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欧投资协定》对中欧金融合作的影响

来源 :中国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欧投资协定》将中欧双边的投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中欧双边由于金融市场发展存在差异性,使得双边的金融在合作上也存在较大的阻碍。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形势,欧洲与中国的经济出现下行趋势,中欧金融进行合作成为固有的双边诉求,双边需要在多方协商和探讨上寻求进一步深化合作。《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让双方合作的利益远远大于竞争所带来的危害,进一步拓展了中欧金融合作的空间和潜力。据此,本文对《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中欧金融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欧投资协定》对中欧金融合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中欧金融合作的相关课题提供一点借鉴性建议。
  关键词:中欧投资协定;金融;合作;影响
  本文索引:邵鹏.<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6):-071.
  中图分类号:F 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8(b)--03
  近年来,中欧双边为了进一步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人文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深入地交流,中欧双边高度重视双边关系的发展,在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不利形势下,签订《中欧投资协定》是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中欧双边在政治、文化、价值观和国情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经过双边进行平等友好的协商,双边之间的经济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双边坚持以开放包容、求真务实、互利共赢的态度下,中欧双边合作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全球金融的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 《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的重要性分析
  1.1 建立秩序更加规范的国际贸易市场
  2020年11月15日,中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经历了长达8年之久的谈判,签订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0年12月30日,中国与欧盟27个国家之间,经历了长达七年之久的谈判并签订了《中欧投资协定》,这两个协议均是为了促进双边的经济发展,但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更加侧重于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而《中欧投资协定》则是为了强调中欧之间市场的开放准入机制。《中欧投资协定》所涉及的投资及贸易领域远远超越传统的双边投资协定,该协定内容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可持续发展、公平竞争规则和争端解决措施四个方面的内容。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在中美经济之间出现争端时,美国所采取的相关制约措施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和贸易规则,《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为中国建立了秩序更加规范的国际贸易市场,有利于中国与合作国家之间开展公平、自由的贸易合作[1]。
  1.2 進一步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
  《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在当前欧洲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和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下行的情况下,对双边而言是重大利好性消息。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并持续蔓延,让全球经济发展遭遇了重大危机,《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同时,也有利于增加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筹码。关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一直在积极地推进,一方面,中国在积极地安排新的自贸协定;另一方面,中国将现有的自贸协定进行升级,如中国和新加坡、智利、新西兰等自贸协定进行了升级。建立中日韩自贸区能够有效提高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从而建立更加稳定的亚洲自贸经济区。
  1.3 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欧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领域主要为汽车行业,其次为基础材料、农业和食品产业、信息与通信技术、航空行业等。在世界范围内,德国、日本、法国和美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水平较为先进,而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十分艰难。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主要依靠用市场换技术的手段来引进外资,尽管中国运用市场换得了国外企业的投资,但是中国的汽车在内燃机领域和自动变速箱领域的发展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欧投资协定》希望打造一个更加公平的产业投资市场,这样能够让双边关系在更加公平的规则下发展产业经济。欧盟对中国汽车的大力投资将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提高对内燃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从而解决中国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
  2 中欧金融合作的现状
  2.1 中欧金融合作程度较低
  近年来中国与欧盟之间建立了一定的投资和贸易合作关系,受到西方政治体系与中国政治体系不同的影响,欧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存在一定的摩擦,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也缺乏积极性,中欧双边的贸易和投资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稳定的状态,中欧的经济合作急需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合作。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投资与贸易合作关系主要以贸易为主,而金融合作相对缓慢,特别是相互投资规模相对滞后,相比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合作,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金融合作程度较低。
  2.2 中欧金融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与欧盟国家之间的金融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欧盟国家的债权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较为成熟,机制也十分完善,但是欧盟国家缺乏统一的财政联盟和统一的财政政策,货币统一和财政分散的制度性缺陷是导致欧债危机的根源[2]。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则十分统一。第二,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体系、监管体系、技术条件的不健全,使得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应对能力较弱。目前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背离需求,容易导致中国积累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而欧洲的金融市场体系较为成熟,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强。第三,中国与欧盟的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存在差异,中国与欧盟的金融市场标准中关于知识产权、劳工福利、环境保护、人权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这阻碍了中欧金融合作的进一步发展[3]。
  3 《中欧投资协定》对中欧金融合作的影响   3.1 进一步刺激中欧金融合作
  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金额约100亿美元,投资规模在这几年几乎停滞不前,2019年欧盟对中国的投资金额为73.1亿美元,同比下降29.9%,这些数据显示中欧双边之间的投资已经呈现出疲惫乏力的状态。在这些投资中,主要投资领域以科技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租赁商贸业为主,中欧投资和贸易状况的不匹配,使得中欧双边的经贸发展出现瓶颈。随着《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中欧双边建立了一个公平、高水平、互利共惠的合作关系,中欧双边的投资将打开新的局面。《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使得中国的新能源、环保、数字化领域的企业能够获得较大的普惠红利,在中国及欧洲的经济再一次互惠互利的过程中,双边的金融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3.2 进一步稳定中欧金融合作关系
  近几年,英国脱欧和美国的经济打压给欧盟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中国与西方政治体制、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的不同,使得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摩擦。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打压和宣传“中国威胁论”的现象日趋严重,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美国联合相关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实施制裁,同时在言论上攻击中国的发展,例如将5G问题政治化、加严投资审查、疫情期间防范外资收购战略性资产等,使得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持续下滑。同时,近几年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而美国新一代领导人的上台,使得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持续加大,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使得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易出现不确定性,《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有利于稳定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从而也进一步稳定了中国与欧盟的金融合作关系。
  3.3 扩大欧盟金融对中国的投入
  中国与欧盟是世界经济的两大主体,《中欧投资协定》的内容扩大了欧盟在中国的投资范围和市场准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空间。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后,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均面临着下滑的趋势,全球各个国家均需要尽快推动各自国家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中国与欧盟在达成《中欧投资协定》之后,欧盟在建筑服务、环境服务、计算机服务与航空运输相关的辅助服务、国际海运服务方面获得了超过中国在世贸组织服务贸易协定(GATS)项下所作的开放承诺[4]。除此之外,欧盟国家还获得了其他新领域的开放承诺,例如欧盟国家可以在中国设立私立医院、中国取消了欧盟在中国对新能源汽车投资的数量限制和在云计算领域最高拥有50%的股比投资准入等,这些均进一步吸引了欧盟金融对中国的投资。
  3.4 增加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发展机遇
  《中歐投资协定》在谈判过程中,双边关系负责人将数字货币、金融市场开发与合作、跨境投资及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与交流。在《中欧投资协定》中,中国进一步开放了欧盟在中国的金融投资领域,金融业准入负面清单已在2021年正式清零,金融领域的合作将成为中国与欧盟双边合作关系的新亮点,德国也以开放的态度在积极探索数字货币的发展。目前,中国与欧盟的中欧国际交易所正在以欧洲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为依托,探索深入合作机制,例如进一步推进中国企业和机构到法兰克福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落实第二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成果,推动A股股指衍生品在中欧所上市;推进股票市场沪德通;研究运用欧洲金融市场成熟基础设施,协调支持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5]。同时,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成立了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首个专注于中国相关资产及人民币产品的离岸交易平台。《中欧投资协定》加快了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这给欧洲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市场投资渠道,同时也给中国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合作发展机遇。
  3.5 增强中欧金融体系的互补关系
  整体来说,中国与欧盟国家金融业的关系是互补关系,尽管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国也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化产能,但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无论是制度、体系还是技术等均不成熟,诸多中国新业态和新经济的企业不得不去美国股市进行融资,欧盟金融体系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其金融体系发展较为成熟,但是欧盟国家却缺乏“消费升级和消费细分”的大市场,在这一点上,中国与欧盟国家的金融业出现了互补的现象。《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使中国与欧盟国家强强联手,中国提供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盟提供了世界第二大主要货币和金融体系,中国与欧盟共建全球货币支付、清算、结算、投资、融资体系,充分发挥了“人民币加欧元”的信用体系金融杠杆,尽快摆脱美国的经济打压和美元的金融霸权影响,从而在中欧双边金融体系互补的情况下,促进中欧双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与欧盟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背景,以及政治体制的差异性,使得中国与欧盟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存在诸多困难与阻碍。《中欧投资协定》将中国与欧盟国家之间的投资和贸易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商谈,全面探讨了中国与欧盟国家之间的投资壁垒和阻碍双边经济发展的障碍,最大化地解决了双边投资壁垒等问题,这有利于双边金融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刺激中欧金融合作,扩大欧盟金融对中国的投入,增加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发展机遇,增强中欧金融体系的互补关系,从而将中欧金融合作推向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杨燕怡.中欧携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N].人民政协报中央级,2021-1-5.
  王玉萍.未来中欧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与展望[J].人民论坛,2019(8):252-253.
  雷曜,张薇薇.欧盟绿色新政与中欧绿色金融合作[J].中国金融,2020(14):39-41.
  陈建奇.中欧投资协定大大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N].学习时报中央级,2021-1-15.   汪梅清.中歐双边投资协定法律问题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0) :104-108.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on China-EU Financial Cooperation
   China Development Bank Qingdao Branch  SHAO Peng
  Abstract: The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further expands the scope of bilateral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there are also major obstacles to bilater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new situation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a downward trend in the economies of Europe and China, China-EU financial cooperation has become an inherent bilateral appeal. Both parties need to seek a mechanism for further deepening cooperation through multi-party negotiation and discussion. The signing of the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makes the benefi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far greater than the harms caused by competition, and further expands the space and potential of China-EU financial cooper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to China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EU financial cooperation.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on China-EU financial cooperation, hoping that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will be useful for China-EU financial cooperation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on related topics.
  Keywords: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finance; cooperation; influence
其他文献
摘 要: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对冲的工具,其收益率、波动性和时变规律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平稳发展,以及股指期货作用的发挥都有着重要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当前股指期货市场变动的异常情况,本文选取上市时间较短的中证500股指期货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对称视角,通过引入虚拟变量,利用EGARCH-M模型对中证500股指期货的周日历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中证500股指期货市场的收益率存在周二正效应和周三负效应,波动性
摘 要:当前,互联网产业随着社会发展迅速崛起。营销传播作为营销和传播的结合,商业传播是一个企业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试图让顾客了解并购买他们所销售的产品,并对其品牌有所了解。“营销”是企业和品牌的声音。它是公司和消费者之间产生对话的桥  梁。随着媒体的日新月异,市场也在日益扩大,在线渠道也在扩大。除此之外,直播购物营销是互联网和营销的结合。由一次网络直播的实时互动引发,为商业交流带来了全方位的主动性
摘 要:电子商务平台交易有三方参与,第一,第三方支付机构是类似支付宝之类的国内比较大型的企业,他们对于电子商务是非常熟悉的。第二包括网上商家,网上商家一般都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各种交易以及流程更有经验。第三,买家也即消费者,在一场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地位都是非常低的,其面临着很大的信息泄露或是资金泄露以及被卖家侵权的风险。我国现阶段对于电子商务中容易发生的集体侵权案件的公益诉讼规定不完善导致了很难提起公益
摘 要:《中国制造 2025》指出,我国要大力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智能工业体系。智能装备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战略引领作用,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促进节能环保,对于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中小企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比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机器人;智能装备;中小企业;洛阳;高质量发展  本文索引:张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凭借着自身的高准确性、强灵活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中,不仅为客户带来良好的金融服务体验,还提高了线上支付的快捷性和方便性。然而,大数据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为了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护,现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例,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应用,针对互联网
摘 要:本文运用SFA方法对我国792家深沪A股战略性新兴企业在2017—2019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Malmquist指数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普遍偏低,且各细分产业间差异较大;技术效率的改进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增长的源泉,而技术进步则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改善产生“拖累”作用。对此,应强化政府调控功能,加强对基础研究工作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企
摘 要:施工单位委托第三方BIM咨询公司制作BIM模型并管理BIM应用过程,以满足招投标和项目其他需求的模式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BIM咨询公司在未获得建筑工程设计图著作权人许可时进行BIM模型制作将会侵犯图纸的著作权。BIM咨询公司基于二维建筑工程设计图制作三维BIM模型的过程只是簡单的体力劳动,不符合作品独创性的标准,不属于作品。BIM模型在应用过程中所集成的各种信息具有商业价值,可以构成商业秘
摘 要:企业对HRM效能的评价,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性作用,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呈现更强的相关性,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只有持续评估企业HRM效能,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实践,使HRM发挥其战略作用。人力资源评价方法繁杂,因此本文对国内外的人力资源效能评价对象、视角、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效能;效能评价;文献综述  本文索引:杨重.<变量 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