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3月,采用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26例27侧,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侧.结果 26例患者获得随访6.0~29.5个月,平均12.3个月,骨平均愈合时间为5.0个月(3~9个月),下肢各关节功能良好.共置钉160枚,钉道表浅感染41孔,占25.6%,深部感染11孔,占6.9%.采用Merchant等胫腓骨骨折术后评分标准[2]综合评分:优17侧,良7侧,可2侧,差1侧,优良率为88.9% 结论交叉置钉法双单边静力外固定架固定牢靠,对骨愈合干扰小,较小影响关节活动,可以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是胫骨近端干骺端高能量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终极治疗。

其他文献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以肺间质纤维化为共同病理改变,是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丧失和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最常见的一种ILD,其对目前采用的药物治疗几乎无反应,预后差.目前对这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无论是否有炎症反应,肺纤维化形成都是肺损伤与修复反复失衡的结果.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
我科于1997年1月至2004年1月采用6-MeV电子线对96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了术后放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瘢痕疙瘩患者中男41例,女55例;年龄12~53岁,中位年龄35岁。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假腔形成的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假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切口假腔形成多与手术操作有关,目前尚无有效而可靠的治疗办法.结论 子宫切口假腔是一种少见、但处理棘手的剖宫产远期并发症,治疗效果差,重在预防。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RA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丹红注射液、甲氨蝶呤、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塞来昔布治疗.评价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休息痛、握力、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对临床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