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它毕竟是为我们教学服务的一种工具。因此,它不可能替代教师进行教学。然而在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思想误区,就此本人提出两点在多媒体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忌滥用而忽视教师地位
  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有不少教师存在着误区。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有了新奇生动的课件,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提高了;课程资源现代化并不等于教学效果现代化了。此外,多媒体教学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了,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出深入细致的思考,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一定还要注意别忘了自己的角色。若信息量过大,则速度过快教学效果降低;若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则情感交流减少;若课件的交互性太差,则课堂教学就不够灵活;若课件设计不当,则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动手、动脑,使学生产生依赖性。
  多媒体的“机关”可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先进不等于教学思想的先进,多媒体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它无法也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媒体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的一种,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忌从头到尾演绎课件。
  二、忌形式大于内容
  如果课件过于花哨,有本末倒置之嫌。课堂上一味追求新颖、情景化,使每堂课都必有情景,把教学课件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会混淆学生的学习目标,使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明白到底主要掌握什么知识,甚至连教师都没法对自己课的教学重点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这样的应用多媒体,忽视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且从教学成本来看也是不可取的。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一味地追求其形式,抛弃了它的优势方面,反而顾此失彼。现在有许多教师甚至是领导都认为一堂好课尤其是公开课必须有多媒体。于是有的教师为了上一堂分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做课件上,并为了表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音乐,更有老师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把课堂当影院进行影视欣赏了。
  我有一次听一位历史老师讲“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时,收集并播放了一系列图片:日军手持大刀砍杀南京青年,日军把活者的人当靶子练习刺杀,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本军人杀人比赛等等。当一张接一张惨不忍睹、痛苦万分的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不但没有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竟然发出了笑声。显然上课失败了,为什么会怎样呢?关键是教师没有用好多媒体,笔者觉得讲“南京大屠杀”时,教师首先要有愤慨的表情,语速要较慢,然后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来展开教学过程,营造一种学必有问、问必带思、思必有辨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效果跟前面这位老师的讲解的效果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就是一节语文课为什么常常让人感觉是美术课、音乐课的原因了。切不可过度播放图片、音乐,宣兵夺主,使人产生错觉。
  三、忌过分依赖课件增生教师惰性
  有的教师在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后,不愿去写教案,不愿去探讨课文,去摸索教学规律。这样就没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没有自己的教学观点了,从而也就助长了教师的惰性思想。这样是不利于教学的,是不能有所突破,不能在教学研究上取得什么成绩的。这会削弱了教学功能和特点,尤其在语文方面,语文本来是语言文学,是靠嘴巴来描述的。通过我们的嘴对事物进行形象描绘,借以激起学生的情感。这才叫语文,才叫文学。如果全部用了多媒体,那语言的功能何在?语文的魅力又何在呢?那些语文教学专门用多媒体设备的人,肯定教不出语文水平好的学生。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一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方式。但也要明白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语言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山水风景人物的描绘,却需要靠想象来丰富起来。
  加上现在网络便利,许多教师在网上就可以找到很多的教學课件,结果干脆连备课也省略,上课之前只是看一下这些下载的课件,考虑的、好课堂上怎么去展示这些课件。这样一来,一旦遇到意外,多媒体出了故障的话,那岂不糟糕?由于这些教师课前没有想到这种意外,因此没有去想一想不用多媒体该怎么上,结果碰上意外事故的话,再离开多媒体去讲课,那这堂课的教学程序就乱了,教学的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改革要稳稳打,我们应该深挖教材,从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用心设计,让多媒体技术为学科服务,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节节有收获,人人有发展。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中,既要肯定信息技术的作用,又不能过分夸大、喧宾夺主。既要做好备课文案,也要注重学生思想。多总结,多思考学生思维,切合实际教学,永远不要忽视多媒体只是设备。
其他文献
目的 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对于耳源性眩晕患者干预效果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在该科室进行耳源性眩晕治疗98例病人进行调研与分析,该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6月.以随机
21世纪是一个组织内部充满高度异质性、专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这导致了个人自主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多元化,传统权威渐趋崩解,组织领导的形态也渐从20世纪强调专制的工具理性领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文明、市场化、城市化建设,成为推动我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主要发展方向。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加快和推动经济建设,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激烈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环保理念也逐渐受到广大的关注和重视.绿色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道路桥梁建设中努力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绿
【摘要】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热爱幼儿,是教师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爱应该与教育同在。  【关键词】教育 孩子 尊重  曾经有位孩子说:“妈妈妈妈,我每天都想早早的去幼儿园”。“宝贝,为什么呀?”妈妈问他。“因为在幼儿园有许多好朋友,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呢,我喜欢上幼儿园”。看到以上的对话,作为教师的我感到如此的欣慰。是的,教师的亲切关怀、热情接待才有了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旳教师。”是啊!古有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教育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教好学生,更重要的是教育好学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完成“为人师表”这一神圣使命。  一、教师以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掌声  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
本文以《回忆鲁迅先生》为例,从如何确定学习内容、如何寻求学习方法、如何适时指点引导、如何做好学习成果的交流反馈以及对个体差异的关注等方面来谈谈自己对统编版教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