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鬼仙狐 亦真亦幻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亘绵不绝的古代短篇小说中,《聊斋志异》是一座高耸云端的巨峰。大抵成功之作,莫不根植于生活。在如何反映现实的问题上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纯粹的记实之作,另一种则是以表现理想为主。《聊斋志异》多属后者。
  明末清初的政治更迭、经济重创、生活苦难虽在蒲松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他在创作时并未局限于现实,而是以大胆的想象作为故事中主要情节的支柱,从而使这些真实的题材具有浪漫的基调。他用一种执着的态度坚持理想,力图给黑暗的社会带来冲破夜幕的光明,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塑造浪漫的理想。在这方面,《聊斋志异》的突出成就是对真挚情感的放声歌唱以及对一系列可亲可爱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下面我们就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作者通过她们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情怀和浪漫追求做一简要分析。
  
  一、从生存环境的角度看,有生活在实境中的人类女性和虚境中的仙鬼狐妖等异类女性
  
  《聊斋志异》虽以鬼狐故事著称,但也有普通人上演的精彩故事。如《侠女》、《细候》篇,这是作者对现实的真实描写。异类女性中涉及仙的故事较少,有代表性的首推《嫦娥》、《翩翩》。蒲松龄又常将现实的故事发生在虚拟的鬼界中,将在现实中无法触及的问题在幻想中做了大胆的触摸,拉近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除了女鬼,狐女形象也是蒲松龄极力刻画的。在《聊斋志异》近百篇作品中,写狐或牵连到狐的就占了近六分之一。另外,蒲松龄还塑造了一些由动植物幻化成的精怪形象,如蜜蜂精绿衣女、老鼠精阿纤、樟精花姑子等。
  如果说《聊斋志异》中几部描写人类女性的作品是蒲松龄关注现实并反映现实的强有力的表现的话,那么这些描写异类女性的作品则是他抒发浪漫理想的体现。《聊斋志异》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在幻想性和现实性的基础上进行神异而不荒诞的故事情节,在光怪陆离的花妖狐鬼世界中透露出浓厚的人间气息,这正是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交融的创作手法的体现。
  
  二、从性情角度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有淑女和妒妇两类
  
  “淑女”在这里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它包括具有一切美好品质的女性。人类女性不一定美貌,但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孝和贞节是对她们的要求。如《八大王》中的冯妻,《武孝廉》中的王氏。她们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文化中的精神美德,也向人们展示了礼教思想对女性的奴役和虐杀。较之人类女性,异类女性大多美丽多情、聪明无比、热情开放。如婴宁天真无邪,小翠聪慧可爱。她们集妩媚、柔情、灵巧于一身,是男性心目中顶礼膜拜的天使,是作者在幻想世界里完善其人生追求的体现。
  如果说淑女系列最能体现蒲松龄的浪漫气质的话,那么妒妇系列最能体现的则是他的现实情怀。《邵女》中的大妇,《马介甫》中的尹氏都是妒妇的代表。通过对这些女性的变态行为和心理的刻画,蒲松龄传达出了自己对于妒妇的深恶痛绝。但处于男权社会中具有浓厚封建思想和伦理观念的蒲松龄无法看到妒妇产生的真正原因。所以在描写妒妇的作品中只描写了她们无缘无故的嫉妒,作者对于她们只有最深的挖苦和讽刺。
  
  三、从恋爱结果看,女性和男性的结局有四类
  
  1.亲密爱人。这类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气息。蒲松龄通过一系列花妖狐魅同人的恋爱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寄托了他的爱情理想: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婚姻自由并且有真正的爱情做基础。如《阿宝》中的阿宝和孙子楚,《香玉》中的香玉和黄生等,他们对爱情真诚执着的追求得到了美满的结局。
  2.知己情结。在蒲松龄的一些作品里,男女之情超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套路,强调了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连城》中连城与乔生以两心相悦为基础,而不以金钱、门第和才貌为条件。这种以心灵的契合为基础的纯真爱情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
  3.性爱伴侣。如《萧七》、《狐梦》、《章阿瑞》等作品。在这些艳情故事里既不涉及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与封建礼教的矛盾与斗争,也不歌颂正当的爱情,甚至内容猥陋、格调甚悲。这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中狎妓、追欢买卖等龌龊现象的折射,也是对封建文人庸俗的生活趣味和心理的反映。
  4.以悲剧结尾。如《葛巾》、《嘉平公子》等篇。就作品而言,人和异类不可能有爱情,人妖相爱只能发生在幻想中。就现实而言,蒲松龄不满于现实,但孤愤之情又得不到抒发,使他不得不在幻想的世界里将其转化为对花妖鬼魅的纵情放歌。
  《聊斋志异》给后人构筑了一个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的非日常世界,留下了一个有花妖狐媚精变而成的奇幻女性的艺术形象长廊。在这些女性形象中融注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蒲松龄将真实的记录与大胆的虚构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聊斋志异》这部伟大的既具现实主义又不乏浪漫主义的成功之作。■
其他文献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潦倒不幸,他的无题诗因年代久远,加上诗意蒙眬,往往成为意旨难明,千古揭不破的诗谜,有些注释虽已成定论,甚至编入教科书,但细细推敲起来,却又似是而非。  在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选入了李商隐的《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本人在教学中发现,教材下面的注释和教学参考中的诠释有一些令人费解之处。经过查阅各种资料和长期思索,对于诗中“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
期刊
摘 要:当今的语文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出现了一些误区。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探究原委,提出追求高效课堂的切实方法。  关键词:课堂高效率 误区 探究    高效的课堂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师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标。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如今的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开放,教学手段趋于先进多样,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呈现出来百花齐放的景象。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然而在新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注重感悟、注重体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实施方法,而“换位法”则是通往体验和感悟的一座神奇的桥梁。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遇到事情要学会“换位思考”。所谓的“换位思考”就是指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去体会当事人心境的心理历程。如果把这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工作的重点。    一、精选内容,诱发阅读动机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才会诱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去读、去想、去感受。因此,我们要精挑细选阅读内容,介绍好书给学生。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
期刊
鲁迅先生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我在少年时拜读过,青年时品读过,时至今日,重读此文,方觉有了一些感悟,略略体会到昔时先生写作时内心的哀痛与愤怒。刘和珍君,她的一腔碧血喷洒在中华热土上,她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首先,她不是暴徒。“三一八”事件后,当时的北洋段祺瑞执政府对外宣布死难者是暴徒。真相究竟如何,没有亲眼目睹事件经过的普通民众不知道,而此时流言和污蔑却肆虐。出离愤怒的鲁迅先生拍案而起,
期刊
自曹雪芹《红楼梦》诞生以来,无数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艰辛而有益的研究探讨,各派论断频出,学家众说纷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时至今日,很难有人能够说已经读懂读透了《红楼梦》。笔者对《红楼梦》更是读来读去,仍是一知半解。由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需要,所以对《红楼梦》略知一二。就选文《宝玉挨打》多次进行研读,反复揣摩,似乎有所感悟,在《安徽文学》2008年12月刊发了
期刊
杜甫诗歌以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被后世誉为“诗圣”和“诗史”,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已为人所共知,杜甫关注全体的现实主义、李白高扬个性色彩的浪漫主义已成为唐代诗歌两面伟大旗帜,“李杜”也由此而得名。那么他们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是否真的那样“泾渭分明”呢?在杜甫的诗歌中究竟有没有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呢
期刊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能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如梦令》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它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作者在表达这种心情的时候,没有采用直抒胸
期刊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对于初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篇文章所涉及的学术内容,是高一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因此,对学生而言,文章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性和趣味性。学术论文难在概念的界定,课堂教学时应努力维持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现实联系在一起,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来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联和区别。同时,作为广义上的议论文的一种,学术论文在语言上有其严谨
期刊
从三十多年前语文教育界“三老”之一的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到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家看到的情形,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辩我论乱纷纷”。对于语文教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就散文阅读教学现状而言,虽然较三十年前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一些看似新潮的做法却在无形中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其中包括代替讲解冠之以“启发”之名而同样肢解文章的满堂问,毫无价值却能造就“繁荣”课堂的小组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