和进行城市建设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