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心中的“谷仓情结”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是在童话世界还是现实世界,谷仓里发生的一切欢笑、悲伤、友谊、奇迹、关爱都会成为孩子和动物心中永恒难忘的最美好的“谷仓情结”,它映照的永远是人的心灵深处最纯真、最圣洁的情感。本文将从孩童的视角分析他们心中的动物世界和“谷仓情结”。
  关键词:“谷仓情结” 童话 现实
  美国作家E.B.怀特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夏洛的网》《小老鼠斯图尔特》和《吹号的天鹅》,文笔细腻、构思巧妙,温婉曲折、温馨动人的故事情节不仅突出了儿童和动物共同的成长主题,而且还歌颂了人与动物之间、动物和动物之间的珍贵友情。这样的作品不仅令孩子们热爱和痴迷,也让成人沉浸其中,唤醒了童话和童年曾经带给他们的纯真与美好。三部作品中最著名的《夏洛的网》表现了作家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对谷仓里的动物世界的热爱,说明他内心充满着孩童一般的纯真情感。本文以这部童话作品为主,辅之以另一部保罗·恩格的《爱荷华的圣诞节》里的谷仓描述,从孩童视角分析他们心目中的动物世界和谷仓情结。
  一、童话中的“谷仓情结”
  在农场出生长大的弗恩只有8岁,她对所有动物都怀有特殊情感,她甚至能听懂谷仓动物之间的谈话。故事从小猪崽们的出生之夜开始,弗恩奔向自家猪圈,她从爸爸的斧头下救下了一只小猪,就是后来成为她好朋友的威尔伯。弗恩像对待小婴儿一样喂养威尔伯,可是五周后威尔伯就大得无法再生活在箱子里了,爸爸建议把威尔伯卖给住在大路那边的霍默舅舅,这样弗恩还可以去看望威尔伯。于是威尔伯很快来到了他的新家——高大的谷仓。从此以后,弗恩的生活就与谷仓连接起来,她所有的快乐和遐思都定格在了谷仓里。
  在很多表现美国农场生活的电影中,观众不难看到谷仓的场景,这几乎是每一个农场家庭的必备建筑,它发挥着动物生活场所、储存干草和谷物、摆放大中小型工具和器物的多重作用。作品里这样描述谷仓:里面有干草的气味,有肥料的气味。里面有干活累了的马的汗味,有吃苦耐劳的母牛的气息。谷仓让人闻上去感到天下太平,什么坏事都不会再发生。它是所有家畜和家禽的庇护所和栖息地,威尔伯的猪圈在谷仓底层的肥料堆上,只占一小块儿地方,它是燕子喜欢筑巢的那种谷仓,它是孩子们喜欢在里面玩耍的那种谷仓。
  一放学弗恩就会找来一条挤奶凳,放在猪圈旁边的羊圈里,坐在凳子上静静陪伴威尔伯。其他动物们都信任弗恩,因为她是那么安静美好。放暑假后弗恩更是天天去谷仓,所有牲口都把她当成自己人了,她似乎也成了动物中的一员,虽然不能与他们直接对话,但却能听懂动物之间的谈话。弗恩和哥哥艾弗里特别喜欢坐在干草车顶上一起运回大谷仓,整个谷仓变成了他俩玩乐的大草床,他们又蹦又跳,躲在草里人都找不见。艾弗里偶尔还会找到一条小草蛇塞进衣袋,成为他的新玩具。当七只小鹅顺利孵出来后,母鹅允许小老鼠坦普尔顿拿走第八只没有孵出小鹅的坏蛋,灰蜘蛛夏洛发表了祝贺词。这一切谈话都被弗恩真切地听到,她很平淡地向妈妈描述整个过程,从她嘴里说出的都是一个一个带着名字的生命,她告诉妈妈自己非常佩服夏洛的演讲。当得知这些名字其实是小老鼠、大蜘蛛时,妈妈惊诧不已,她责怪女儿去谷仓太频繁。可是弗恩说:“我喜欢那里。”
  这座谷仓里有全县最好的秋千: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拴在北边门口的横梁上,绳索下面一端的头上打个大结,人可以骑坐在上面荡悠。孩子们需要爬梯子上到堆干草的阁楼,抓住绳索,然后两腿夹住绳结坐在上面,需要鼓足勇气,纵身一跳。于是谷仓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洒下历险的惊喜和欢笑。在夏洛的精心设计下,威尔伯成了一头名猪,暂时保住了性命,这令弗恩很高兴。可是谷仓却比从前喧闹了许多,因为她更喜欢独自一人跟那些动物在一起的日子。但是等人们的新鲜劲儿一过,热闹的谷仓很快归于平静,弗恩继续她与谷仓动物们对话的生活。她如此喜爱夏洛讲给威尔伯听的关于蜘蛛堂姐捕鱼和飞天堂姐的故事,如此迷恋她唱给威尔伯的催眠曲。
  当弗恩与妈妈再次分享这些神奇故事的时候,妈妈以为她太孤单,可弗恩却说:“我最好的朋友都在谷仓底,那地方可热闹了,一点也不孤单。”弗恩对谷仓里的动物如数家珍,相熟相交,这又何尝不是孩子们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本性呢?谷仓是农场的孩子们最向往的场所之一,那里庇护着孩子对童年的自由探索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对动物的热爱和对交友的渴望,是一个人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情结。
  二、现实中的“谷仓情结”
  在美国爱荷华州土生土长的著名作家保罗·恩格曾经回忆自己8岁时全家去乡下农场过圣诞节的故事,他写下了这篇怀念农场、怀念圣诞传统的怀旧散文《爱荷华的圣诞节》,使人读起来倍感亲切。其中,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的谷仓令人印象深刻,似乎不難理解为什么谷仓那么容易就成为孩子心中的情结。
  恩格全家坐着马拉雪橇去往10英里外的乡下农场,在到达时恩格如此回忆当时的场景:“如今再也没有那样的到达时的热闹景象了:车辕上的铃铛清脆响亮,马儿们朝着谷仓里的马嘶鸣,谷仓里的马也以响亮的嘶鸣作答,母鸡窝里传来咯咯的鸡叫声。”恩格描写全家人到达农场的场景时使用了大量的拟声词,大多是动物们发出来的声音,读着这样的文字,一幅各种动物齐欢叫的谷仓动态图就会浮现在脑海,这是一片何其欢快热闹的场景。
  针对冬日谷仓里的味道,恩格也做了精彩描述:“冬天谷仓里的那种气味是一种令人陶醉的混合味道,浓郁而温暖,完全不像夏天里的味道:许多动物身上的热乎乎的体味扑面而来;几头猪在角落里发出阴郁低沉的哼哼声;奶牛不停地用鼻子拱着食槽,咀嚼着里面的干草;马儿们滴溜溜地转动着深邃的椭圆形大眼睛,审视着那些新成员;燕麦、干草,还有稻草都散发着新鲜的八月阳光的味道;还有冒着热气的动物粪便的气味以及为了使皮革马具柔软而用牛角摩擦皮革散发出的浓烈的味道;还有贮藏在地窖里正在发酵的未干的秣草发出的米糖般甜甜的味道。” 一幅生动的谷仓全景图再次出现,仿佛置身谷仓,闻到了那充满阳光味道的草香,见到了安静幸福的各种动物。恩格说,谷仓里的味道是一种从强壮而又有生命力的东西身上发出的味道,他的父亲认为这种气味是保持健康的秘诀,因为它可以清脾健肺。这似乎是一条充满着浓郁乡情的奇特结论,但是恩格的父亲一定是在谷仓里经历过童年的探索和冒险,那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熟悉和亲切的,对那些没有过相似经历的人来说很难感同身受,但是却又被这种真切体验所打动。许多年以后,恩格成为一名成功的乡土作家,从他的文笔中流露出的是富有生命力的谷仓和浓浓的乡情。相信任何一位喜欢动物、喜欢自然生态的人,都一定会爱上谷仓的环境和谷仓的故事。
  三、结语
  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乡间回忆,只要能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思,触动内心的温柔世界,怀有一份美好的“谷仓情结”,就堪称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样的作品可以直达孩子和成人的心灵,对培养孩子健全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部《夏洛的网》呈献给读者的是一个纯净世界,他们既是热爱谷仓、关爱动物的孩子,也是热爱家园、互相关爱的动物。
  参考文献:
  [1]E.B.怀特.夏洛的网[M].任溶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2]宋楠,李丹妹. E.B.怀特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23).
  [3]宋兴蕴.现代大学英语全程辅导(精读5)[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5.
  [4]周莉莉.审美与伦理:E.B.怀特童话的电影演绎[J].电影文学,2013(20).
  (作者简介:李华,女,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文学、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中国梦  在黄河九曲的皱纹里  在长江千洄万旋的波涛中  我在寻找  在黑水白山  在蜀峰吴岭,塞外琼岛  我,在寻找  在仓颉的文字里  在女娲的五色石里  在大禹的脚印中  在秦皇的长城上  在汉武的鞭影里  我在寻找  在先烈的血泊里  在勒石的碑铭中  我,在寻找  在村柝声寂的午夜  在荒鸡四啼的茅店  我在寻找  啊,九百六十万的幅员里  五千年奔腾的光阴里,处处  耸峙着我钢浇铁铸的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的体制改革和社会对大学生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兼职越来越普及,呈现出兼职动机多样、种类相对集中、学科专业不相关程度高且报酬集中偏低等特点。但在不熟悉法律的情况下外出兼职,往往在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不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面对大学生兼职权益屡遭侵害的现象,保障兼职大学生的权益刻不容缓。本文结合国内外兼职学生权益保障的现状分析,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
期刊
羊庄有个老汉,从小父母早亡,跟姑姑长大,没上过学,七八岁开始给生产队放羊,分田到户后就自家养羊,大伙儿都叫他羊老倌儿。  羊老倌儿四十岁才得一子,儿子十岁那年得了羊角风(癫痫病),左看右看,病也没治好。儿子二十五岁那年,四处托人说媒,好说歹说,终于一户困难人家同意了这门亲事。羊老倌儿待儿媳妇如姑娘一样,儿媳在家带孩子,重活他自己担着。村人都羡慕羊老倌儿家的儿媳太享福了。羊老倌儿说,我家两代人斗大的
期刊
说起吉林省抚松县,你会想到什么?是漫山遍野的野山参,或是清凉可口的泉阳泉水,抑或是距离长白山较近的地域优势?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如果你是一名酒文化的爱好者,那么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吉林森宝参花香集团——中国唯一一家获得人参酿酒专利的企业。  吉林森宝参花香集团位于吉林省抚松县内的泉阳泉水源地,其前身是两家国营酿酒厂,后改国企为民营,并于二○○八年成立吉林参花香集团,至今已经快十年。董事长丁政然就是用
期刊
那条小舢舨从过去蹒跚而来,穿梭漂浮在南海边的港湾,遗留下岁月斑驳的痕迹和尘世的沧桑。爷爷从他的父亲手中接过,撸了一辈子,临走时传给我大伯,说我大伯没文化,人又老实,这条小舢舨给他,日后供他养家糊口。  当年,爷爷就是在港湾上靠撸这条小舢舨谋生,和奶奶支撑一个家,抚养四个子女。虽然家里没有丰厚积蓄,但有吃有穿的日子在这小镇溪墘上过得还算滋润。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在这小镇溪墘的人主要
期刊
十一月的一叶  她是秋末冬初恓惶失措的一叶,在十一月的季风冷酷无情的咄咄相逼下,隐匿迷人的娇羞,带着成熟的风韵,微颤着失色的花容,在树的梦境中慵懒醒来。她打着冷颤,摧折了羁绊纠葛,拱手作揖,与枝桠惜别,顾不得树的挽留依恋,悄然坠落,悠然凋零!  她的耳畔,依然飘零着树的绵绵深情,也有着风铁马金戈前的嘶哑吹奏;她眷恋着岁月的恬淡静好,辗转着雨露收敛后的憔悴枯槁。她举棋不定地躇踌着左右摇摆,以优雅诱人
期刊
离开我已经是好几天了  我不敢想象你的尸骨已经腐烂  不敢想象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在一起  生死相隔的痛苦,你让我怎么承受  你乱撒一泡尿或是做错一个动作  我曾那么凶狠地打过你  你逃走了,还是摇着尾巴要回来  你不是脸皮很厚吗  怎么这次说走就真的走了呢  早晨,我打开厂门的时候  你会跳起来或是爬到我肩上  拼命地和我纠缠  你见到我高兴的样子  会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一丝快慰  晚上我关厂门
期刊
记得过去的农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村里的老亲故邻、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会来帮工。特别是一家之力难以办到的,更会有亲邻来帮工。那么,什么是帮工呢?就是义务劳动,没有报酬,这个被帮工的家里,管顿饭吃就行了,而且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帮工的人们也不会挑剔。  那时,最常见的帮工就是盖房子或者修房子。因为盖房子,这项工程很大,都是需要村里的棒劳力来帮工的。通过帮工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这个家庭在这个村里的
期刊
柳絮风轻 梨花雨细  午饭后,朋友来信息说步行街垂柳絮如雪飞,何不前来遥看。其实,我每天从那儿走过,只是感到这如丝如棉的垂柳之花来得早了些。  总喜欢在青石铺就的步行街上悠闲地漫步,总爱坐在这条岩石横砌的长椅上数落星辰,看流云彩虹,望青山绕城,那些不着一字尽风流的慢城,就在我每天的历经中。一座座山,一条条城迹,让我不舍地迷恋,都印证了我的前行和如往。  青石砌筑的溪流堤上长着绿茵茵的青草,像铺上了
期刊
青春的脚步  步履总是不紧不慢  一只在前,另一只依旧在前  闪烁的目光斑驳了无法刻画的临摹  他们都不想停留  眉似远山,目若春水,长发像墨丝  面朝山水遗忘的尽头  邂逅布满泥水的坑凼  不听命令的脚上沾满污垢  不愿搁歇  于是  在一阵舞动中丢掉镌刻痕迹的鞋  全然将远方抛向云烟  用一片放肆,洗掉所有的疲倦和泥土  裹挟着阳光,只为那不曾见过的前方  青春,花开  有人说  青春是一场躲
期刊