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ix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话题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她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文章中提到:人活在现代生活中,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毕淑敏用三间小屋作为自己的精神空间,那么,你有没有精神空间呢?你若给自己构建精神空间,又是怎样的呢?请以“我的精神空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失误作文
  我的三间精神小屋
  李 强
  
  ①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文章。她认为人活在现代生活中,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毕淑敏用三间小屋作为自己的精神空间,我也有自己的精神空间。蜗牛背上背着的壳是它的精神小屋,青蛙在河床里钻的洞是它的精神小屋,麻雀在屋檐下筑的巢是它的精神小屋,我也在建造着自己的精神小屋。我的精神空间也有三间,第一间小屋盛放对读书的热情与兴趣,第二间盛放对纯洁友谊的渴望,第三间盛放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意志。
  ②走进我的第一间小屋,那里是满满的书。厚的是长篇巨著,薄的有五角丛书;中国的多,如古代的《搜神记》,外国的也不少,如《学习的革命》。我觉得书籍是人类的阶梯,是饥饿人的粮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读书可以使我穿越时空的隧道,与那些古人交谈。与屈原探讨国家的兴亡,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与司马迁体会生与死的抉择,要选择“重于泰山”;体会杜甫“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中蕴涵的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与孔子一起治国、平天下。读书还可以使我领会《项脊轩志》中默默地坐着,万籁有声的情景;书籍使我与周恩来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走进第二间小屋,那里有如石之坚、如玉之润、如海之深的纯洁的友谊。朋友可以在你困难的时候给予你帮助,在你迷失方向的时候给你导航,在你郁闷的时候给你开导,在你快乐的时候与你复制共享更多的快乐,在你悲伤的时候帮你分担悲伤烦恼。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妇孺皆知。管仲与鲍叔牙友谊很好,共同做生意、当官,更让人人羡慕。
  ④我的第三间精神小屋有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屡败屡战的意志。我本来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史记》上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里所说的伟人都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屡败屡战的意志,所以他们成功了。我明白了:哪怕以后身陷囹圄也不能自我消沉堕落,即使以后处于饥饿困顿的情形,也不能萎靡下去。人的肉体总是要死的,他们却将名字刻在了史册上,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⑤每一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都应该有读书的热情,保持着对友情的向往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就是我的精神小屋。
  
  【失误诊断】
  失误1:题目平常,直接转用话题,这是懒汉式拟题法,又叫敷衍贴题。
  失误2:开头材料大挪移。第①段虽然扣住了话题,但开篇采用的是完全抄引话题材料,令人反感,第一印象很差!
  失误3:表述方法与语句顺序不当。第①段中“蜗牛”等句放置到开头较好,最好将比兴语言改为衬托。第②段中“古人”应该按时间顺序排列,表述整齐,条理才能清晰。
  失误4:第②段中存在表意空泛,常识错误,前后不呼应,与主题若即若离等问题。
  失误5:第③段中语句啰唆冗余,缺乏感染力。
  失误6:引用拘泥、呆板、单调。第④段原版引进《史记》上的大段语言,此乃作文大忌。令人顿生背诵课文、拼凑字数之嫌。不仅毫无益处,反而显得拖沓,如果再有错别字,更麻烦了!
  失误7:结尾平淡,简单重复,甚至有点偏离中心。
  
  【升格指导】
  1.好的作文题目能先“题”夺人,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精神小屋”是形象的说法,“三间”更是以小寓大,可以“三间小屋有限,精神空间无限”为题,整齐有致,主旨凸显。
  2.开头可以采用“巧接材料妙引用”——概括引用的方法,压缩冗余内容,既接过材料这个“接力棒”,在“精神空间”这个跑道上“驰骋”,又能快速转入自己的观点。
  3.对话题或材料内容应采用整合法概括,使句子的结构整齐,句法类似,语言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
  4.对于第④段引用的《史记》上的大段文字,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加工,每引一两个事例后便紧跟相关的评论或引申,既能避免“背诵课文、拼凑字数之嫌”,又能增加文采。
  5.结尾要注意变换词语,升华主题。
  
  升格作文
  三间小屋有限,精神空间无限
  杨 喆
  
  ①蜗牛的小屋是背上的壳,青蛙的小屋是河床里的洞,麻雀的小屋是屋檐下的巢……它们安居身体的自然空间是有限的,而我栖息灵魂的精神空间却是无限的。著名作家毕淑敏为自己修建了三间精神小屋,分别盛放着爱恨、事业与自己。我的精神空间也可分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着对读书的兴趣与热情,第二间盛放着对友谊的渴望和珍视,第三间盛放着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
  ②走进我的第一间小屋,那里满满的是让我拥有知识与力量的书。古今中外,应有尽有。薄的有五角丛书,厚的有四大名著;古代的有《搜神记》,当代的有《学习的革命》……书籍伴我从一个顽童成长为一名学子,书籍让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书籍让我站在时代的高峰上眺望世界。读书可以使我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交谈。向孔子请教如何修身治国,和屈原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感悟司马迁面临生死抉择的隐忍,体会孟浩然怀才不遇的郁闷,领略归有光“偃仰啸歌”“万籁有声”的高雅境界。书籍使我有信心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
  ③走进第二间小屋,那里有如石之坚、如玉之润、如海之深的纯洁的友谊。友谊是人生的财富。困难的时候,朋友可给你帮助;迷失的时候,朋友可给你导航;悲伤之际,朋友可帮你分担;快乐之时,朋友可与你共享……管仲与鲍叔牙互相举荐为相,友谊绵长,千古流芳;李白与汪伦的感情深厚,如“千尺潭水”,功名偕忘。
  ④我的第三间精神小屋最充实,里面是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它使我从畏惧困难、缺乏恒心变得自信勇敢,迎难而上,敢于成功。《史记》告诉我,“唯倜傥非常之人”才能名声远播;司马迁告诫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正是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从“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中,我逐渐懂得了失明不能使有志者悲观,被贬不能让有为者灰心。韩非囚于秦而《说难》《孤愤》名扬华夏,不韦迁于蜀而《吕览》誉满九州,这无不昭示着正是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支撑着大写的“人”字!我发誓:即使以后身陷囹圄也决不消沉,纵然饥饿困顿也不能萎靡!人的肉体会很快地腐朽,只有精神才是不朽的!
  ⑤我将把对读书的热情提升为钟情,从珍视友情步入播洒友情,克服困难、奋勇拼搏,把自己的精神小屋构建成人生的精神大厦!
  【升格解密】
  这篇《三间小屋有限,精神空间无限》可以说是对原文施行了大手术。首先把题目由“我的三间精神小屋”改为“三间小屋有限,精神空间无限”,使之整齐有致,凸显主旨。其次,针对材料使用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把所有契合题意的材料全部采用整合法概括,使句子的结构整齐,句法相似,语言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而一些可有可无的材料,以及部分不太典型的材料,则一概舍弃不用。对于第④段的引用文字,采用变换多种方式引用的方法,每引一两个事例后便紧跟相关的评论或引申,既使得论据充分,又显得行文灵动,能增加文采。
  鲁迅告诉我们,“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冯雪峰告诉我们,“文学作品语言的好坏,关系着作品的生命,因为作品的内容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这篇升格作文紧紧围绕选材与语言两大焦点精心裁剪,细加斟酌,使得行文紧扣话题,言简意赅。语言升格之后,文章议论更精当,意蕴更丰富,因而修改之作不失为一篇有情、有理、有文采的佳作。
其他文献
编者按:  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国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就是暗夜中点亮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懈奋斗。  小A是一名校园小记者,这次他的任务是去采访一位老红军王老。王老今年97岁,尽管南昌起义时他只有7岁,但起义人物的精神鼓舞着他走过了整个军旅生涯。当一个个问题呈现在面前,他振奋精神,热情地讲述着,仿佛亲历了那段峥嵘岁月
电影《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该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影片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这儿的人,善
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困难,她一边努力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边坚持用爱点燃家庭生活的希望。她叫周稻,是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中学的学生,是大家心目中的“追梦女孩”;她多才多艺,自信乐观,懂事孝顺,敢于担当;在校期间,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学习之星”“优秀团员”“优秀运动员”等等。  父母心中的好女儿  周稻,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她是家中老二,还有一个读高中的姐姐和一个弟弟。对于一个没
古代波斯曾经发生一场政变,一个家奴冒充王位继承人夺取了王位。后来,有七个反对者联合推翻了政变者。政变平息后,要从这七个人中间选出一个来当国王,怎么办呢?最后,他们商定,第二天一早大家到一处树林见面,谁的马第一个嘶鸣,谁就当国王。  有个名叫大流士的人,他很想当国王,可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于是就去问他的马夫。马夫说:“这个好办,先在小树林里拴匹漂亮的母马,然后你骑自己的公马去赴约,公马见了母马,就
微风拂过,我感觉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有你!  烟雨长存  下雨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香气,于是路醉了,醉成一摊稀泥,送给行人橘黄色的吻。雨丝不断地飘洒着,而我在雨中,抱着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疾步往家赶。忽然,一个高大的身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原来是爸爸。一件带有爸爸独特气味的透明雨衣盖住了我的整个身躯。一件雨衣,两个世界。外面细雨蒙蒙,潮湿冰冷,但我心里暖烘烘的,我与爸爸相互依偎,一起走在这
日日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穿行,常常奔走于家、学校之间,“浩如烟海”的题目迷失了我们的头脑,忘记了有多久,没有静静地泡一杯香茗,缓缓读一本自己所爱的书了。当打开手头“感恩书系”的那一刻,内心最柔软的一个角落就这样被填满了。而过去的某些瞬间,突然间放大,让人猝不及防。  她,是那种很传统的家庭妇女。她不会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宝气,因为她不舍得;她不会去打牌、逛街,因为她不想浪费时间。但她会和市场上的小贩“争
1.我们香港这些年(栏目:视线)  繁華闪耀的香港,文艺作品里的香港,娱乐明星的香港,街巷美味的香港,疯狂购物的香港,迪士尼乐园的香港,颠沛流离终于回家的香港,充满活力又无所依傍的香港。受关注的香港,被遗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压抑的香港。自称“港怂”的“北漂”律师徐天成,希望能以普通香港人的视角,通过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笔,来说说一个真实甚至未知的香港,作者之意并不在于全面描述,而在于直陈一个普通
有人说童年是美好的,是自由的,是一片净土,我赞同。只是现在的我已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晕头转向,关于童年这本书,我无暇翻阅,任由时间将它尘封。  即使如此,我却清晰地记得小时候的一棵榕树。它好像很老了。大概有四五层楼高,顶着一个大大的绿冠,皱巴巴的树皮将它粗壮的树干包裹着,它的“胡须”垂了下来,像它的纱衣。远远地看,它就像一位战士。  桃花盛开的时候,它也抽出了些许新芽,绿绿的、嫩嫩的。调皮的孩子们
1. 你不知道的下元节(栏目:视线)  唐宋时期,每逢下元节,道观会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百姓则在家中先祭祀祖先亡灵,焚“金银包”,然后再祭拜下元水官,以祈求水官消解困厄。由于传说大禹后来被封为水官大帝,因此各地的大禹纪念场所也常在下元节举办祭祀活动。家家户户张灯三夜,蒸麻腐包子,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还有扎彩船,在河中巡游等水上户外活动等。  2. 越冬(栏目:视线)  西风一起,庄稼就东一块西一
因为爸爸工作忙,每次家长会都是妈妈参加。上周正好爸爸休息,碰上学校开家长会,所以爸爸第一次参加了家长会。不幸的是,这次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所以老师在家长会上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我。爸爸回家以后,狠狠揍了我一顿。其实我之前就已经知道错了,也想改正自己不细心的毛病,但爸爸就知道打人,我现在气得不想改了。  ——榕 儿  许多时候,爸爸妈妈是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并不是年龄到达了一定的数值,就自然地知道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