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孩子谈人生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和孩子谈人生,既能传授生活智慧,也能沟通亲子感情,还能为孩子将来度过自己的一生积攒精神力量
  为什么要和孩子谈人生?因為孩子是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除了要知道学习、考试,还要会生活、会与人交往、会处理问题的独立个体,他将来也一定要独自面对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生。父母和孩子谈谈人生,既能传授生活智慧,也能沟通亲子感情,还能为孩子将来度过自己的一生积攒精神力量。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之一就是家长要向孩子传递生活的技能、本领和智慧,而这些,可以在和孩子谈人生的过程中向孩子分享、传播。
  孩子是你的孩子,但他有自己的人生。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教会孩子生活,教会孩子面对人生的种种问题,大到选择工作、配偶,小到怎么处理生活琐事、同学间的矛盾等,这都是人生的构成部分。分享是亲密关系的本质,父母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其实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用真实、真切而又有细节的故事,真诚地和孩子谈人生,尽量避免励志和说教
  那么,要怎么和孩子谈人生呢?我有“三不”“三真”和“三细”的心得与家长朋友们分享。
  “三不”:不宏大,不励志,不说教。
  不宏大,就是和孩子谈人生时尽量避免宏大叙事、大词大话,因为这样的话基本是假大空,孩子不爱听,长此以往还会削弱孩子与大人交流的兴趣。不励志,就是和孩子谈人生时尽量避免灌输心灵鸡汤,避免以“励志”为目的。比如“我们小时候那么苦,现在你们生活条件好了,一定要好好学习”之类,这样的话说得多了,孩子就不再爱听你说了。不说教,就是和孩子谈人生时尽量避免讲大道理,不要总是试图去说服、教育孩子,这会让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反感,久而久之他对你避之不及,更别提听你谈人生了。
  “三真”:真实,真诚,真切。
  真实,就是和孩子说自己的人生故事时,切忌为了励志而凭空捏造,否则就像“狼来了”一样,孩子以后就不相信你的话了。真诚,就是和孩子谈人生时要表达真实的感情、感悟,让孩子体会到你的成长过程。真切,就是和孩子谈人生时要情真意切,对孩子掏心掏肺,就像和老朋友谈心、叙旧一样,让孩子感到亲切,让孩子能够与你发自内心地建立起一种牢不可破的亲密感。这种亲密感一定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和力量,让孩子受益一生。
  “三细”:细致,细腻,细节。
  细致,就是和孩子谈人生时要细致入微,带着对孩子的人文关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个性特点决定哪些可以说,哪些暂时不说等以后再说。细腻,是和孩子谈人生时要关照孩子的细腻感情,观察孩子在谈心过程中的细微变化,给予孩子适当的人生指导与点拨。细节,就是和孩子说自己的、家族的人生故事时要照顾到孩子爱听故事、爱听情节的特点,多和孩子分享事情的细节,让孩子在倾听过程中感到愉快、有意思,这也是对儿童心理特点的关注与尊重。
  童年往事、家族故事、生活琐事都是可以和孩子谈人生的内容
  你的孩子如果和你无话不谈,那说明你真是一位成功的家长。那你和孩子聊天时,可聊的范围也会很广。但和孩子谈人生,具体谈些什么呢?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事:童年往事、家族故事和生活琐事。
  从童年往事中了解父母。和孩子谈谈你自己的童年,孩子一定很感兴趣。因为孩子希望从你的童年经历中了解你,从你的童年故事中看到他自己的影子,同时也想知道父母是怎样经历童年而成长为今天的大人的。在和孩子谈你自己童年往事的过程中,你和孩子的距离会慢慢靠近,对孩子的影响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当孩子知道童年的你也是个调皮鬼,也曾上树抓鸟、下河摸鱼时,他其实会更喜欢你,因为你和他现在一样是个熊孩子呀。当孩子知道童年的你也曾刻苦求学时,他会默默被你感动但不一定会说出来。当孩子知道童年的你曾经挨饿受冻时,他会在心底里升起对你的怜惜,这种怜惜丝毫不会影响孩子对你的好感,反而会让孩子更爱你。
  从家族故事中汲取力量。“我从哪里来”是孩子们经常会思考的问题,聊家族故事不一定是为了励志,更多的是一种血脉亲情,一种温暖回忆,一种人生传承。我常常和我家两个孩子说起我的父亲、母亲及祖辈的故事,孩子们都很爱听。他们了解到我们家人走过一条怎样的路,有着怎样的辛酸与幸福,一定能从中找到成长的动力。我曾经和我家两个孩子说起我母亲的故事:母亲16岁时去参加社会主义教育活动,身高1.40米、体重60多斤的她从福建西部闽西山区来到沿海的闽南,听不懂闽南话,被人笑“黄毛丫头吃白饭”。母亲听后非常生气,立志要努力工作,不让人瞧不起,后来真的通过努力改变了闽南人对她的偏见。当我处于人生困境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妈妈十几岁时孤身在外地闯荡,不向生活低头的倔强表情——虽然我并没有见过,但我像真切地看过一样刻骨铭心。母亲的不服输与韧劲,她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给我力量。
  从生活琐事中学习智慧。生活琐事很小,但不容小觑。因为人一生中大多数时候要处理的都是种种鸡毛蒜皮的事。我们可以从和孩子聊生活琐事的处理方法中,亮出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和生活智慧,这些都能让孩子受益。比如最近我准备买房子和家具,整个过程我都带着两个孩子。他们跟着我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开发商、中介、房东、家具经销商等。一天行程结束,我会跟孩子们分析白天见到的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那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房子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我们要怎么选择房子,怎么去谈价格,怎么去辨识家具材质,怎么去布局空间……这些都可以教给孩子生活的智慧。孩子的生活能力也会从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得到增强。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湖南衛视主持人何炅对演员黄磊的女儿黄多多赞不绝口,香港演员陈小春曾说:“多多是我见过最懂事的女孩!”奥运冠军杨威这样说:“生女儿就要生多多这样的!” 14岁的多多性格温婉,琴棋书画样样拿手,12岁时还出演了话剧。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多多如此优秀?”——  给予女儿精神富养:培养她良好的阅读习惯  2006年,黄磊与妻子孙莉的女儿多多出生了。中国有句古话:穷养儿子富养女。既是大学教师又是实力派演员的
心直口快惹人嫌  一个周五的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来到心理咨询室,要求我接诊。寒暄中我得知,这是一家三口,爸爸余先生是物价局的公务员,妈妈梁女士是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老板,儿子小北是珠海某中学高二学生。  “实在抱歉!”余先生客气地说,“这孩子住校,周末又安排了好几场补课,只有今天有时间来咨询,所以请您晚一点下班。”  “我们可以加倍付费。”梁女士说,语气颇让人不快。 
我 开始重视女儿吃饭这件事情,还是到了日本以后。日本自2005年开始实施“食育”,当地的幼儿园和学校对于孩子们如何吃饭特别关心。从我将女儿送进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现在她上小学六年级,每月我都会定期收到来自幼儿园或学校的《保健通讯》,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早餐。  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每年的“全国学习能力/学习状态调查”得出结论:不吃早餐的孩子学习能力会下降。数据显示:每天正常吃早餐的孩子,国语A平均正确回答
三年前的暑假,我们从北京搬到上海。那时候我儿子俊哥正读小学四年级,他这个在北京算是成绩中上的学生,初到上海时成绩很不理想。不少朋友劝我给俊哥报补习班,我思来想去,决定一方面带着俊哥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一方面多和老师沟通,争取帮助和支持。  我保持一周和老师沟通一次的频率,既不会过于打扰老师,又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同时把孩子在家的情况汇报给老师,让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  俊哥在北京
【编者按】  众所周知,学校是传播科学精神的纯净圣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现代人,然而,从求神拜佛到星座算命,从风水手相到网络占卜,从巫毒娃娃到碟神笔仙,每当迷信换一种装束,都会在校园里流行一阵子,蛊惑得中小学生争相膜拜。这些奇怪现象无疑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为什么会在中小学校园流行?孩子们是精神空虚还是学习压力太大?是盲目模仿还是世界观走偏?老师和家长是否也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带着这些
杨轩是个调皮鬼,爱捉弄同学,经常上讲台罰站。因为毛笔字写得好,他被老师推荐参加一个书法比赛。同学们都说,他写的毛笔字横平竖直,力透纸背,参加比赛有望获奖。  比赛前一天,杨轩的妈妈突然病了。杨轩听说后,立刻跑回家照顾妈妈。病榻上的妈妈拿出新买的毛笔和宣纸,殷切地希望杨轩好好准备比赛。妈妈的举动让杨轩大为感动,他的眼睛湿润了:“妈,不参加比赛没关系的,大不了下次再去,让我来照顾你吧!”  (指导老师
高一男生莫名腹痛、腹泻,多方求医无果。正当父母一筹莫展之时,他的病症却神奇消失……  学霸突发怪病,辗转求医无效,却神奇地自愈  小波今年16岁,是一名高一男生。他学习成绩很好,是学校里有名的学霸。老师们都说,小波悟性极高,加上勤奋好学,将来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  高一下半学期快结束时,小波莫名其妙地出现腹痛、腹泻症状。他没当回事,以为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者夜里蹬被子着了凉,就随便吃点消炎药。可
过了新年,儿子涛涛又长了一岁,变得更有主意了,有时候甚至很执拗。他是过敏性体质,我跟他说不要去抱邻居家的狗,防止过敏。他不听,非要去抱。我让他少看电视,看多了对视力不好。他也不听,偷偷地看……为此我可犯了愁。  涛涛的数学一向不太好,进入四年级,数学思维题难度又增加不少,这可让他犯了难。一天放学回来,涛涛又遇到数学思维题作业难题。他挠头抓耳,磨蹭到很晚,继而干脆放弃不做。我劝他:“宝贝儿,咱们遇到
王小骞是央视二套的当家花旦,不论是情感、经济、生活还是体育类节目,她都能掌控节奏,展现出独特的主持风格,尤其她主持的名牌栏目《交换空间》,收视率很高,赢得了很多家庭的喜爱!其实在荧屏背后,王小骞还是个教女有方的好妈妈。2019年春,她和丈夫、《档案》栏目主持人谭江海一起参加了亲子育儿节目《全能爸妈》,讲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家庭故事和家教秘籍——  “丁克”15年,高龄生女  “70后”王小骞和丈夫谭
我在手背上注射了水银  饶海军一家三口吃晚饭时,饶海军忽然发现女儿饶敏的双手手臂肿大。他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先是不肯作答,后来在他的再三询问下,女儿才道出实情:“前几天,我在手背上注射了水银。”夫妻俩大吃一惊,来不及细问,赶快帶女儿前往附近医院。  15岁的饶敏,去年刚刚升学到当地某中学,读初二,是饶海军夫妇的独生女。饶海军夫妇在当地工厂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饶敏小时候在老家由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