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法律儒家化特征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法律儒家化的初步形成与留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也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在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统治阶级的忽视,秦朝焚书坑儒,汉朝初年的黄老思想后,汉朝中期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1],“罢黜百家,表章《六经》”[2],从此,儒家思想逐步走向主流并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春秋诀狱的出现也标志着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法律领域,改造并支配法律,封建法条也逐步体现出儒家的思想和主张。
  其中,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断发展,成熟的留养制度便是法律儒家化的一大重要体现。留养,即存留养亲,即对于受死刑、流刑等重罪处罚的人贩,倘使其家中尚有需要其侍奉以颐养天年的直系亲属,则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特许其缓刑侍亲,待其直系亲属去世后,再恢复刑罚执行的制度。通过对留养制度进行考察分析,我们不难从中归纳出我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二、法律儒家化的特征——以留养制度为例
  1.以“忠”、“孝”为核心
  留养制度规定:对于家中有年老的父母、祖父母需要侍奉的犯人,只要其所犯之罪并非法律所规定的特殊犯罪,则可以请求缓期执行,以侍奉其直系亲属,待其亲属去世后再执行刑罚,这无疑是对孝文化的大力宣扬。
  儒家思想强调“忠孝仁义”,其中“孝”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核心,也受到历届统治者的重视。一方面,在传统中国封建社会中,血缘关系无疑是连接人们最为紧密的纽带。基础的社会关系。另外一方面,“以孝治天下”反应出统治者希望通过强调个人小家的“孝”引申至对国家大事的“忠”,从而引导百姓官吏忠君愛国,稳定其统治基础。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提倡人们行孝手段之一的留养制度的诞生便存在了其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其反过来也体现了法律儒家化倡导“忠”、“孝”的思想核心内涵。
  2.以“仁”为外在表现
  回顾留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最初的诞生便是基于“恻然”、“可悯之”,尽管本质上统治阶级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才选择对其,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留养制度是“仁政”的一种体现。
  “仁”同样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前朝夏桀商纣、秦二世因苛政暴政导致朝代灭亡使得统治者们逐渐认识到了一味地残酷压榨百姓并不可取。因此,在坚持宗法等级制度的基础上宣扬仁政的儒家思想便成为了统治者最好的统治工具。统治者不介意在不威胁其统治地位的前提下给予百姓一定的宽恕待遇,以彰显皇恩浩荡从而实现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双赢。
  3.原则性
  基于阶级统治的需要,统治阶级对于儒家思想的宣传大多强调其“仁”的一面,甚至在部分事例的讲解中隐约透露将儒家的“仁”定义为“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的趋势。但这种懦弱甚至虚伪的仁爱其实这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极大误解。事实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家并不赞成以德报怨,《论语》中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
  而从留养制度的相关规定中我们亦可看出,尽管法律实现了儒家化,“忠孝仁义”渗透在法律制度之中,但对于“孝”与“仁”的偏向并非毫无原则性的,从以下分析便可知晓:
  (1)留养制度的目的。尽管这一制度允许犯人缓刑侍亲,但制度本身的出发点是使得罪犯的直系亲属能够安度晚年(因为其与犯罪结果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客观上属于无辜)而对于罪犯的处罚会使其生活也受到,并非是为了犯罪人开释刑罚,使得有犯罪人可以尽孝为由逃脱刑罚,这无疑是对无辜被害者的不公平,这种建立在被害者其及家属痛苦之上的仁爱是虚伪。
  (2)留养制度的条件.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适用留养制度具有一定的条件性。首先,需要直系亲属年老而无其他承认子孙或者可依靠的亲属。对于“年老”的规定,尽管历朝历代略微有所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并非所有家中有直系亲属尚在的犯人都可以适用留养制度。其次,对于犯人所犯罪行也有所限制。如《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非十恶”,对于危害封建皇权统治与封建家庭伦理道德或者其他极其残忍的犯罪者,一方面,封建十恶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对其适用留养制度无疑是给社会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另外一方面,对于不忠不孝或者极度残忍者,我们也很难想象允许其存留养亲后,其会发自内心地孝顺侍奉时日不多的祖父母、父母。同时,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记载:“杀人之犯,有奏请存留养者,查明被杀致人有无父母,是否独子,于本内声明,如被杀之人,亦系独子,亲老无人奉使,则杀人之犯不准留养。”[4],基于公平的考量,倘使被杀之人同属家中独子,其父母因为被害者的行为失去了一家和睦,安享天年的机会,从此陷入痛苦之中,亲老无人侍奉,那么不论罪犯是否符合上述的其他条件,都不能适用留养制度。
  (3)不同于当代的缓刑.在前文中曾提到,留养制度于受死刑、流刑等重罪处罚的人贩,倘使其家中尚有需要其侍奉以颐养天年的直系亲属,则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特许其“缓刑侍亲”。但这里所指的缓刑与我们现代法律所规定的缓刑却有所不同。
  现今中国所采用的缓刑制度,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对于在考验期间内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罪犯,便不再执行刑罚。
  而留养制度中所提起的“缓刑”,则仅仅指延缓刑罚的执行,待犯人所侍养的直系亲属去世后,仍需执行相应的刑罚。尽管儒家思想极力宣扬“孝”与“仁”,但是对直系亲属尽孝与对罪犯的惩罚并不矛盾,允许家中仍有亲老需要侍奉的犯人存留养亲的仁爱之心也并不能抵销罪犯所犯罪行。可以说这样的仁爱才是适度的,公平的。
  三、结语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主流思想,时至今日仍在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生活,而法律儒家化也给当下社会法制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将中国传统观念中的“仁义礼智”等儒家观念与现代的“公平公正”理念相结合,让法律在彰显正义的同时也不忘闪烁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董仲舒传》
  [2]《武帝纪赞》
  [3]《论语·宪问》
  [4]崑冈:《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其他文献
摘 要:2011年5月,酒驾的正式“入刑”,使代驾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同年,e代驾App上线,紧接着各种代驾App接踵而来,但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且代驾合同并非《合同法》中所列的15种典型的合同类型,所以代驾合同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本文将从分析代驾合同的性质入手,分析代驾合同的法律定位。  关键词:代驾App;代驾合同;服务合同  一、代驾及代驾合同概述  所谓代驾,是“汽车代理驾驶”的简
期刊
摘 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关键环节,也是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解决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政府应该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变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以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能。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影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变迁的因素,探究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现状及形成原因,以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出发,首先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况作了简单的叙述,随后使用比较分析法,从经济学和经济法学两个学科的视角分别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层面进行剖析。通过对我国宏观经济法制现状及其不足的分析,结合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完善我国宏观经济法制问题的基本解决思路。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法制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法律服务业也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弊端与不足。本文将结合美国成功的案例,探究如何改善我国目前法律服务业的弊端和不足,从而使我国法律服务业实现和互联网有效结合。  关键词:“互联网+法律服务业”;在线法律服务平台;Legalzoom  现代化的今天,“互联网+”这个名词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陌生,它代表的是互联网与各个产业的融合。法律服务业要想实
期刊
摘 要:《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被瞿同祖先生精炼文笔还有其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的准确把握而折服。本书的编撰没有局限于常见的编年体系,而是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更贴近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展开对中国古代法律社会史的研究。  关键词: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儒法之争  儒家与法家的“恩怨情仇”起至春秋,但后来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上取得全面胜利的却是儒家。其中笔者感兴趣的是,为什么看似(只是看似
期刊
《清代地方政府》一书是著名法学家瞿同祖老先生介绍清代中国州县一级地方政府的运行机制的恢弘巨著。该书优点颇多,体系完备,其仔细介绍了清代州县一级政府组织架构、政权运行机制以及各种阻碍政府有效行政的掣肘因素等该书首先介绍州县政府在中国古代政府机构体系中的位置。第二、三、四、五、六章,分别探讨地方政府的五类正式组成人员(州县官及其书吏、衙役、长随、师爷等四类助员)。然后,第七、八、九三章,是分析州县地方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受到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巨大分歧,在很多重要问题上的谈判仍未完成。然而发达国家在履行自己减排义务的同时,为解决竞争力问题采取了碳关税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贸易措施。本文对碳关税的性质、合法性进行分析得知碳关税在国际法体制下存在模糊性、不确定性,继而本文欲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来解决这种不可预测性,从而实现国际法上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期刊
摘 要: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是缩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契机。本文旨在以徐州沙集镇、南通川姜镇淘宝村为例,以小见大,客观剖析当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就制度完善提出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淘宝村;电子商务;制度分析;城镇化  一、回顾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网购的兴起,2006年前后徐州沙集镇和南通川姜镇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第一家网店。在致富心态的驱动下,村民纷纷效仿,逐渐
期刊
《语文課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的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而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表面操作手法和运用,忽视了对识字教学科学性的探索和研究。特级教师黄亢美说过,“字理:识字教学的根本”。我认为,识字教学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既要有
期刊
摘 要:通过在西部C县的实证调研,我们发现,在基层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基础性的法律服务需求构成了基层法律服务市场需求中的最主要部分,而于此对应的是,提供“万金油”式法律服务的基层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们构成了基层法律服务市场供给中的最主要提供者。  关键词:基层;法律服务;市场  C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山区,县域面积2330平方千米,2014年度,C县户籍人口接近80万人,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